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身遭遇再谈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在经历过十来年的电信诈骗犯罪上升之后,近几年网络诈骗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我们不能大意,“广撒网”式的诈骗少了,“精准”诈骗多了。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研究员董志军表示:换句话说,传统的网络钓鱼攻击变少了,但是更有针对性的攻击——鱼叉式网络钓鱼,却变多了。这是因为时代在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多部门花费了大量人力与物力开展诈骗预警、诈骗犯罪分子打击等多项反诈工作,不法分子只能频频亮出“新招”,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

最近,笔者在一天内亲历了三个诈骗电话,号码都是00开头,依据常识,均来自海外,而且在接听电话时,也立即收到运营商发来的“温馨提醒”,笔者并没什么海外关系,所以一看到这种号码,便有了防备之心。可蹊跷的是,第三个电话008701开头,很接近本地的固话号码0871,我一开始并未能一眼辨出,还以为是本地来电呢!对于诈骗的警惕之心立即降下来了。

骗子是如何尝试开始攻击的呢?我遭遇的是“快递丢失”类骗局!骗子无疑是想要我更多的信息和操作,以便“给予赔偿”。我相信很多人一听到自己的“快递丢失”,就会立即“阵脚大乱”,想着自己已经付出的银子,得及时给收回。这正中了骗子的下怀,在骗子的一顿蒙骗之下,不知不觉便上了钩。没错!骗子得到了我购物的快递单上的“详细”信息,所以清楚地道出了我的电话、姓名、收件地址、以及货物,我查询平台一看,货物正在运输途中,几点都是非常吻合的!这里假如我相信来电者(骗子)所自称的“快递公司”身份,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

可是,有经验的人们只要稍一琢磨,就会发现问题,那就是快递公司为啥要赔钱给我这个收件者呢,要赔也是赔给发件者,是吧?而且即使是货物丢失,也可以再重新发货,或者退款。即使是退款,常规来讲,也应通过电商平台的付款渠道进行,也就是从哪儿来的钱从哪儿回的呀!是吧?想到这儿,我就明白了,原来新型诈骗的防范之道,最根本的,并不是什么这个行动,那个提醒,而是你得要了解起码的业务流程,要懂点专业知识。你如果“太菜”,不懂基本的原理、制度和流程,那就很容易被“忽悠”进入那些固定的脚本化诈骗场景之中。

对于大众来讲,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兴起,新型网络诈骗亦层出不穷。诈骗者利用社交平台、购物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渠道与受害人进行接触,而不再仅仅使用传统的电话、短信渠道,这令人防不胜防。尽管有《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实名制”、“国家反诈中心APP”、“净网行动”、“断卡行动”、“预警监测”等等“精准合力”的措施,却仍有不少受害者。究其原因,是这些受害者受教育不够,我不是在知识或学历方面的歧视,大学教授和博士们被骗的也不少,我是说这些受害者缺乏商业常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

对于职场人员来讲,鱼叉式网络钓鱼是一种发送看似来自已知或可信发件人的电子邮件的做法,以诱使目标人员泄露机密信息或者发起转账操作。鱼叉式网络钓鱼邮件中的信息看起来像是真的,并且请求似乎合情合理。该消息似乎来自组织内部有权要求提供机密信息或敏感操作的人员,可能是单位老总、人事专员、系统管理员、其他部门的经理等。发起鱼叉式网络钓鱼攻击的网络犯罪分子使用可公开访问的信息研究组织及其员工。他们可能会使用公共网站、新闻报道、电商门店、公众号和其他来源的员工名录,甚至直接收买内部员工以及供应商、服务商人员。

防范钓鱼邮件,特别是鱼叉式网络钓鱼,当下,企业级邮件系统多数使用了外部邮件警告功能,要求员工们注意确认外部邮箱,这让模仿邮件域名的假冒者无法遁形。然而,员工们总会麻木大意的,而且电子邮件若行不通,自然还有其他沟通渠道。比如那些QQ群、微信群、高仿的视频或语音等,如果像财务出纳这种关键的岗位人员,从声音甚至视频通话中,听从了“领导”的指示,而没有遵守常规流程,转出了巨款,那么,升级“人工智能”技术防范措施,永远没有教导职员们了解商业常识、提升防诈意识、严守工作规则来的好,因为这样成本低且效益高。

鱼叉式网络钓鱼攻击者通常要求用户名和密码,或要求受害者单击一个链接,该链接会在他们的计算机上秘密安装驱动下载。如果一名员工上钩,鱼叉式网络钓鱼者可以冒充该受害者,然后瞄准组织中其他更高级别的个人。最终,鱼叉式网络钓鱼者可能会获得管理密码、银行账户信息、对知识产权的访问权、其他有价值的内部甚至机密数据,或者成功地让特定组织内部的某个人运行恶意软件程序。

当发现不合常规的情况时,保持怀疑,是获得成功“免骗”的关键要素。当骗子在通话中,发现我对该情况表现出怀疑之时,表示“难以与我沟通”。在我快要揭露出其真面目时,提出按常规流程操作时,其表示“将再重新要求商家发货”并结束了电话。第二天,快递货物到达,当然该货物并非是“重新发送的”。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谁泄露了快递信息呢?商家或快递公司的内鬼(兼职赚外快)、甚至商家或快递公司的系统泄露(遭遇了黑客入侵)?这些可能性都不排除,这个真正的源头,似乎根本不惧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相关条款。然而,对此,作为“受害者”的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和动力,去追究或举报。想到也正是由于我的这种无奈和隐忍,让诈骗犯罪仍然逍遥法外,让个人信息买卖或数据盗窃行为继续滋生蔓延。举报非法犯罪,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网络专员的我,“懂法而没好好用法”,似乎有些羞愧,然而,更多的是不想惹“麻烦”,不想麻烦自己,以及有司。相信有过报警经历,“坏人”早已跑掉,自己却被警察当成“坏人”般反复盘问的公民们,应该了解我的这般心态。

