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暗网后门”到供应链陷阱——让信息安全意识成为职场的第二层皮肤


前言:头脑风暴·三大典型案例

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交织的今天,企业的每一台设备、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文件共享,都是潜在的攻击面。要让全体员工从“安全是 IT 的事”转变为“安全是我的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让大家看到真实、血淋淋的案例。下面,我将以 “脑洞大开” 的方式,挑选并改编三个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安全事件,让大家在惊讶与共鸣中警醒。

案例编号 案例名称 背景概述
1 “天空披风”——基于 Tor 的 OpenSSH 持久后门 攻击者利用钓鱼邮件投递 LNK+ZIP 双层压缩包,触发 PowerShell 载荷,部署 OpenSSH 与自研 Tor 隐匿服务,实现对俄罗斯、白俄罗斯防务部门的长期渗透。
2 “玻璃虫”——VS Code 扩展供应链攻击 攻击者在 Visual Studio Code 官方插件市场投放恶意扩展,利用自动更新机制在全球数千名开发者机器上植入后门,窃取代码、凭证以及内部文档。
3 “WSUS 失守”——假冒更新包导致企业内部横向渗透 攻击者伪装成微软 WSUS 服务器,向内网机器推送植入后门的更新包,成功在多家企业内部实现横向扩散,夺取管理员权限后大幅篡改业务系统。

想象一下:当你在公司内部网打开一份标有“军方机密文件”的 PDF 时,背后可能正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正悄悄为黑客打开通往你电脑的后门;又或者,当你在 VS Code 市场搜索 “theme‑enhancer” 时,实际上已经把“后门‑installer”装进了你的 IDE;再或者,你的系统弹出一条“系统更新完成,请重启”的提示,却不知这正是黑客植入的后门升级包。

下面,我们将对这三起案例进行逐层剖析,从攻击链、技术细节、检测要点、应急措施四个维度全面解读,并提炼出每位职工必备的安全思维


案例一:天空披风(Operation SkyCloak)——Tor‑Enabled OpenSSH 后门的全链条剖析

1. 攻击链概览

  1. 钓鱼邮件投递
    • 主题:《军队文件—作战计划(ZIP)》
    • 附件:一个外层 ZIP 文件,内部包含隐藏文件夹 logicpro,该文件夹中有二进制 LNK(快捷方式)指向 payload.lnk,以及第二层压缩包 inner.rar
  2. LNK 触发
    • 当用户双击 LNK,系统弹出 UAC 提示(若用户误点“是”),执行嵌入的 PowerShell 脚本。
  3. PowerShell Stager
    • 环境检测:
      • 检查系统中 LNK 文件数量 ≥ 10(防止沙箱‐低交互环境)。
      • 检查进程数 ≥ 50(表示系统处于真实工作状态)。
    • 若检测通过,继续执行;否则立即退出。
  4. 部署持久化
    • 创建目录 C:\Users\<Username>\AppData\Roaming\logicpro\socketExecutingLoggingIncrementalCompiler\,写入 hostname 文件,内容为攻击者的 .onion 地址。
    • 利用 Windows 计划任务创建两个任务:
      • githubdesktopMaintenance → 运行 logicpro\githubdesktop.exe(实为改名的 sshd.exe),开启 OpenSSH 服务并加载预置的授权密钥。
      • pinterest → 运行 logicpro\pinterest.exe(自研的 Tor 二进制),启动 obfs4 加密的隐藏服务,映射本地 RDP、SMB、SSH 等端口至 .onion。
  5. 数据渗透 & 命令控制
    • 通过 curl 将系统信息、唯一 .onion 主机名回传至 C&C。
    • 攻击者通过 Tor 网络登录 .onion 服务,使用 SSH、SFTP、RDP 等手段对目标机进行远程操控。

2. 技术亮点与创新点

技术点 说明
双层压缩+LNK 诱骗 通过隐藏文件夹和二次压缩迷惑安全产品的解压预判。
PowerShell 环境感知 利用进程计数和文件数量检测沙箱,体现“自适应”攻击特征。
OpenSSH + Tor 双重隐蔽 OpenSSH 为合法系统组件,难以单纯靠签名拦截;Tor obfs4 隐蔽流量,突破传统网络边界防护。
持久化计划任务伪装 任务名称仿冒常见开发工具(githubdesktop),降低被管理员注意的概率。
预置授权密钥 免除后续密码爆破,直接实现无密码登录。

