当“推送”不再是提醒,而是陷阱——职场信息安全意识的必修课


一、头脑风暴:三桩典型安全事件,警钟长鸣

案例一:Matrix Push C2——把浏览器推送变成“暗号”

2025 年 11 月,中美安全团队 BlackFrog 在一次暗网调查中,披露了一个名为 Matrix Push C2 的全新指挥控制平台。它不再依赖传统的恶意文件或木马,而是利用浏览器本身提供的 推送通知(Push Notification) 功能,直接在用户桌面或手机弹出“系统错误”“安全警报”“钱包异常”等伪装信息。只要受害者点开链接,即被重定向到钓鱼站点或恶意下载页面,随后植入窃取钱包私钥的脚本或远程控制木马。

“这不再是盲投的钓鱼,而是实时互动的‘直播间’,攻击者能实时看到谁点了链接,谁还未点击。”——BlackFrog 研究员

从技术角度看,Matrix Push C2 通过 Web‑Push Service Worker 与浏览器保持持久通道,绕过了传统防病毒产品的文件检测,属于典型的 fileless(无文件) 攻击。更可怕的是,它提供了可视化仪表盘,显示每个受害者的操作系统、浏览器版本、活跃时间甚至是否安装了加密钱包插件,形成 “实时情报+一键投放” 的完美组合。

案例二:假冒云端协作平台的推送钓鱼

2024 年年中,一家跨国企业的内部协作平台(类似 Slack)被攻击者植入恶意脚本。该脚本利用平台的 浏览器推送 API 给所有登录用户发送“您有未读的安全通知,请立即检查”提示。用户点开链接后,进入伪造的企业安全门户页面,要求输入 单点登录(SSO)凭证。结果,攻击者盗取了数百名员工的企业身份凭证,随后利用这些凭证横向移动,窃取了敏感的研发文档和财务报表。

事后调查显示,攻击者先在公开论坛获取了该协作平台的 Service Worker 漏洞利用代码,随后在一次 “假更新” 中诱骗管理员在服务器上执行了恶意脚本,完成了全网推送的植入。该事件让人深刻体会到 “平台即渠道,渠道即平台” 的风险链条。

案例三:移动端推送欺诈——“钱包升级”骗局

2025 年 3 月,全球热门加密钱包应用 MetaMask 的 Android 版本在官方渠道发布了 1.2.3 版本更新。与此同时,黑客利用 Firebase Cloud Messaging(FCM) 向已安装旧版的用户发送推送通知,声称 “系统检测到异常账户活动,请立即升级”。用户点击后,被重定向到一个极其相似的钓鱼下载页面,实际上是植入了 Adware+信息窃取 的恶意 APK。

该恶意 App 在后台悄悄读取用户的 剪贴板、已安装应用列表,并通过加密通道回传给 C2 服务器。更有甚者,它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劫持钱包的 Gas Fee 设置,将转账费用偷偷转入攻击者控制的钱包。受害者在数日后才发现账户中多出几笔小额转账,已然为时已晚。


从三起案例可以看出:
1. 推送渠道已被恶意化,不再是单向提醒,而是“双向交互”。
2. 攻击者借助合法 API 规避防御,传统杀软、EDR 对 “无文件” 手段束手无策。
3. 社会工程化仍是攻击根基,伪装成系统提醒或官方升级,极易误导普通用户。

这些教训若不在职场内部进行系统化传播,恐将重演。


二、案例深度剖析:从技术细节到防御误区

1. Matrix Push C2 的技术链路

步骤 关键技术 防御难点
① 诱导用户订阅推送 利用 Notification.requestPermission() 浏览器默认允许弹窗的 UI 设计缺陷
② 生成 Service Worker 维持持久通道 self.addEventListener('push', …) Service Worker 运行在 安全上下文,难以被传统 AV 检测
③ 推送伪装消息 自定义通知标题、图标、快捷操作 UI 误导用户,以为是系统或可信应用
④ 引导至恶意站点 短链路 + 动态重定向 短链服务往往被列入白名单,难以过滤
⑤ 结合加密钱包检测脚本 注入 JS 读取 window.ethereumlocalStorage 浏览器沙箱化不足,跨域脚本仍可访问本地扩展数据

防御建议:
策略层面:在企业浏览器统一管理平台上,关闭 非必要站点的推送权限;对所有推送请求进行 白名单审计
技术层面:部署 Web‑Application‑Firewall(WAF) 并开启 Push Notification 检测规则;使用 EDR行为监控 功能捕获 Service Worker 的异常网络请求。
用户层面:通过安全培训让员工了解 “浏览器弹窗” 与 “系统弹窗”** 的区别,养成 不随意点击 的习惯。

2. 协作平台推送钓鱼的链路复盘

  1. 平台漏洞利用:攻击者借助已公开的 Service Worker 漏洞,植入恶意推送脚本。
  2. 内部推送广播:利用平台的 “全员通知” 功能,向每个登录用户发送伪装的安全警报。
  3. 钓鱼登录:伪造企业 SSO 登录页,收集用户名、密码、OTP。
  4. 凭证滥用:使用窃取的 SSO 令牌获取内部系统访问权,实现 lateral movement。

误区警示: 许多企业误以为只要 “平台已登录” 就足够安全,忽视了 推送渠道本身的安全。事实上,平台内部的 推送 API 若未进行细粒度权限控制,就可能成为攻击者的“一键炸弹”。

