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云计算迁移时应该让安全意识培训先行

cloud-computing-migration

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发展迅猛,俨然已经到了“人云亦云”的时代,云计算简单讲,就是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按需即供的计算资源,大批量的企业级用户不用自己搭建和运营专用的数据中心机房,购置服务器硬件和系统软件,甚至不用开发和维护应用程序,因为云计算服务的便利和廉价,可以使客户像用自来水、电、管道天然气或有线电视一样方便地享受到。

互联网的开放性使云计算的经营不可能垄断,这使最终用户可以自由选择,随用随取,用多少付多少,不满意还可随时自由迁移。所以,云计算行业竞争激烈,当然对于传统的IT计算方式,云计算的优势非常明显,尽管目前多数用户仍在观望和进行试探性的实施,尽管目前云计算多数停留在硬件、网络、平台和存储层面,能满足主要商业流程的应用级云计算还不够成熟,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云计算必将得到普及的趋势。

云计算要真正得到企业用户的青睐,还需解决另一项关键的问题,就是打消用户的安全顾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云计算的商业化运作方面远远领先于我国,当然这些国家的云计算服务消费者要比我们更重视信息安全,云计算在西方国家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创新,我们也在不断模仿和学习,通过提供本地化的运作,利用本土优势,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云计算产业会赶追并可能超越西方发达国家。

云计算服务能被美国的领先厂商广泛推广到全球领域并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无疑是安全保障,采用或迁移至基于互联网的“公有”云计算最大的障碍是安全的可控性,一方面是客户对云服务厂商本身的信任,将数据托管到云服务厂商的平台,同时意味着云服务厂商有能力获取用户的这些数据,美国是成熟的法制国家,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绝大部分,服务的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比较容易认同服务收费的模式,同样也会将云计算服务内容和条款法律化,制度化,让买卖双方清晰了解到服务过程中的数据安全保障相关的细节内容如云服务商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获取客户用户等等。而国内,这种成熟的社会和商业环境还不够成熟,服务商虽然处于舆论导向的强势地位,但对保障云计算服务的安全沟通方面显然欠缺经验,结果越是拍胸脯打保票,却越令客户联想起类似三聚氰胺事件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再发生与云服务客户之间的安全扯皮事故,处理不当的话可能引发社会大众对云计算的信心丧失问题,进而带来人们疯狂拥向香港购买奶粉的现象。

除了担心云服务厂商利用职权或便利获取自身机密数据这一安全问题之外,云服务客户更多担心的是云计算服务厂商的信息安全保障实力,因为用户清楚,将系统和数据放在互联网上,会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这需要云服务厂商证明新的“公有云”安全保障体系要高于至少不低于自行建设、管理和维护IT系统时代的安全保障体系,然而,云计算服务商要将这些常规的安全控制功能整合进云服务之中,并不断改进,以期安全保障水平能胜于客户自己动手时所达的高度,并不是容易的事,这是因为安全独立厂商在安全控管方面的技术积累和科技创新已经远远成熟和领先于云计算服务开发商,而云服务开发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面临更多的是云服务的功能实现上,而非安全保障之上。

看完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这一方,该看看客户了,即便是潜在的云计算客户通过合约等方式来规范厂商的数据访问行为和安全服务级别水平,即便是将传统的安全控管手段如防病毒、防火墙等搬迁至云计算平台和系统之中,云计算的企业级客户仍然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安全边界的维护和重定义,加之移动计算的普及,传统的安全边界消失了,企业内外网的界线模糊了,网关防火墙主要使用路由器的功能了,企业关键的计算信息已然脱离了原本的物理内部网络控管范围,边界的模糊甚至消失让终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终端直接连接到云端,暴露点急剧增多,在安全方面的管控当然需要加强。

云计算大趋势不可阻挡,相信各类创新的安全控管措施会及时跟进,以解决云计算将带来的新问题,满足新时期的各类安全管理需求,云计算的使用者们不用担心这些,只需实时跟进产业变迁,及时评估和采用最合适的安全控管技术、产品或服务即可。

然而,向云计算迁移的客户们在安全方面真的“伤不起”,信息安全保障着企业的成功和持续运营,坚决不能搞“先破坏再修复”或“先污染再治理”,首先要加强云计算服务商、云服务客户和最终用户的沟通协调,将安全问题摆上桌面,敞开讨论和长谈,当然,目标是达到保障安全地使用云计算服务,而沟通的方式当然是信息安全意识培训先行,不论是云服务的乙方卖家针对甲方买家,云服务买家对云服务的最终用户,都需要坦诚相见,告知在新的云计算架构下,我们将面临什么样的安全威胁,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和应对,为了应对各类安全威胁,我们有做到哪些安全控制措施,未来还需要做到哪些,各方在新的架构下各承担什么样的安全职责,各方需要如何配合……

有了和云计算相关的安全意识和基础的有效沟通,利益相关各方才能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关系,云计算产业方能健康发展。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云计算应用相关的咨询服务,包括云计算迁移顾问、云计算服务监控、云安全服务管理,云服务流程建设以及云计算相关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等等,欢迎有任何云计算安全问题的朋友与亭长朗然的云安全专员取得联系。

恶意软件指南:认识并远离数字“捣蛋鬼”

说到恶意软件,很多人可能觉得它离自己很远,但其实它就像数字世界里的“小偷”或“捣蛋鬼”,随时可能敲门。恶意软件种类繁多,目标各异,但它们有个共同点:一旦得手,往往会给我们的设备、数据甚至钱包带来麻烦。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技术专员董志军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家伙”是什么,怎么对付它们,还有近年来流行的“挖矿病毒”和“勒索软件”,让您轻松应对,保护好自己的数字生活。

一、恶意软件大揭秘:它们是谁?

