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数字世界的隐形危机:智能卡安全与信息安全意识

你是否曾使用过银行卡、公交卡、门禁卡?这些看似简单的卡片,背后蕴藏着复杂的安全机制。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黑客们也在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智能卡领域的安全隐患,并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普及信息安全意识,让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防御”,守护你和数字世界的安全。

引言:数字世界的双刃剑

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智能卡作为一种重要的应用载体,无处不在。它简化了支付、身份验证、数据存储等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便利性。然而,任何技术都存在潜在的风险。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伤人。智能卡的安全问题,正是这种潜在风险的体现。

案例一:银行卡里的“幽灵”——Glitching攻击

想象一下,你正在ATM机上取款,突然卡片卡顿,屏幕闪烁,最终显示“系统错误”。这看似突发状况,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名为“Glitching”的攻击。

Glitching攻击利用智能卡在读写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即“瞬态电压”),巧妙地“欺骗”卡片内部的处理器。智能卡的设计通常会考虑到某些异常情况,例如过高的时钟频率,并采取保护措施,比如重置卡片。然而,攻击者可以通过精确地控制这些瞬态电压,制造出看似正常的电信号,但实际上却能让卡片处理器执行一些“非预期的指令”。

举个例子,早期的一些银行卡为了防止误报,会设定一个高时钟频率才触发重置的延迟。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发送两个非常短的电脉冲,模拟一个正常的时钟脉冲,从而绕过重置机制,让卡片处理器执行一个名为“NOP”(No Operation,空操作)的指令。这个指令相当于告诉处理器“什么也不做”,这就像在银行卡的程序中制造了一个“漏洞”。

更可怕的是,攻击者可以利用这种“幽灵”般的攻击,绕过支付的安全验证,甚至修改交易数据,从而盗取资金。这种攻击的威力在于,它不需要了解智能卡的具体软件,只需要对卡片的物理结构和电磁特性有一定了解。

知识科普:什么是“瞬态电压”?为什么会造成安全问题?

  • 瞬态电压: 指的是电路中短时间内出现的、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电压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是正电压(过压)或负电压(欠压),持续时间通常很短,但能量巨大。
  • 安全问题: 智能卡内部的电子元件对瞬态电压非常敏感。过高的电压可能损坏电路,而过低的电压则可能导致数据错误或程序异常。攻击者可以精心设计瞬态电压,利用这些异常来操纵卡片的运行。

案例二:密钥的“秘密”——差分故障分析

假设你是一位密码学专家,负责设计一种强大的加密算法。你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确保算法的安全性。然而,如果攻击者能够对加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施加微小的干扰,可能会让整个系统崩溃。

这就是“差分故障分析”所要探讨的问题。许多现代加密算法,例如RSA(一种常用的公钥加密算法),依赖于复杂的数学运算。在RSA签名过程中,需要对消息进行多次运算,并将结果组合起来。如果攻击者能够精确地控制智能卡在这些运算过程中产生的故障,例如在某个特定的运算步骤中引入一个错误,并巧妙地将这个错误传递到最终的签名结果中,那么他们就可以利用这个错误来推导出私钥,从而破解整个加密系统。

想象一下,攻击者通过某种方式,在智能卡执行RSA签名时,故意制造一个错误,导致签名结果不正确。但是,这个错误恰好是根据私钥计算出来的,攻击者可以通过分析这个不正确的签名,反推出私钥。

知识科普:什么是“差分故障分析”?为什么会破坏加密算法?

  • 差分故障分析: 是一种通过人为地引入故障,并分析系统输出结果的方法,用于推断系统内部的敏感信息,例如密钥。
  • 破坏加密算法: 现代加密算法的安全性往往依赖于复杂的数学运算。即使是很小的错误,也可能导致整个运算过程出错,从而泄露密钥或破解加密。

案例三:PIN码的“弱点”——组合攻击

你可能听说过,一些老旧的智能卡系统存在一个安全漏洞,允许攻击者通过不断尝试不同的PIN码,最终破解密码。

这种攻击被称为“组合攻击”。早期的一些智能卡系统,在检测错误的PIN码时,会简单地减少一个重试次数的计数器,然后再次要求用户输入PIN码。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个漏洞,通过不断地尝试不同的PIN码,并利用卡片内部的电路特性,在重试过程中增加电磁干扰,从而绕过安全机制,最终破解PIN码。

更高级的组合攻击,则会结合“光学探测”等技术,通过观察智能卡在编程或读写过程中产生的电磁信号,来获取关键的内存地址和数据,从而破解PIN码。

知识科普:什么是“组合攻击”?为什么老旧系统容易受到攻击?

  • 组合攻击: 是一种通过系统漏洞,不断尝试不同的密码,直到成功破解的方法。
  • 老旧系统漏洞: 早期智能卡系统在安全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缺乏完善的密码保护机制,容易受到组合攻击。

信息安全意识:我们能做什么?

