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康网络环境重在提升网民的网络谣言识别能力

近几个月来,国家和重点城市加强了从对互联网谣言的打击力度,少数网民因为不当的言论或传播谣言而受到了批评教育甚至拘留,令人惋惜之余觉得当下之急是加强提升国民的网络素质和安全意识。

在一些政治经济事件中,受到压制的一方势力往往想翻身甚至报复,便借助互联网这一便利的工具,通过网络媒体、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社交网站制造舆论,企图影响民情民意,进而帮其达到搞破坏或获利的目标。

有争议性的显赫人物的迅速落马不仅会吸引愤青们前来,更为引来大批网络看客,再有收人钱财的网络水军从中搅和,的确会闹的沸沸扬扬,过多的垃圾信息会严重影响互联网的洁净,所以官方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出手救市是可以理解的一项动作。

在对网络言论的控管上,各国政府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国经济制度改革要提前于政治制度,这致使在有争议的政治事件上,国内的主流媒体也只有一种声音,部分人群便想通过互动式的社交网络来了解和交流更多,也有部分人群想通过内容不受本地控管的国外网站了解更多实情。我们相信这其中多数都是想了解更多事件真相的合理而正常的需求,如若官方稍加引导,给这些心存好奇心的人们足够多的相关信息,甚至让资讯多到人们看不过来也消化不了,不仅能满足到需求,还能超出期望值,甚至让人们想逃离和这一事件有关的新闻话题。

不过我们更相信各类政治经济事件都有许多需要保密而不能对外公开的地方,网络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一些大众不可见的“内幕消息”来妄加推测和制造谣言,不明真相的群众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进而一传十、十传百,创新的互联网应用使这网络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

说到底,谣言能大肆泛滥的问题根源不在突发事件,日本地震后中国人抢购食盐事件便是最好的证据;也不是官方对媒体控管过于严格引发的反弹,媒体控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再说人们完全有更多可以关注的或可以娱乐的东西;问题在哪儿?问题在国民的互联网安全素质低下。

说国民的互联网素质低下可能有些伤民族自尊心和同胞感情,咱泱泱大国的互联网事业这么发达,国外同行的竞争者多都在高调进入后不多久便灰溜溜地黯然离开。的确,我们在互联网的建设和应用上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成绩可以说是举世瞩目。

但是我们的互联网用户信息化水平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多数互联网用户都是年轻人,使用互联网也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多都是无师自学一些基础的实战操作应用,不过现在的互联网应用也越来越简单易用,不需要太多技能培训,甚至小娃娃都很快能操作起来。

然而,国民的互联网安全素质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不是技能操作熟练程度,而是人们对是非的辨识能力、对安全规范的认同度。打个不当的比方如人们使用菜刀,上手操作非常容易,但是却不知道菜刀的使用范围,以至于随便用刀砍杀不当的东西甚至用刀伤人。

简言之,网民在不知道互联网使用的基本规范的时候便在操作互联网应用,自然“无知者无畏”,他们有那些不当甚至不法的言论和行为便在所免了。

互联网的多数应用都源自美国的科技创新,中国的互联网精英们深知将美国领先的网络应用迅速本地化,便可轻松制胜甚至获得丰富回报。不过,迅速本地化只可以说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学习了过来,却没有同时带来“精神”方面的引进,在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加强对国民的互联网使用道德和安全规范进行培养和教育的时候,我们还在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手段来进行不良的内容过滤和网络阻断,这实在是可悲啊。

提升全民的互联网信息安全素质,需要从家庭、学校和企业抓起,现在年轻的家长们天天忙着赚钱,怕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切断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不是少数,这种做法显然会引起小孩的对立情绪,促使他们偷偷接触不良网站,正确的做法是家长要花些时间,和孩子们一起上网,碰到不良内容向孩子们讲一讲,并告诉孩子们互联网上有些诈骗分子,不要会见陌生网友等等;学校教学也越来越信息化,在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方面也要加强,可以开办简单的互联网安全使用基础课程,进行相关的安全宣教活动,帮助学生们建立基本的互联网使用常识规范。

