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员工蔑视IT政策的应对之道

思科公司的年度安全报告表明:70%的新世代员工通常会忽略IT相关的政策,最终导致四分之一的人成为身份盗窃的受害者。

的确,婴儿潮世代的人们占据了组织中的领导地位,他们的特点是易于接受上级控制也敢于控制下属,但却在逐步退休期;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从小生活在数字时代,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严重信赖互联网,所以他们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行为方式独特、崇尚网络自由、随时随地工作……

当他们将这些流行的生活方式带到工作场所时,会不自觉将私人与商业行为混合,当工作时需要联网却受到阻碍时,便会对IT心生不满,进而轻则消极怠工、选择退出,重则企图突破控制防线、甚至毁坏安全管理体系。

思科在报告中也简单提及一些新世代员工为了突破安全控管措施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使用其它的无线网络连接,随意借用他们的计算设备及权限,在社交网络分享工作相关事务,使用非授权软件和程序用于完成工作等等。

67%的受访者表示IT安全政策未能满足现实生活对弹性工作的要求,而61%的受访员工表明他们不为保护信息和设备的安全负责,这些应该是IT服务提供者的职责。

这些重要的发现给IT安全管理负责人带来的新的启示,新世代的劳动力需要对信息更加开放的访问权限以及社交网络,如何及时调整IT及安全政策,确保管理好风险的前题下,能给员工更多的移动工作能力和生产力。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的安全顾问James Dong称:我们相信安全控管科技的创新将会帮助IT安全管理人员,同时也需要针对新世代员工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信息安全沟通战略和方式,显然传统的发布文字版安全策略和标准文档的方式不会受到新世代80后员工的欢迎,而多媒体、互动式、社交网络式的电子学习渠道将大受追捧。

 

如果您想体验交互式的在线电子学习方式,您可以通过邮件自注册在线学习平台网站,然后就可以体验丰富的在线课程了!

 

提升指纹保护意识防范网络身份盗窃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指纹识别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手机解锁到企业考勤,从智能小区门禁到银行支付,指纹识别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迅速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伴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个人生物信息安全挑战。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技术员董志军称:面部识别的安全问题经常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指纹识别的应用也广泛,也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盗用,如下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了解指纹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案例一:不速之客的入侵

李明是一家跨国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他习惯在公司的指纹考勤系统打卡,并使用指纹解锁自己的智能手机和家里的指纹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咖啡店不小心留下了自己的指纹。这看似微不足道的疏忽,却为一场悲剧埋下了伏笔。

几周后,李明发现公司账户出现异常资金流动,个人银行卡也被盗刷。经调查,犯罪分子通过他遗留的指纹复制了生物特征,成功突破了多重安全验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案例二:社区安全的隐患

小区居民王芳经常使用指纹识别系统进出小区和停车场。一天,她惊讶地发现有人冒充她的身份进入社区,甚至试图进入她的住宅。原来,不法分子通过高科技手段复制了她的指纹信息,轻而易举地突破了生物识别系统。

案例三:金融领域的安全警示

张先生是一名银行职员,某天下班后在ATM机附近不慎遗落了指纹识别设备的使用痕迹。犯罪分子利用先进的指纹复制技术,成功冒充他的身份,不仅盗取了大量资金,还给银行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案例四:王涛的指纹安全意识觉醒

王涛是一名信息安全专家,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网络安全问题。一天,他在一次日常操作中发现,自己手机上的某个支付平台突然无法正常使用,提示信息显示指纹验证失败。起初,王涛并未在意,但随着后续调查,他发现自己的指纹信息可能已经被泄露,并开始着手分析原因。

经过一系列的排查,王涛通过技术手段发现,自己的指纹信息可能在一次未加密的网络连接中被窃取。他迅速采取了措施,修改了所有涉及指纹验证的账户设置,并增强了手机的安全防护。最终,王涛成功避免了一次可能发生的身份盗窃。

启示: 作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家,王涛的案例提醒我们,指纹数据属于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我们不仅要定期检查手机的安全设置,还应选择安全性较高的网络环境,避免在不受信任的设备和网络上使用指纹识别。

指纹保护的重要性

这三个案例充分暴露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中的潜在风险。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特征,指纹具有不可更改性,一旦泄露,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指纹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身份盗窃。

指纹保护建议

  1. 谨慎使用指纹识别设备
    • 尽量避免在公共场所随意触摸指纹识别设备
    • 使用后及时擦拭,消除指纹残留
    • 定期清洁个人使用的指纹识别设备
  2. 保护个人生物信息
    • 不要轻易泄露指纹信息
    • 选择可靠的指纹识别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 关注生物特征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3. 多重安全验证
    • 不完全依赖单一指纹识别方式
    • 结合密码、图形等多重验证手段
    • 及时更新和修改安全验证方式
  4. 技术防护措施
    • 使用具有防复制功能的高级指纹识别技术
    • 选择具有活体检测功能的识别设备
    • 关注指纹识别技术的最新发展
  5. 及时风险监控
    • 定期检查个人账户异常情况
    • 留意可疑的身份验证行为
    • 第一时间报告可能的安全风险

如何保护个人指纹信息

1.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指纹作为个人唯一的生物识别特征,一旦泄露,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用来盗取财产或进行其他非法行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提高对指纹信息保护的重视,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设置,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2. 避免在不安全的环境下使用指纹识别

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信号不稳定、网络环境不安全的地方,要避免进行指纹识别等敏感操作。尽量避免在使用公共Wi-Fi、陌生设备等情况下输入指纹信息,以免遭遇伪基站等网络攻击。

3. 使用双重验证和多重保护

除了指纹识别外,我们还可以启用其他的安全认证方式,如短信验证码、动态令牌等,增加账户的安全性。双重验证能够有效降低指纹信息被窃取后的风险。

4. 安装手机安全防护软件

使用可靠的手机安全防护软件,定期扫描手机中的潜在风险,及时识别伪基站、恶意软件等安全隐患。此外,及时更新手机系统和应用程序,修补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5. 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设备和服务商

在选择手机设备和服务商时,尽量选择那些在安全方面有较高保障的品牌和平台。例如,一些品牌的设备会在硬件层面加强对指纹信息的加密保护,避免指纹数据的泄露。此外,选择支持高级安全技术的服务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个人信息的保护。

结语

指纹识别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安全意识,主动采取防护措施,共同维护个人生物信息安全。只有谨慎使用,加强保护,我们才能在技术发展的浪潮中保持安全和从容。

提升指纹保护意识的社会责任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普及,指纹识别已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其使用频率的增加,指纹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在不断上升。为了保障每个人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我们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升指纹保护意识。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指纹信息安全的重视,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企业应加大对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个人则应提高警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让我们携手共建安全、可信的数字世界!保护指纹,不仅仅需要依赖厂商和技术提供方,更需要终端用户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创作了大量的网络安全意识宣教素材,包括动画视频、互动游戏以及在线学习,这些作品贴近群众日常生活,聚焦职工日常工作,欢迎有兴趣了解更多的朋友联系我们,预览我们的作品,洽谈业务方面的合作。

  • QQ:1767022898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18206751343
  • 微信:18206751343
  •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