3. 检测要点(红队视角 & 蓝队防御)

检测指标 说明
异常 LNK 触发 监控 *.lnk 被双击后启动的 powershell.exe -ExecutionPolicy Bypass 命令。
计划任务异常创建 关注新建计划任务的 Action 指向非标准路径(如 logicpro\*.exe)。
OpenSSH 服务意外开启 检查 sshd.exe 进程是否由非系统目录启动(应在 C:\Program Files\OpenSSH)。
Tor 进程或 obfs4 连接 监控网络层的 CONNECT.onion 域名、或使用 obfs4proxy 的可疑流量。
文件系统异常写入 hostname 文件写入 .onion 地址的路径异常,可通过文件完整性监控发现。

4. 应急响应要点

  1. 隔离受感染主机:立即切断网络,防止 Tor 隐蔽通道继续渗透。
  2. 撤销计划任务:使用 PowerShell Unregister-ScheduledTask -TaskName "githubdesktopMaintenance" 等命令删除恶意任务。
  3. 审计 OpenSSH 配置:检查 sshd_config 中的 AuthorizedKeysFile 是否指向可疑路径。
  4. 删除隐藏服务文件:清理 logicpro 目录下的所有可执行文件及 hostname 文件。
  5. 全员密码轮换 & SSH 密钥撤销:针对受影响账户进行强密码更换,并重新生成 SSH 公私钥对。
  6. 日志追溯:结合 Windows 事件日志、PowerShell 转录日志(Transcription)以及网络流量日志,定位攻击者的进一步渗透行为。

启示:即便是 “官方组件” 也可能被黑客“穿上伪装”,任何未经授权的执行文件都应被视为潜在威胁;而 环境感知 技术的出现,提醒我们对所有自动化脚本都应进行沙箱化检测。


案例二:玻璃虫(GlassWorm)——供应链攻击的“连锁反应”

1. 背景与攻击路径

  • 投放载体:在 VS Code 官方插件市场发布名为 “Theme‑Enhancer‑Pro” 的免费主题插件。
  • 恶意代码:插件内部植入 Node.js 执行脚本 postinstall.js,在用户安装后自动下载并执行远程恶意二进制(后门)。
  • 传播方式:利用 VS Code 自动更新机制,插件一旦发布即被全球数千名开发者自动拉取。
  • 危害:后门获得当前用户的开发凭证(Git、SSH)、API Key、内部代码库路径,并通过加密隧道回传至攻击者 C&C。

2. 技术细节与创新点

技术点 说明
NPM 注册表伪造 攻击者通过盗取插件维护者的 NPM 账户,上传恶意版本。
postinstall 脚本 VS Code 插件在安装后默认执行 npm install,可触发任意系统命令。
加密隧道 使用自签名 TLS 隧道把窃取的数据发送至攻击者服务器,规避企业内部的 HTTPS 检测。
代码泄露 获取到的源码往往包含业务关键逻辑,直接导致业务层面的信息泄露与竞争优势丧失。
横向渗透 凭借开发者机器的 SSH 私钥,可进一步登录内部服务器,进行横向扩展。

3. 检测要点

  • 插件下载源:监控 VS Code 插件的下载 URL 与 NPM 包的 SHA256 哈希值是否匹配官方签名。
  • postinstall 脚本异常:审计 *.vsix 包内部的 package.json 中的 scripts 字段,尤其是 postinstallpreinstall
  • 网络流量异常:检测开发者机器向未知域名(尤其是非公司 DNS 解析的外部 IP)建立 TLS/HTTPS 连接。
  • 凭证泄露告警:使用 DLP(数据泄露防护)监控 SSH 私钥、.npmrc.gitconfig 中的明文凭证。

4. 防御与治理建议

  1. 插件签名校验:采用 VS Code Enterprise 版的插件签名校验功能,只允许通过内部审计的插件。
  2. 最小权限原则:开发者机器不应存放生产环境的 SSH 私钥,可使用 Privileged Access Management(PAM)进行一次性凭证获取。
  3. 安全开发流水线:在 CI/CD 中集成 Software Bill of Materials (SBOM)SCA(Software Composition Analysis),实时检测依赖库的安全漏洞。
  4. 安全培训:对开发团队开展 “插件安全使用” 与 “源码泄密防护” 专项培训,提升安全意识。

