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频繁流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建议

每逢年终年初,组织机构中人员流动的频率显著提高,不仅有员工跳槽,还伴随着退休潮的逐步到来。与此同时,失密、泄密与窃密事件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安全保密培训师董志军补充说:无论是国家秘密、商业秘密,还是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这些敏感信息的泄露都可能对组织乃至社会带来严重后果。接下来,我们将从四个典型案例出发,分析事件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防范措施。


案例一:国家秘密泄露

背景描述
某政府机关的一名中层干部在年末离职后,进入一家私营企业担任顾问。因未妥善清理在原单位的资料,他在新单位无意中向同事分享了包含国家秘密的文件信息。新单位在后续的商业谈判中使用了这些信息,导致国家经济利益受损。

事件分析

  • 根本原因
    1. 离职员工的保密意识淡薄,对国家秘密的敏感性认识不足。
    2. 原单位未建立离职人员的秘密清理和交接机制。
    3. 新单位缺乏对信息来源的合规性审查。

解决方案与防范措施

  1. 离职管理制度完善
    • 制定离职前的保密审查程序,清点并归还涉密文件。
    • 要求离职员工签署保密承诺书,明确法律责任。
  2. 强化保密培训
    • 定期开展国家秘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增强全员意识。
    • 强调离职后的保密义务与法律后果。
  3. 追责机制
    • 对使用不合法信息的新单位进行严厉查处。
    • 建立离职信息追踪机制,防范秘密流出。

案例二:商业秘密泄露

背景描述
一家高科技企业的研发部门主管在年初跳槽至竞争对手公司。在离职前,他将公司研发中的核心技术资料通过私人邮箱转移至个人存储设备。竞争对手公司在短时间内推出了相似的技术产品,对原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造成严重冲击。

事件分析

  • 根本原因
    1. 企业内部缺乏对核心技术的分级管理和保护措施。
    2. 信息外传监控机制薄弱,未能及时发现异常操作。
    3. 对关键岗位的人员流动未设置风险评估环节。

解决方案与防范措施

  1. 技术防护手段
    • 实施数据分级加密管理,限制高敏感信息的访问权限。
    • 部署异常行为监测系统,及时捕捉大规模信息转移。
  2. 人员管理强化
    • 建立关键岗位的离职风险评估制度。
    • 提高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法律威慑力,明确法律追究程序。
  3. 合规审查机制
    • 在招聘过程中审查候选人是否涉及其他公司的敏感信息,避免恶意竞争。

案例三:知识产权失窃

背景描述
某设计公司的资深设计师在即将退休前,将公司尚未公开发布的多个设计作品上传至自己开设的个人网店并售卖。因公司未及早发现,设计师已获利丰厚,公司随后提起诉讼,但损失已不可挽回。

事件分析

  • 根本原因
    1. 公司对员工的创意成果缺乏版权管理意识。
    2. 内部监控机制不到位,对知识产权的归属与使用权限没有明晰规定。
    3. 缺少对退休员工的后续行为监管机制。

解决方案与防范措施

  1. 加强版权管理
    • 建立设计作品的登记备案机制,明确产权归属。
    • 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员工的创作成果属于公司所有。
  2. 监控与审计
    • 定期审查内部网络流量,发现和阻止未授权的文件外传。
    • 对离职或退休员工的访问权限进行及时清理。
  3. 法律手段
    • 起诉侵权者,追究其法律责任,并公开案件以警示他人。

案例四:个人信息泄露

背景描述
某银行在年终对客户资料进行整理时,外包了一部分数据清理任务。一名外包员工利用职务之便,将大量客户个人身份信息出售给非法团伙,导致客户接连受到诈骗电话和恶意贷款骚扰。

事件分析

  • 根本原因
    1. 外包服务商的资质审查和安全管理不严格。
    2. 数据清理工作未实施最小化授权和全程监控。
    3. 对外包人员缺乏保密培训和违规惩戒机制。

解决方案与防范措施

  1. 选择合格外包商
    • 对外包商进行资质和信用审查,签订严格的保密协议。
    • 确保外包商具备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2. 数据安全保护
    • 对外包处理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减少敏感信息暴露。
    • 使用系统记录操作日志,确保数据操作全程可追溯。
  3. 监管和问责
    • 定期开展第三方数据安全评估。
    • 对外包项目设立专人负责,实时监督任务进度与执行。

