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及短网址安全

二维码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短网址也帮助我们减少输入时间和错误的机会。可是您知道随意使用二维码和短网址会带来什么安全风险吗?

在我们获得便利的同时,黑客等网络犯罪分子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将包含恶意软件的网址、入侵命令放置在二维码或短网址中,以诱惑我们扫描或访问。

一旦我们扫描了这些恶意的二维码,我们的移动设备会立即感染恶意软件,恶意软件会窃取我们的敏感资料,并让我们的移动设备组成黑客的移动僵尸网络。

二维码安全使用提醒:

  • 没有二维码读取软件的帮助,人们辨识不出其中存储的信息内容。网络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点,将包含恶意攻击程序的网站或移动应用隐藏在二维码中,并利用各种推广手段诱惑人们进行扫描。
  • 扫描二维码不仅可能会自动开启网址访问、发送消息,更可能让网络犯罪分子利用移动设备上的弱点来控制您的移动终端设备。
  • 除非确认二维码的合法性,否则不要随便扫描二维码。特别在您遇到未知品牌或者未知来源广告的二维码时,或者心中稍存一点疑虑时,请停下来。

使用缩短网址安全需知:

  • 由于缩短网址具有隐匿原始网址的特性,用户无法通过短网址的“外观”得知真实网址,因此短网址便成为有心人士利用来散播计算机病毒及有害内容的管道,成为近年来社交工程攻击的惯用工具之一。
  • 目前已经有部分短网址服务集成信息安全厂商提供的网址检查机制,提供用户在点击短网址时预览真实网址以进行及安全性检查,通过实时的检查机制降低用户暴露在信息安全风险的机会。
  • 不过狡猾的网络犯罪分子通过不断变换域名、多次转链、“蒙骗过关”等等手段来躲避安全扫描的时空窗口,所以,我们何时都得提高警惕,不要点击可疑的短网址。

更多相关的思考

严格来说,二维码只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二维码很方便,它本身并无是否安全之说,安全不安全在于它所表达的信息。如果是恶意信息或私密信息,那么应存在危害他人或被他人危害的风险。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容易受害,比如人们知道二维码可以用来扫码支付,但不知道那码其实就是一段机密的支付验证符,犯罪分子了解这点,就会编各种借口通过电话向人们索要支付验证字符。

缩短网址也比较类似,就是方便输入的短链接文本而已,网址本身也无是否安全之说,只是访问网址后达到的网站可能含有各种有害内容,或者是钓鱼网站。不法分子恶意的多次使用不同的缩短网址服务来转换网址,进而来躲避网址安全检查机制,最终还是将人们导向一个恶意网站。这最终说来,重要的还是需要人们拥有良好的安全意识,以识别和远离可疑的网站。

希望我们的一些建议和倡议能帮助您。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创作了数百部网络安全教育视频课程以及宣传图片,数百万学员通过我们的作品提升了安全防范意识、信息保密意识及合规守法意识,不仅保护好了自己,也给所在工作单位带来了安全收益,形成了一道强有力的安全人员防线。欢迎有类似需求的领导们及信息安全产品厂商、服务商、合作伙伴们与我们联系,洽谈业务合作。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18206751343
  • 微信:18206751343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QQ:1767022898

提高安全警惕防范二维码诈骗

在移动支付盛行的今天,二维码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从商超购物、餐厅用餐到乘坐公交,处处可见二维码的身影。然而,二维码的便捷性背后也隐藏着不少安全隐患。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专员董志军表示:二维码本身就是个图片,没什么风险。危险的是其中包含的信息,人类通过肉眼看出不来,但是却能通过计算设备读取甚至执行。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以下四个真实案例,深入了解二维码诈骗的危害,并学习相关防范措施。

案例一:被掉包的烧饼摊主

老王经营着一家街边烧饼摊,为了方便顾客支付,他在摊位前贴了一个收款码。某天晚上清点营业额时,他发现当天有好几笔订单的钱款迟迟未能到账。经过仔细排查,老王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收款码竟然被人偷偷替换成了另一个二维码。这一疏忽让他损失了近千元收入。

案例二:可疑链接的陷阱

白领小李在公司附近的餐厅用餐,看到桌上贴着”扫码有优惠”的二维码。扫码后跳转到一个要求填写银行卡信息的网页,声称可享受8折优惠。小李不假思索地填写了信息,结果第二天发现银行卡被盗刷了5000元。原来这是犯罪分子精心设计的钓鱼网站。

案例三:商场促销有猫腻

张阿姨在商场购物,看到一个”扫码领取购物券”的活动。扫码后需要下载一个APP才能领取优惠券。没想到这个APP暗藏木马,不仅窃取了张阿姨的个人信息,还在后台偷偷订制了多个收费项目,导致手机话费莫名其妙地增加了几百元。

案例四:假冒客服的圈套

大学生小王在网购平台买了一件衣服,收到货后发现尺寸不合适。包裹上贴着一个”扫码联系客服”的二维码,扫描后对方自称是平台客服,要求小王提供订单截图和银行卡信息以便退款。结果小王的银行卡被转走了2000元。后来才知道,这是诈骗分子伪装的假客服。

安全防范建议

  1. 提高警惕意识

商家在使用收款码时,应当定期检查二维码是否被替换,建议将收款码封装在透明胶套中,并标注醒目的防伪标识。消费者在扫码支付时,要留意二维码是否有被涂改或覆盖的痕迹。

  1. 使用官方渠道

尽量通过商家官方APP或可信赖的支付平台进行扫码支付,警惕来路不明的促销优惠二维码。对于要求下载安装不明来源APP的二维码,坚决不要扫描。

  1. 保护个人信息

切勿轻易扫描陌生二维码,更不要随意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卡资料。正规的商家和平台不会通过二维码要求用户提供敏感信息。

  1. 安装安全软件

在手机上安装正规的安全软件,开启扫码安全提醒功能,可以帮助识别危险的二维码链接和钓鱼网站。

  1. 妥善保管收款码

对于商家来说,要定期更换收款码,避免将收款码随意放置。建议在收款码上加注商家信息,便于顾客识别真伪。

二维码技术知识普及

二维码是一种用黑白方块排列组成的图形码,通过特定的编码规则存储信息。它具有以下特点:

  1. 信息容量大:可存储文字、网址、支付信息等多种数据。
  2. 抗损坏能力强:即使部分图形损坏也能正常识别。
  3. 全方位扫描:不受扫描角度限制。
  4. 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然而,正是由于二维码的这些特点,也让它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犯罪分子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实施诈骗:

  1. 替换原有二维码
  2. 制作虚假优惠活动二维码
  3. 植入木马病毒
  4. 链接钓鱼网站
  5. 窃取个人信息

结语

二维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安全意识。在使用二维码时,要谨记”三思而后扫”的原则:首先确认二维码来源可靠,其次警惕异常链接,最后保护好个人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在享受二维码便利的同时,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让我们共同营造安全的支付环境,让二维码真正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助手,而不是诈骗分子的工具。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专门针对职场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课程,欢迎有需要的客户或伙伴们联系我们,洽谈合作。当然,如果您对文中的这个话题有兴趣或者有自己的观点看法,欢迎联系我们,以进一步深入探讨。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18206751343
  • 微信:18206751343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QQ: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