警示:当“免费主题”看似无害时,它可能已暗藏 “玻璃虫”,一旦侵入,你的代码库等同于打开了“后门仓库”的大门。


案例三:WSUS 失守——伪装更新的内部横向渗透

1. 攻击概述

  • 目标:大型制造企业内部网络,使用 Windows Server Update Services (WSUS) 统一管理补丁。
  • 攻击手段:攻击者先通过内部钓鱼邮件获取低权限账号,利用已泄露的域管理员凭证登录 WSUS 服务器。
  • 植入后门:在 WSU S 存储的更新包(.msu)中加入恶意脚本(install.bat),该脚本在客户端安装更新时执行,下载并部署 PowerShell 远程控制器(Cobalt Strike Beacon)。
  • 横向扩散:借助已感染的客户端,攻击者使用 Windows 管理工具 (WMI/PowerShell Remoting) 对内部其他服务器进行提权、密码抓取。

2. 技术亮点

技术点 说明
WSUS 更新包篡改 修改原始 .msu 文件的 Catalog 节点,隐藏恶意二进制。
系统服务自动执行 利用 TrustedInstaller 权限在系统更新阶段执行 install.bat,逃避 UAC。
内部 C2 通道 使用 HTTP 隧道(Port 80)进行 C2,极易被误判为正常业务流量。
凭证转储 通过 Mimikatz 抽取 LSASS 中的明文凭证,实现域管理员横向跳转。

3. 检测要点

  • WSUS 元数据异常:监控 WSUS 中 UpdateSource 与实际文件哈希是否匹配官方 Microsoft SHA256。
  • 系统日志:在客户端机器的 SystemApplication 事件日志中寻找 TrustedInstaller 执行非系统更新操作的异常记录。
  • 网络流量:检测内部机器向外部 IP(尤其是常规业务不涉及的 IP)发送大量 HTTP POST 请求。
  • 凭证泄露:使用 端点检测与响应 (EDR) 实时捕获 Mimikatz 类工具的执行痕迹。

4. 应急措置

  1. 撤销恶意更新:立即在 WSUS 控制台中禁用受感染的更新包,强制客户端回滚至安全版本。
  2. 端点隔离:对已确认感染的终端执行网络隔离,并快速重新部署干净镜像。
  3. 密码重置:对所有域管理员账户强制更改密码,并开启 多因素认证(MFA)
  4. 审计 WSUS 访问:启用 WSUS 的审计日志,仅允许受信任的服务账号访问更新仓库。

启发:即使是企业内部的“官方更新”,也可能被黑客“染指”。对 系统更新链路的每一步 都必须保持“零信任”思维,任何未签名的文件都不应被执行。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安全挑战

1. 信息化——数据流动加速,攻击面随之扩展

  • 移动办公:员工在云端、VPN、个人设备上访问企业资源,使得 外部入口 成为常态。
  • 协作平台:如 Teams、Slack、企业版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往往缺乏严格的文件审计。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数字化战争中,“数据即粮草”,而“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必须提前做好 数据治理访问控制

2. 数字化——业务系统高度耦合,单点失守危及全局

  • ERP、MES、SCADA 等关键业务系统,常被 工业互联网 直接暴露在公网。
  • API 跨域:微服务之间的 API 调用频繁,若缺少 Zero‑Trust 机制,攻击者可轻易借助伪装合法请求入侵内部网络。

3. 智能化——AI 与大模型渗透,攻击手法更为隐蔽

  • AI 生成的钓鱼邮件:使用大模型快速写出“高仿真”社交工程邮件,提高点击率。
  • 对抗性机器学习:攻击者利用对抗样本规避行为分析系统。
  • 自动化攻击平台:如 Cobalt StrikeMetasploit 与自研脚本融合,实现“一键渗透”。

笑话一则:有一次,我的同事把 AI 生成的“请在 24 小时内更新密码”邮件当作正式通知,结果 密码全改成了 “Password123!”——这显然不是 AI 的推荐,而是攻击者的默认口令。