总结

人员流动本是组织发展的正常现象,但由此引发的失密、泄密及窃密风险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保密意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缺失以及技术防护的不足是问题的主要根源。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组织机构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强化人员保密意识:将保密教育常态化、具体化,覆盖在职、离职、退休等不同阶段。
  2.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人员流动管理和信息保护制度,并严格执行。
  3. 提升技术能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对敏感数据的保护和监控。
  4. 严格法律追责:通过法律手段对泄密者和使用非法信息的组织追究责任,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

通过组织、个人和技术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降低人员流动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保障组织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创作安全保密培训课程内容资源,进而帮助客户强化人员安全保密意识。欢迎有兴趣的客户及伙伴联系我们,预览作品内容和体验在线培训服务。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18206751343
  • 微信:18206751343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QQ:1767022898

个人身份信息PII保护

个人身份信息 Personal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能够用来单独或配合其它信息,进而识别、联系或定位个人或结合起来识别用户身份。

个人信息的样例:姓名,家庭地址,出生日期,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信用卡号码,车牌、驾照号码,护照、身份证号码

为什么有人要对我们的个人信息感兴趣呢?

  • 我们的个人信息能够被犯罪分子用来进行各类不当的非法活动。
  • 身份证或护照能被用于不当目的,比如用来申请用于非法活动的移动电话号码、银行帐户等等。
  • 电子邮件地址可以用来发送垃圾邮件或钓鱼邮件。
  • 电话号码可以被用来发送亲友诈骗短信或社交诈骗电话。
  • 家庭地址可能用来跟踪您是否在家以及何时在家。
  • 个人信息可以被用来重置您的网络系统的密码和获取更多信息。

客户的个人信息保护

客户提供的个人信息对于我们的业务成功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对保护这些信息负责。客户个人信息的丢失或损毁会造成业务的损失、商业信誉的丧失以及招致法律诉讼风险。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呢?

  • 避免在社交媒体网络上披露邮件地址和电话号码。
  • 不要向市场调查人员披露电话号码、邮件地址等信息,除非您确信它们会得到正当的使用。
  • 当您在网站上开设新的账户时,仔细读取使用条款和限制,了解网站将如何使用您的个人信息。
  • 确保您的账户和密码的安全,不要随意将它们写下来,也不要轻易披露与它们相关的信息。
  • 最重要的是,不要向未授权的机构或个人披露客户的个人信息。
  • 在工作区域时刻实践最佳的安全指南。离开位置时锁住电脑屏幕,随身携带私人贵重物品或将它们锁在安全的地方。

更多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思考

随着移动计算机关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依赖智能手机和应用程序,然而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时代,个人信息被非法搜集、售卖和使用的情况很严重,人们受害不浅,种种乱象需要得到治理。

通过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人们能够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个人信息、执法机关也有更多依据打击对个人信息的非法搜集和贩卖。似乎在法律的震慑之下,不法分子就收敛了,人们就不用再受到那些令人讨厌的短信和电话骚扰了。

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其实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规条例已经有一些了,这方面的执法行动也涉及到了多家以“大数据”为生的公司。可是人们仍然深受其害,甚至呼吁更多法律的出台。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信息安全观察员董志军说: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顺应世界趋势,然而这并不足够。因为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要的是落实,而不能是领导签署的一纸空文。

如何让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能够落实呢?严格执法当然是不可少的,然而,更重要的是普法,让人民群众和不法分子都能认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的严肃性,才是最为紧迫的。因为个人信息保护,是信息拥有者和使用者,即广大人民群众的职责,广大人民群众如果只把自己当成受害者,却随意泄露自己或他人的个人信息,那就是受教育不足,是普法工作的缺失。广大人民群众如果对获取或分享他人的个人信息不当回事儿,甚至以此为乐,以此谋利,那更是不知法不懂法才沦落为不法分子。

因此,个人信息保护的重点是从自己做起,所有人都得为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而负责。当然,有接触和处理他人信息的,比如电商、快递、营销、客服等等从业人员,也应该对他人的个人信息保护负责。只有人们理解了这些,以及违反的后果,个人信息保护才真正算一个开始。

希望我们的一些建议和倡议能帮助您。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创作了数百部网络安全教育视频课程以及宣传图片,包括普法教程和动画,数百万学员通过我们的作品提升了安全防范意识、信息保密意识及合规守法意识,不仅保护好了自己,也给所在工作单位带来了安全收益,形成了一道强有力的安全人员防线。欢迎有类似需求的领导们及信息安全产品厂商、服务商、合作伙伴们与我们联系,洽谈业务合作。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18206751343
  • 微信:18206751343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QQ: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