3. 移动端推送欺诈的隐蔽手段

  • 伪装官方更新:在官方 App Store 更新的噪声中,黑客利用 Firebase 的免费推送服务,伪造官方图标、签名信息。
  • 恶意 APK 诱骗:通过变形的 APK 包名、相似的 UI 设计,欺骗用户相信是官方升级。
  • 后门信息窃取:恶意 App 在后台读取剪贴板、监控网络流量,将钱包地址、交易哈希等敏感信息外泄。

针对移动端的防护要点:
– 企业 MDM(移动设备管理) 必须开启 应用白名单,仅允许运行经过签名验证的官方渠道应用。
– 开启 推送证书指纹校验,确保推送消息来源于可信服务器。
– 在员工的手机上安装 反钓鱼插件,对可疑 URL 实时拦截。


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下的安全新常态

网络之路,走得再远,也要记得带上防护伞。”
——《资治通鉴》里没有直接的网络安全章节,但古人防灾防患的智慧,同样适用于今日的数字世界。

1. 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云服务、SaaS 与 Browser‑First

过去五年,企业对 SaaS云原生 业务的依赖度已突破 80% 的阈值。浏览器成为 业务入口,而 Push Notification 则是提升用户粘性、实现实时交互的常规手段。于是,攻击者顺势将“推送”纳入 C2 渠道,其利益链如下:

  • 高渗透率:任何打开浏览器的员工,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 低检测成本:不需要植入可执行文件,仅靠合法 API 便可建立持久通道。
  • 高回收率:通过实时监控受害者互动行为,快速迭代钓鱼内容,提高点击率。

2. 智能化的“双刃剑”

AI 生成式工具让 恶意脚本钓鱼文案 的产出成本接近于 。只需输入 “生成一个伪装成系统更新的推送标题”,便能得到符合目标用户心理的文案。与此同时,安全防护也在拥抱 机器学习,但模型的 训练数据误报率 仍是瓶颈。正因如此,人因(Human Factor)仍是最关键的防线。

3. 监管与合规的同步升级

2025 年,《网络安全法》修订稿已明确将 浏览器推送及服务工作者(Service Worker) 列入 个人信息保护 范畴,要求企业在收集、使用推送权限时必须取得 明确同意,并提供 撤销通道。合规审计已不再停留在 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而是延伸至 用户交互层面的隐私告知


四、呼吁全员参与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从“知”到“行”

1. 培训的核心价值:让安全成为“习惯”,而不是“任务”

  • 知识提升:了解浏览器推送、安全协议、恶意 Service Worker 的工作原理。
  • 行为改进:学会辨别推送来源、审慎点击链接、及时撤回不必要的推送订阅。
  • 危机应对:掌握发现异常推送后的 应急报告流程,以及使用 浏览器安全模式清除 Service Worker 的具体操作。

防范未然,胜于事后补救。”——《左传》中的古训,提醒我们在事前做好安全准备,胜过事后急救。

2. 培训模式设计:线上+线下,理论+实战

环节 内容 形式 时长
开场案例剧场 通过情景剧还原 Matrix Push C2 攻击全过程 现场剧本演绎 + 视频回放 30 min
技术原理拆解 浏览器 Push API、Service Worker 生命周期、推送验证机制 PPT+现场演示 45 min
实战演练 在公司提供的沙盒环境中,模拟订阅恶意推送、检测并清除 互动实验室 60 min
防御技巧工作坊 浏览器安全设置、推送权限管理、常用插件推荐 小组讨论 + 现场操作 45 min
合规与报告 《网络安全法》新规解读、内部安全报告流程 案例研讨 30 min
闭幕答疑 专家现场答疑、收集反馈 Q&A 15 min

培训亮点

  • 角色扮演:让员工体验“黑客视角”,感受攻击链的每一步。
  • 即时反馈:通过系统自动评分,帮助每位学员了解自身薄弱环节。
  • 激励机制:完成全部模块并通过考核的员工,将获得 “信息安全守护星” 电子徽章,可在内部社交平台展示。

3. 培训时间安排与报名方式

  • 启动时间:2025 年 12 月 5 日(周五)上午 9:00
  • 地点:公司多功能会议厅 + 在线直播平台(Zoom)
  • 报名途径:内部门户 “安全培训中心” → “浏览器推送安全专题” → “立即报名”。已报名同事请提前一周完成 笔记本浏览器缓存清理,以免影响实验环境。

4. 培训后的持续跟进:安全运营化

  1. 每月安全快报:由信息安全部编辑,推送最新威胁情报、案例复盘。
  2. 安全测评:每季度进行一次 推送安全意识测评,形成个人安全得分档案。
  3. 奖励机制:安全得分排名前 10% 的员工,将获得 年度信息安全优秀奖,并有机会参与外部安全大会。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韩非子》有云,细微之处不容忽视。信息安全亦如此,只有将防护渗透到每一次点击、每一次订阅的细节,才能真正筑起坚固的数字城堡。


五、结语:让每一次推送都变成安全的提醒

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中,浏览器推送 已不再是单纯的用户体验工具,而是 攻击者的“快递渠道”。从 Matrix Push C2 到伪装云协作平台的推送钓鱼,再到移动端的 “钱包升级” 骗局,三起案例共同敲响了 “推送安全” 的警钟。

然而,安全不应是少数安全团队的专属职责,而是每一位职场人士的日常习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掌握技术,更要养成安全思维。让我们以本次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为契机,主动审视自己的推送订阅、谨慎点击每一次弹窗、及时上报可疑行为,用实际行动把“危害”关在推送之外

安全不是终点,而是旅程的每一步。愿每位同事都成为信息安全的“守门人”,让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坚实的防护底层之上,稳步前行。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让信息安全管理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提供从员工入职到退休期间持续的保密意识培养服务,欢迎合作伙伴了解更多。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