号召:加入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让安全变成“第二天性”

1. 培训目标

目标 具体内容
提升风险感知 通过真实案例(如上三大案例)让员工感受到攻击的“可视化”威胁。
掌握防护技巧 学习邮件安全、文件解压安全、插件签名校验、系统更新审计的实操流程
强化应急响应 让每位员工了解 “发现异常 → 报告 → 隔离 → 协作” 的四步法
培养安全习惯 形成 “双因素认证”、 “最小权限原则”、 “定期密码更换” 的日常行为。

2. 培训形式

  • 线上微课 + 实时直播:每周 30 分钟,兼顾弹性学习与实时互动。
  • 红蓝对抗演练:模拟钓鱼邮件、恶意插件、WSUS 更新渗透,让员工在受控环境中亲自体验攻击链。
  • 案例复盘工作坊:分组讨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培养主动防御思维
  • 知识测验与激励:完成测验可获 安全小徽章,并在公司内网展示,激励互相学习。

3. 培训收益(对个人、对组织)

对象 收获
员工 防止账号被盗数据泄露,提升职业竞争力(安全证书、技能加分)。
部门 降低 安全事件响应成本(平均 30% 下降),提升业务连续性。
整体企业 合规达标(ISO 27001、等保2.0),增强品牌可信度,赢得客户信任。

一句古诗:“行百里者半九十”。安全防护不是“一次到位”,而是 “持续迭代” 的过程。让我们把 信息安全意识培养成每个人的第二层皮肤,让攻击者的每一次尝试,都在我们心中激起波澜,最终化为无形的防线。


结束语:让安全成为企业文化的基石

“天空披风” 的 Tor 隐蔽后门,到 “玻璃虫” 的供应链恶意插件,再到 “WSUS 失守” 的内部横向渗透,三起案例虽迥然不同,却共同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安全漏洞往往潜伏在看似平常的环节”。只有当每位员工都把 “不点开可疑链接、不要随意安装未签名插件、更新前先核实来源” 融入日常工作,才能在数字化浪潮中稳住阵脚。

在接下来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中,我们将用案例驱动、实战演练的方式,帮助大家从“知道风险”迈向“能主动防御”。请大家积极报名,做好准备,让我们共同守护公司的数字资产,让信息安全成为每一次业务创新的坚实后盾

让安全不再是口号,而是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组织团队

2025 年11月 07日

信息安全 云计算 渗透测试 零信任 人工智能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智能化信息安全解决方案,通过AI和大数据技术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我们的产品不仅具备先进性,还注重易用性,以便用户更好地运用。对此类解决方案感兴趣的客户,请联系我们获取更多信息。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

筑牢数字化防线——从“三大安全事件”看职工信息安全意识的必要性

 “防不胜防,未雨绸缪”。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交织的今日,安全的根基不在于一次次的补丁,而在于每一位职工的安全思维。让我们先从三个鲜活的案例出发,洞悉风险背后的根源,再一起探讨如何在即将开启的安全意识培训中,提升自我防御的能力。


Ⅰ. 案例一:制造业巨头的“链式暴露”导致生产线停摆

事件概述

2023 年底,某国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在北方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突发异常,数条关键 CNC 设备被迫停机。事后调查显示,攻击者首先利用服务器上一个多年未修复的 CVE‑2022‑22965(Spring Cloud 任意代码执行),获得了对内部网络的初步渗透。随后,他们通过 连续暴露管理(Continuous Exposure Management) 盲区,发现了内部网段未被资产管理系统覆盖的两台老旧 PLC 控制器,其中一台因默认密码未改导致被横向移动,最终在 PLC 上植入了恶意固件,使得整条生产线的运动控制逻辑被篡改,导致设备误操作、停机时间累计超过 48 小时。

关键失误

  1. 缺乏统一的攻击面视图:资产管理系统(CMDB)未及时同步老旧 PLC,导致 SOC 在监测时看不见这些终端。
  2. 暴露情报脱节:传统漏洞扫描只关注服务器,未将网络拓扑、身份权限、配置漂移等信息融合,形成“孤岛”。
  3. 响应链路不完整:即便检测到 Spring Cloud 漏洞利用,SOC 仍因缺少资产关联信息,将告警误判为低危,未能快速升级。