恶意软件是个大家族,成员各有“绝活”。以下是几位常见的“明星”:

  1. 病毒:会传染的麻烦制造者
    病毒就像感冒病毒,能自我复制,粘上你的文件或程序后开始搞乱,甚至毁掉你的数据。
  2. 蠕虫:网络里的“独行侠”
    蠕虫不需要你帮忙,它会自己找系统漏洞,通过网络在设备间跳来跳去,传播速度超快。
  3. 特洛伊木马:伪装大师
    这种家伙最会“演戏”,表面上扮成有用的软件(比如游戏或工具),背地里却偷偷干坏事。
  4. 挖矿病毒:偷跑的“矿工”
    这几年流行起来的挖矿病毒,悄悄占用你的电脑或手机算力,去帮黑客挖比特币之类的东西。你可能会发现设备变得超慢、电费蹭蹭涨,却不知道是谁在“幕后发财”。
  5. 勒索软件:数字绑匪
    勒索软件更狠,它会锁住你的文件或设备,然后跳出来要赎金(通常是加密货币),不给钱就不放手。最近几年,这种“绑架”事件越来越多,让人头疼不已。

二、它们想干嘛?目标各不同

这些恶意软件的目的五花八门,有的图钱,有的图名,有的纯粹想搞乱你的生活:

  • 财务得利:偷银行账户、骗你买假货,甚至直接勒索。
  • 制造混乱:让你的设备卡顿、死机,给你添堵。
  • 出名或炫技:有些黑客就想证明自己“很厉害”。

最让人无奈的是,它们最喜欢“忽悠”用户。你可能是它们传播的“帮手”——点个链接、开个附件,它们就趁机溜进来。

三、它们怎么来的?常见的“套路”

恶意软件的“招数”多种多样,但总离不开一些“老把戏”和新花样:

  1. 钓鱼邮件和链接
    一封看似无害的邮件,可能藏着恶意的链接或附件,诱你点击。比如“您的包裹已到达,请查看”——结果点进去就中招。
  2. 假网页和弹窗
    你可能被忽悠去看个网页,里面跳出“电脑中毒啦,快下载这个杀毒软件!”其实,那个“救星”才是真病毒。
  3. 挖矿脚本
    有时候只是浏览个网站,背后就偷偷跑起了挖矿程序,榨干你的设备资源。
  4. 勒索陷阱
    下载个不明文件,下一秒屏幕就被锁住,弹出“交钱解锁”的提示。
  5. U盘“诱饵”
    在停车场捡到个U盘,插进电脑一看——恭喜,恶意软件到手!

四、中招了会怎样?这些“症状”要当心

一旦被恶意软件盯上,你可能会遇到这些麻烦:

  • 设备变慢,像乌龟爬一样。
  • 屏幕上老蹦出广告,关都关不掉。
  • 摄像头或麦克风被偷偷打开,隐私暴露。
  • 文件莫名丢失,或者被锁住打不开。
  • 最糟的是,银行账户少了钱,或者收到勒索信息。

数据显示,80%的恶意软件感染会让人头疼,三分之一甚至直接掏空钱包。所以,防患于未然,比事后补救省心多了。

五、保护自己:简单又实用的小妙招

别担心,对付恶意软件并不难,只要养成几个好习惯,再加上一点工具,就能让它们无处下手。

  1. 邮件和链接多留个心眼
    • 收到陌生邮件或附件,先问问发件人:“这是你发的吗?”
    • 别直接点邮件里的链接,试着自己输入网址到浏览器,安全第一。
  2. 设备和软件常更新
    • 开启自动更新,让系统和软件保持最新版,补上那些“漏洞窗户”。
    • 防病毒软件也要常更新,它是你家门口的“保安”。
  3. 密码和账户管理
    • 用复杂密码,别老是“123456”,加点符号和数字,比如“Happy2023!”。
    • 别用管理员账户上网冲浪,留着装软件或修系统用就够了。
    • 家里每人一个账户,孩子、伴侣、客人分开,权限管好。
  4. 小心外来设备
    • 捡到的U盘、CD别随便插,宁可丢了也不冒险。
    • 用公共电脑时,别登录私人账户,退出来记得清缓存。
  5. 网络安全小贴士
    • 上网尽量用HTTPS网站(地址栏有小锁标志),更靠谱。
    • 家里Wi-Fi改掉默认密码,加个加密,别让邻居“蹭网”还蹭风险。
    • 开个防火墙,拦住不速之客。
  6. 备份救急
    • 定期备份重要文件到硬盘或云端,万一中了勒索软件,还能找回“人质”。

六、每个人都是数字安全的“小卫士”

恶意软件虽然狡猾,但它最怕我们小心谨慎。只要多留个心眼、不贪小便宜,它们就很难得逞。无论是工作用的电脑,还是家里的手机,每一台设备的安全都跟我们息息相关。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都能管好自己的“数字门窗”,那些病毒、蠕虫、勒索软件就只能干瞪眼。所以,从现在起,把这些小技巧用起来吧——既保护了自己,也让数字生活更安心!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定制信息安全培训课程的领先提供商,这一点让我们与众不同。我们通过提供多种灵活的设计、制作与技术服务,来为帮助客户成功地发起安全意识宣教活动,进而为工作人员做好安全知识和能力的准备,以便保护组织机构的成功。

如果您有相关的兴趣或需求,欢迎不要客气地联系我们,预览我们的作品,试用我们的平台,以及洽谈采购及合作事宜。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