最重要的是针对成人的互联网信息安全素养教育,这工作当然要落到各类组织的安全、IT和培训部门头上,培训的内容不仅仅是互联网的安全使用规范,更重要的是让员工们了解到信息安全对组织和个人的重要性,组织可接受的信息使用政策,个人对信息系统和信息数据的使用所应担负的安全保护职责,以及最佳的保障信息安全的相关指南等。

在网民的互联网信息安全使用素质得到提升之后,网络谣言会被轻易识别,便没有了市场,“不信谣,不传谣”的互联网盛世方能到来。

网络信息安全政策能给官员带来什么政绩

党风政风影响民风,自习总书记挂帅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一来,国家高层不断采取创新的网络信息安全动作,各级政府机构以及企业单位纷纷开始学习中央和上级精神,并着手制定相关网络安全规划和落实工作要求。

我们看到,即使是非体制内的专业人士,也为这些频频出台的网络信息安全政策叫好。旁观者的叫好并非是为了拍国家领导人马屁,或者可以由此沾得一些利益。

厉行节约整治奢侈之风吹得正劲,吃喝玩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可是不敢搞了。对政治风向很敏感的官员自然不会放弃创造“软”政绩的好机会,建个公园搞些绿化的这些不痛不痒的工作虽然没啥风险,也能带来一些群众的好评,却引不起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的兴趣。要创新,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入手无疑是个突破点,这不仅能关联到信息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更能伸长到互联网产业、科技创新、新媒体、文化传播等等领域。

要利用好这个网络信息安全的大好机遇,在新产业革命中做出卓越的成绩,一举建立一个领先的地位,往往并不容易。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的信息安全行业观察员董志军称:中国目前的大环境在改善,但仍然缺乏实实在在做事情的人,特别是在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中,平平庸庸混日子的人占多数,能够“各司其职”的往往都是标兵。所以,就目前的政府网络信息安全态势看,就像在拥护的车站被人挤着前进一样,想有一番能够引起上级和中央的认可的突出作为是很不易的,当然想无所事事拉拉后退也是很困难的。

那如何能够短平快地创造一些不同的网络信息安全政绩亮点呢?除了仔细研究和充分利用地方特色之外,就是从信息安全的边缘领域找一些突破点,将其做大做强做到充分的竞争力。关于地方特色的发挥、包装和展示方面,各地均有卖点和鼓吹之处,外人都是外行,无法说三道四,但是你有的他人没有,他人有的你没有,无法进行比较,也不会给竞争力加上多少得分。倒是在信息安全管理的边缘领域,空间很大且竞争不够充分,所以完全有将其无限放大的可能性,通过将这方面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进而至少能在评比和竞争中拔得一个头筹。

我要说的信息安全管理边缘领域,实际上只是中国的“边缘”,并非绝对的“边缘”,相反,却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网络安全强国的“热点”。这个网络信息安全的边缘领域到底是什么呢?是信息安全意识教育,这真正是开启民智的“软”工作,同时又是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硬”通货。为什么这么说呢?信息安全意识教育,不仅帮忙沟通网络信息安全政策、战略、规划、设计与当地民众,更能沟通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产品、管理服务、体系架构与操作人员。信息安全意识教育,还是提升民众网络信息安全素质、建立信息安全领先文化、做好信息安全宣传工作、营造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为什么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被不断提及,却难得见到很好的落实呢?因为人们不知道如何做才能搞得有声有色,即使在发达的京沪地区,相关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活动也举办得差强人意。深层次的原因何在呢?亭长朗然董志军说:表面上看,在于安全意识宣传方面的优秀作品不足,而优秀作品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足。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开源”以及“众筹”模式,成功开启了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作品从创意到设计到制作到发布的产业链合作新框架,让信息安全优秀作品不断得到催生的同时,知识产权问题也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

欢迎有意向的人员和我们联系,探讨无限的合作机会及空间。您也可以在线体验一下我们的信息安全文化宣传站点,或者访问我们的信息安全文化资源库,以便了解更多。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18206751343
  • 微信:18206751343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QQ: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