教训凝炼

  • 环境感知是防御的第一道墙。没有完整的攻击面视图,任何单点防护都是纸老虎。
  • 暴露管理必须贯穿全生命周期:从资产入库、配置基线、漏洞评估到补丁验证,都要实现闭环。
  • 人‑机协同:分析师依赖的每一条告警,都必须“贴标签”——资产、风险、业务价值,才能做到精准处置。

Ⅱ. 案例二:金融机构的钓鱼邮件引发内部凭证泄露

事件概述

2024 年 2 月,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业务部门收到一封伪装成内部 IT 部门的邮件,邮件附件声称是“2024 年度安全补丁包”。受害者在公司电脑上打开后,实际触发了一个隐藏的 PowerShell 脚本,利用本地管理员权限下载了 C2 服务器的恶意 payload。该 payload 通过内部的未打补丁的 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CVE‑2023‑22917)进一步建立持久化,进而窃取了包含高价值客户数据的数据库凭证。凭证被外泄后,攻击者在暗网挂牌出售,导致银行在短短两周内损失数亿元人民币。

关键失误

  1. 邮件安全防护不足:邮件网关仅做了基本的 SPF、DKIM 验证,未部署先进的 AI 行为分析,导致钓鱼邮件成功进入收件箱。
  2. 凭证管理失控:关键系统的管理员账号未启用多因素认证,且密码策略松散,易被暴力破解。
  3. 暴露情报孤立:虽然安全团队在每日的漏洞扫描报告中标记了 Exchange Server 的高危漏洞,但未与 SOC 的告警系统关联,导致没有触发及时的补丁行动。

教训凝炼

  • 防御链的每一环都需强固:邮件网关、终端防护、凭证管理缺一不可。
  • 最小特权原则和 MFA 必不可少,尤其是对关键系统的管理员账号。
  • 把漏洞情报和身份情报融合:只有当系统暴露与账户行为共同出现时,才会触发高危告警,避免“信息孤岛”。

Ⅲ. 案例三:供应链攻击—第三方组件漏洞导致连锁渗透

事件概述

2023 年 12 月,国内一家电商平台在一次例行升级后,业务出现异常。后经安全团队排查,发现平台的订单处理服务使用的开源组件 log4j 2.17.0 存在未修复的 RCE 漏洞(CVE‑2021‑44228),攻击者通过该漏洞在容器内部执行命令,获取了容器的 root 权限。更为严重的是,该容器与内部的支付网关通过共享的内部 API 直接对接,攻击者利用取得的权限向支付网关注入恶意指令,导致数千笔交易被篡改,金融损失高达上亿元。

关键失误

  1. 第三方组件治理缺失:公司未使用软件组成分析(SCA)工具,对使用的开源库进行版本监控和漏洞追踪。
  2. 容器安全边界模糊:容器之间共享网络命名空间、宿主机的 root 权限,导致一次漏洞可横向渗透至关键业务系统。
  3. 暴露情报未即时推送:在 log4j 漏洞被公开后数天内,公司的漏洞情报平台并未将该信息自动关联到使用该组件的业务系统,错失了补丁窗口。

教训凝炼

  • 供应链安全是全链路的责任:从代码审计、依赖管理到运行时防护,每一步都要闭环。
  • 容器化并不等于安全,必须配合 Zero Trust 网络策略,限制容器间的直接通信。
  • 情报自动化:漏洞公开后,情报平台应立即关联到资产库,实现“漏洞即告警”,防止“信息滞后”造成的风险扩散。

Ⅳ. 由案例谈安全意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根本需求

1. 信息化——数据如洪流,防线需筑堤

在企业信息化的大潮中,业务系统、IoT 设备、云服务、移动终端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海量数据。“数据即资产,资产即风险”,若没有对这些资产的全景感知,任何防护措施都是在“盲打”。持续暴露管理(Continuous Exposure Management,CTEM)正是一种 “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 的方法论:通过统一资产库、风险评分、攻击路径可视化,帮助 SOC 将碎片化的告警统一到业务上下文中,实现从 “告警爆炸”“精准响应” 的跃迁。