面对这些隐形的危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1. 谨慎使用智能卡: 不要随意将智能卡遗失或泄露给他人。
  2. 保护PIN码: 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输入PIN码,并定期更换PIN码。
  3. 关注安全提示: 留意银行或相关机构发布的关于智能卡安全的信息,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4. 选择安全的设备: 在购买智能卡相关的设备时,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产品。
  5. 学习信息安全知识: 了解常见的安全威胁和防范方法,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智能卡安全防护:多重保障体系

为了应对这些安全威胁,智能卡领域也在不断发展新的安全技术。

  • 时序随机性(Jitter): 在智能卡的操作过程中,引入微小的时序变化,使得攻击者难以精确地控制电磁干扰。
  • 防御性编程: 在智能卡的软件设计上,采取一些防御措施,例如检查运算结果的有效性,避免因故障导致错误的结果。
  • 专用安全硬件: 使用专门的安全芯片,集成安全相关的硬件电路,例如电磁干扰检测电路、密钥保护电路等。
  • 光学探测防御: 采用光学传感器,监测智能卡在编程或读写过程中产生的电磁信号,及时发现并阻止攻击行为。

结语:共同守护数字世界的安全

智能卡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是一个涉及法律、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数字世界。

通过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可以帮助您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减少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

浅谈身份认证及如何防范身份盗窃

身份认证也称为“身份验证”或“身份鉴别”,是指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从而确定该用户是否具有对某种资源的访问和使用权限,进而使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访问策略能够可靠、有效地执行,防止攻击者假冒合法用户获得资源的访问权限,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以及授权访问者的合法利益。

有身份认证就有身份盗窃,身份盗用是故意使用他人的身份,通常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或以对方的名义获得信贷和其他利益,结果会给对方造成损失。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信息安全专员董志军强调说:在电子化时代,严重的身份盗窃足以让受害者破产。因此,为防范成为身份盗窃的受害者,很有必要了解身份认证措施以及身份窃贼的常见招数。

从学术上讲,身份认证通常有三类招法:

你知道什么

根据你所知道的信息来证明你的身份(what you know,你知道什么) 。

口令,我们平常用得最多的就是输入密码,也称口令,实际上就是一串字母和数字的组合。

动态口令,有没有可能每次都使用不同的口令呢?答案是肯定的,现在大家使用的网银动态口令卡就是一次性口令,One Time Password,OTP。银行和银行发放给用户的动态口令卡之间会同步产生口令,每用一次就作废,这样即使口令在传输过程中被黑客截获了也没有用,因为下一次使用的口令根本无法预测,从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你有什么

根据你所拥有的东西来证明你的身份(what you have,你有什么 ) 。

智能卡,智能卡认证是通过智能卡硬件不可复制来保证用户身份不会被仿冒。然而由于每次从智能卡中读取的数据是静态的,通过内存扫描或网络监听等技术很容易截取到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身份证。

USB令牌,是一种USB接口的硬件设备,它内置单片机或智能卡芯片,可以存储用户的密钥或数字证书,利用USB令牌内置的密码算法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

你是谁

直接根据独一无二的身体特征来证明你的身份(who are you,你是谁 ),比如指纹、面貌等。

生物特征是指唯一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有学者将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和指纹识别等归为高级生物识别技术,将掌型识别、脸型识别、语音识别和签名识别等归为次级生物识别技术,将血管纹理识别、人体气味识别、 DNA识别等归为深奥的生物识别技术。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门禁系统、微信支付等。

接下来,让我们简单看一看身份窃贼如何击溃身份认证措施,进而盗窃人们的身份。同时,我们聊一聊应对之策。

针对口令,有多种破解和猜测方法,在获得口令之后,也有针对使用同样口令的撞库攻击。所以口令要复杂,要让犯罪分子难猜测和破解,还要定期更改并设置为各不相同,以防撞库。同时,在允许的情况下,启用多重身份验证措施,是加一重保障。

针对动态口令的破解难度要很高,因为动态口令就是为了弥补常规口令的不足。犯罪分子常规的方法包括窃取一次性口令设备或者冒充其他身份骗取受害者提供该口令,比如使用伪机站或远程控制木马来窃取手机验证码等。当然,还需要提高警惕,切记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将动态密码告知任何人,以防止不法分子冒充他人身份进行社会工程信息诈骗。

针对智能卡和U盾等令牌,不法分子的方式往往只能是获得实体设备,或者绕过认证系统,通常来讲,想绕过认证系统并不容易,且绕过之后损害的可不是窃取其中某一个账户。 对于使用者来讲,防范之道自然是保护好智能卡和USB身份令牌,将它们置于安全的地方或者随身携带,避免将其随意放置,在出现丢失或被盗的情况,立即报告,以防被不法分子盗用。除了获得实体认证设备之外,窃贼可能通过社会工程学骗术引诱受害者进行智能卡和USB令牌的使用及认证信息提供,比如非法克隆复制相关卡片或诱使受害者提供二维码对应的字符串。加强安全知识学习,提升防诈骗意识,对于防止社工类攻击很必要。

针对生物特征的攻击,往往包括复制他人的特征,比如偷拍面部、制作虚假车牌,偷偷提取指纹等,以及社工诈骗,比如找外貌类似的人员和诱导他人借用身份。防范之道是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要认识到刷脸、指纹等技术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成熟稳定,错误认证的概率仍然存在。同时,切记不要轻信他人,帮助他人进行身份的验证,即让他人借用您的身份。

简单总结一下,窃贼盗窃身份的手段有技术型的,也有非技术的社工诈骗型的,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份免于盗窃,需要做的很多,最重要的当然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创作了数百部网络安全教育视频课程以及宣传图片,数百万学员通过我们的作品提升了安全防范意识、信息保密意识及合规守法意识,不仅保护好了自己,也给所在工作单位带来了安全收益。欢迎有类似需求的领导们及信息安全产品厂商、服务商、合作伙伴们与我们联系,洽谈业务合作。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871-67122372
手机:18206751343
微信:18206751343
邮箱:[email protected]
QQ: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