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想象一下,某天凌晨,公司的 CI/CD 服务器发出一声轻微的嗡鸣,屏幕上弹出一条“构建成功”的提示。您心满意足,正准备把新功能推送到生产环境,却不知背后已经有 150,000 条恶意 npm 包悄悄填满了依赖树,它们不带病毒,却像 “金矿探测器” 一样自动搜集并转移了开发者钱包中的 TEA 代币。再设想一次,您在公司内部的文档系统里打开一份看似普通的 PDF,里面暗藏了 自复制的 JavaScript 蠕虫,它会在您不经意间把系统的存储和带宽占满,导致业务响应迟缓,甚至导致线上服务崩溃。这两场看不见的暗流,正是当下信息安全的真实写照。

下面,我们用这 两个典型案例 为切入口,逐层剖析事件本质、危害及防御思路,以期在全员阅读的第一时间点燃安全警醒的火花。
案例一:npm 生态系统的代币“抢粮”——“茶园(tea.xyz)”Token‑Farming 大规模攻击
事件概述
2025 年 11 月,亚马逊安全团队在其 Inspector 检测平台上,凭借新研发的 AI‑辅助检测规则,首次捕获到一批异常 npm 包。这批包的共同特征是:在 postinstall 脚本中写入了 自我复制并发布 的代码,同时在包根目录放置了 tea.yaml 配置文件,指向攻击者预先控制的区块链钱包。随后,团队在两周内追踪到 超过 150,000 个恶意包,涉及 多个开发者账号,形成了空前规模的 代币采集(token‑farming) 供应链污染。
攻击手法剖析
| 步骤 | 关键技术点 | 目的 |
|---|---|---|
| 1. 伪装合法依赖 | 使用与热门库相似的名称、相近的版本号 | 增强下载概率,逃避初步审计 |
2. postinstall 恶意脚本 |
npm run postinstall 自动执行 node -e "require('child_process').execSync('npm publish ...')" |
实现自我复制、自动发布新包 |
3. tea.yaml 链接 |
在 package.json 中加入 "tea": "0.1.0" 并在根目录放置 tea.yaml,其中写明 wallet address |
将产生的代币直接划入攻击者钱包 |
| 4. 低质量代码填充 | 包体极小、功能缺失、文档空白 | 大量占用 registry 存储、带宽,迫使开发者在搜索时误点 |
| 5. 自动化发布循环 | 利用 CI/CD 对象的 Token 自动完成 npm publish,形成 螺旋式扩散 |
短时间内制造上万上万的噪声包 |
直接危害
- 供应链信任侵蚀:开发者在安装依赖时并未受到警示,误以为是正常包,从而把恶意代码引入项目,破坏了开源生态的“众人拾柴”精神。
- 资源消耗:npm registry 的存储、网络及计算资源被海量低质量包占用,导致真实开发者的发布/下载速度下降。
- 财务损失:通过
tea.yaml把代币直接转入攻击者地址,等同于 “隐形窃取”,受害者往往难以发现。 - 行业连锁效应:若同类攻击蔓延至其他基于代币激励的开源项目(如 Gitcoin、OpenAI bounty),整个开源生态的激励机制将面临信任危机。
防御启示
- 依赖安全扫描:在 CI/CD 中加入 SCA(Software Composition Analysis) 工具,对
package.json、package-lock.json进行实时比对,自动拦截未知或低信誉的 npm 包。 - 最小权限原则:限制 CI/CD 系统的 npm publish 权限,仅对经过审计的账号开放。
- 签名验证:采用 npm 包签名(如
npm sigstore)机制,确保下载的是原作者签名的二进制。 - 去中心化治理:社区对血缘关系进行追踪,引入 MAL-ID(恶意包标识)快速响应,形成信息共享闭环。
案例二:自复制 JavaScript 蠕虫的“隐形病毒”——“Invisible NPM Malware”链式渗透
事件概述
同一时期,安全媒体报道了另一种更为隐蔽的 npm 攻击:攻击者在多个流行前端库中植入了一段 仅 5 行的 JavaScript,该代码在运行时检测环境变量,如果发现是 CI 环境,便会触发 自复制(利用 npm pack 与 npm publish)并在 30 秒内生成 10~20 个子包。由于代码极其简短,传统的静态代码审计工具难以捕捉其恶意意图。受害者往往在 Postmark 邮件服务、GitHub Actions 等平台上被动触发,导致 大量无效请求,甚至出现 “邮件轰炸”,使得业务邮件系统被迫进入 灰名单。
攻击手法剖析
- 环境感知:通过
process.env.CI检测是否在 CI 环境运行,避免在本地开发时被发现。 - 动态生成依赖:使用
child_process.execSync('npm pack && npm publish'),在数秒内生成新包并发布。 - 链式传播:新生成的包被其他项目依赖,形成 “病毒树”,每颗节点再继续复制。