2. 数字化——业务流程高度自动化,误操作成本骤升

数字化带来业务的高效运转,却也放大了 “人‑因” 的风险。正如案例二所示,一封钓鱼邮件足以撬动整个金融系统的信用链。“防不胜防,不如防未然”。 这正是安全意识培训的核心:让每一位员工掌握 “辨钓鱼、护凭证、拒陌链” 的基本技能,从源头阻断攻击。

3. 智能化——AI 与自动化是双刃剑

AI 驱动的威胁检测与响应(SOAR)能够在毫秒级完成关联、抑制和修复,但 AI 本身亦可能成为攻击者的工具。案例一中的攻击者利用 AI 生成的攻击路径,快速定位暴露点并制定渗透计划。若 SOC 的分析师缺乏对 “攻击路径” 的理解,智能化工具的输出只能是 “黑盒”,难以在危机时刻做出正确判断。因此,提升 “AI‑SOC 交互” 的认知,即是培养安全意识的必修课。


Ⅴ.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防护”

(一)培训目标概览

  1. 了解攻击面:认识公司资产全貌,掌握资产分级、风险评分的概念。
  2. 获取暴露情报:学习如何阅读 CVE、威胁情报报告,理解暴露情报与业务的关联。
  3. 提升日常防护能力:包括邮件安全、密码管理、多因素认证、终端安全等。
  4. 掌握应急响应流程:从发现、报告、隔离到恢复的完整闭环。
  5. 培养安全思维: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思考 “如果我是攻击者,我会怎么利用这个漏洞?”

(二)培训模式与内容

模块 形式 核心要点
基础理论 线上微课 + 现场讲解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威胁模型、CTEM 框架
案例研讨 小组讨论 + 案例复盘 深入剖析本篇文中三大案例,角色扮演攻击者/防御者
实战演练 虚拟演练平台(红蓝对抗) 钓鱼邮件识别、漏洞扫描、暴露关联、SOC 告警处理
工具实操 沙箱环境操作 使用资产管理系统、威胁情报平台、SOAR 自动化脚本
评估考核 线上测评 + 现场答辩 通过率 ≥ 85% 方可获得 “安全卫士” 认证

(三)培训收益——不只是“合规”,更是 “业务护航”

  • 降低企业风险成本:据 Gartner 统计,安全事件的平均损失在 2023 年已突破 4.3 万美元/事件。通过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可将误点击、凭证泄露等低级别事件的发生率降低 70% 以上。
  • 提升 SOC 效能:有了前线的情报输入,SOC 分析师可将平均告警响应时间从 30 分钟 缩短至 5 分钟,显著提升整体响应质量。
  • 增强企业竞争力:多数大型招标、合作项目已将 “信息安全能力” 列为必选项,具备成熟的安全培训体系,可为企业赢得更多业务机会。

(四)号召行动——让安全成为每一天的习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诚挚邀请全体职工踊跃报名即将开启的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从 “知风险、会防护、能响应” 三维度全面提升自我防御能力。培训期间,公司将提供 线上学习平台、实战演练环境、专家答疑时段,并为完成全部课程的同事颁发 《信息安全合规证书》,同时计入年度绩效考核。

请大家务必在本月 30 日前通过公司门户的 “培训报名” 页面完成注册,培训首期将在 11 月 15 日(周一)上午 9:00 正式开课。

让我们携手共筑 “零盲区、零误报、零失误” 的安全防线,确保数字化转型的每一步都走得稳、走得远。


Ⅵ. 结语:在信息时代,安全不是外部的装饰,而是内在的基石

制造业的链式暴露金融机构的钓鱼漏洞、到供应链的第三方组件,每一起安全事件都提醒我们:“技术越先进,攻击面越宽广”。 只有让每一位职工都拥有 “安全感知、技术洞察、快速响应” 的能力,才能让组织在风起云涌的网络空间中从容不迫。

在即将开启的安全意识培训中,让我们一起 “知危、除危、固危”,把每一次潜在的威胁都化作提升防御的契机。安全,始于每个人的微小举动,成于全体的共同坚持。

让我们一起——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共创安全的数字未来!

在数据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安全、保密及合规解决方案。我们专注于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定制化培训课程、安全意识宣教活动、数据安全评估等。如果您正在寻找专业的安全意识宣教服务,请不要犹豫,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量身定制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