话说回来,法律仍然是保障公民权益的武器,网民仍然需要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习反诈知识、安装反诈应用、用好反诈资源,武装好自己的头脑,防止受骗是关键。万一上当受骗了,千万不要犹豫,立即报警。当然,企业级的单位,更应加强职工们的网络安全、数据保护、合规守法及防诈骗意识。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积极顺应时代变化,专注于帮助各类型组织机构解决“人员”方面的安全风险,我们创作了大量的教程资源内容,包括安全、保密、合规等主题在内的动画视频、电子图片和电子课件,同时,我们拥有基于云计算的弹性学习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各类型机构快速发起针对全员的安全意识在线学习计划,进而修复安全防范体系中“人为因素的弱点”。欢迎有兴趣的朋友联系我们,预览课程内容和洽谈采购事宜。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微信: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警惕“年轻靓丽、努力生活”的女性

从“卖茶小妹”、“实习护士”到“虫草姑娘”,有时真挺佩服诈骗团伙的编剧能力,当然,还有他们对整个社会阶层和人性的深度洞察力。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信息安全专员董志军说:初次看到清纯的“卖茶小妹”的微信,我还真准备买两包茶叶呢,觉得这样既帮助了他人,又使自己获得了好产品,多和谐美好的一件事儿呀。幸好手痒上网一搜,才发现是个骗局,顿时觉得自己侥幸。尽管也为自己的一时感性觉得难堪,但是仍然认为有份善心对待这个世界,自己的内心至少是无愧的。

再次在微信上碰到漂亮的“实习护士”,我已经猜出来人是不正常的了,虚拟的美女萌妹,她的真身或许就是人们常讲的“抠脚大汉”,决定看一看对方如何表演。果真一翻该人的朋友圈,这么多护士工作照,好鲜活的一个职场新人!聊天起来,果真套路上演,刚到新城市人民医院实习,就与渣男分手,要借钱给母亲买票!我要是个单身男,或许也会想这是个找女朋友的好机会。

后来又看了新闻上披露的“虫草姑娘”,尤其是结尾处反诈骗探长和警方的提醒,觉得很涨知识。有的被害人出于对“虫草姑娘”遭遇的怜悯,在汇款几万后甚至不要求对方寄送虫草实物。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些人真是道德高尚的中产阶级,生活事业中的成功者。

看到“虫草姑娘”骗局被曝光,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世界上可卖的东西太多,可编的故事也太多。仔细分析这些骗局,骗子不但会利用人们感情的弱点,懂得心理学,也很了解社会学。这种骗局如果对穷人或恶人来实施,相信不会得到结果,说明相对于改开初期,近年来人们普遍富裕了、善良了,当然人们也更加忙碌和更加孤独了。

如何防范更多类似的诈骗呢?显然,这是个社会性的问题,仅仅依赖信息安全防范技术措施是不充分,甚至远远不够的。对人们进行反诈骗意识教育才是关键,如何帮助人们了解尚未出现的新骗局呢?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反诈骗探长和警方人员往往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会总结出一些共性的特点并提醒人们,只是我们细想一下,这种仅仅靠新闻来进行的反诈骗科普足够吗?

更多关于反诈骗的思考

首先,我们得肯定在一个好的社会中,人们有爱心、同情心、怜悯心、恻隐之心,是多美好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打击网络诈骗集团,就教育人们处处把别人想得很坏,处处提防着他人,那政治上讲不过去,因为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上也不值得,咱们人类进化就是为了人与人之间能更友爱,世界才更光明。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不能对邻居敞开大门,那为何要对不认识的陌生人那么好呢?

其次,骗子通过找模特拍照或购买美女套图的方式来构建虚拟的人物和场景,这些“姑娘”通常都适合大众审美的标准。咱们也不能鼓励人们“小心美女”,毕竟追求美好是人们的天性。话虽如此说,问题就在这里面,美女不真实,注意一下细节,就会发现那些衣着和打扮与她们应有的身份不切合。我给您说说十多年前,在中国南方接近香港的现代化大城市里,我经常看到有衣着光鲜的“美妈”背着吮吸高档奶瓶的婴儿,趴在垃圾桶里边掏吃着精致盒饭来乞讨,您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最后,热爱工作、努力生活、积极向上,简单、真实、励志的人物和故事,太符合我们这个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了。不过要仔细想想,经不起推敲,太过于理想。社会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真实存在的事物往往符合经济规律,要卖茶找正规渠道去销售,要借钱找同事找领导哇,在微信上通过添加陌生人卖货或借钱那生意不规矩!另外,生活往往很无趣、工作也很乏味、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状态也是消极被动懒散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骗局虽然来自于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研习和使用,破绽也在于社会学和心理学。动动脑子,就不容易上当了。当然,更多的人可能没有时间动脑子深入探讨和分析碰到的是不是骗局,这就需要更多的反诈骗宣传教育啦。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是安全意识宣教领域的领航者,如果您有任何相关的安全问题,或者对安全意识有意见或建议,都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如果您需要评估或采购安全、保密与合规相关宣教培训内容,也欢迎不要犹豫地给我们一个电话或消息。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18206751343
  • 微信:18206751343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QQ: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