- 资源枯竭:大量 npm 包的上传与下载消耗带宽,使得真正的业务请求被压垮。
- 后门植入:在某些包中加入 WebHook 调用,向攻击者服务器发送系统信息,形成 数据外泄。
直接危害
- 业务中断:邮件系统因请求激增陷入阻塞,导致重要通知无法送达。
- 成本激增:云服务商按流量计费,企业因异常流量产生额外费用。
- 信息泄露:攻击者获取 CI 环境的密钥、凭证,可能进一步渗透内部系统。
- 品牌形象受损:客户收到垃圾邮件或无法登录服务,企业信任度下降。
防御启示
- 执行环境硬化:在 CI 平台上使用 只读文件系统、限制
npm publish权限,防止自动化发布。 - 行为审计:开启 npm audit 与 GitHub Advanced Security 的 行为日志,实时监控异常
postinstall脚本。 - 安全基线:在每次构建前执行 依赖白名单 检查,仅允许预先批准的包进入构建路径。
- 异常流量自动封禁:利用 WAF(Web Application Firewall)对异常的 NPM 调用频率进行阈值控制,超限即触发自动封禁。

从案例走向现实: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安全挑战
1.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让攻击面指数级扩大
在 云原生、微服务、容器化 的浪潮中,企业的 IT 基础设施 已从传统的边界防御转向 零信任 架构。然而,供应链攻击 正是抓住了 跨组织、跨平台 的信任链条,以最小成本实现 最大破坏。正如《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开源社区,每一个包都是潜在的“老师”。当老师本身被污染,学生自然受其误导。
2. AI 与自动化既是助力,也是“双刃剑”
AI 驱动的 代码生成、依赖推荐 在提升研发效率的同时,也让 模型误生成的恶意代码 更易隐藏。攻击者借助 大型语言模型 快速编写 postinstall 脚本,甚至在 ChatGPT、Claude 等平台上直接获取“模板”。因此,技术本身不具善恶,关键在于 使用者的安全意识。
3. 数字化转型的速率使安全培训不容后置
企业在追求 敏捷交付、持续部署 的同时,常常忽视 安全培训 的同步升级。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开发者、运维、业务人员没有足够的安全认知,任何技术防御都形同虚设。
呼吁全员参与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为提升公司整体安全防御能力,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将于 2025 年 12 月 5 日 拉开帷幕。本次培训围绕以下核心议题展开:
- 供应链安全全景:深入解析 npm、PyPI、Maven 等公开库的风险模型,演示 SCA 工具的实战使用。
- 零信任与身份防护:从 多因素认证(MFA)、最小特权、密码管理 三个维度构建身份安全防线。
- 云原生安全最佳实践:包括 容器镜像签名、K8s RBAC、Pod 安全策略 等实战技巧。
- AI 生成代码安全审计:使用 prompt 安全、模型输出审计,防止 AI 产出隐蔽恶意代码。
- 应急响应演练:通过 红蓝对抗、CTF 赛制,让大家亲身感受从发现、定位、整改到恢复的完整流程。
培训形式与激励
- 线上直播 + 现场答疑:灵活的学习方式,兼顾远程和现场员工。
- 分层实战:针对 研发、运维、产品、商务 四类岗位分别设定案例,各自挑选最贴合的攻击场景进行演练。
- 学分与证书:完成全部模块并通过结业测试的同事,将获得 《公司信息安全合规证书》,并计入年度绩效加分。
- 趣味抽奖:培训期间提交优秀安全改进建议的团队,可获得 “黑客松” 主题纪念品或 云服务代金券。
一句话总结:“安全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让我们在培训中汲取知识,在工作中落实防御,在每一次
git push、每一次docker build、每一次npm install中,时刻保持警醒。
实用安全指南:从日常行为做起
| 序号 | 行为 | 具体做法 | 预期收益 |
|---|---|---|---|
| 1 | 使用强密码 & MFA | 密码长度 ≥ 12 位,包含大小写、数字、特殊字符;开启 MFA(短信、手机令牌、硬件钥匙) | 防止凭证泄露后被直接利用 |
| 2 | 依赖审计 | 每次 npm install 前运行 npm audit,对新依赖执行 snyk test、trivy 等扫描 |
及时发现已知漏洞或恶意包 |
| 3 | 最小化权限 | CI/CD 中的 npm Token 仅授予 read 权限;生产环境的云凭证使用 IAM 条件 限制 |
降低攻击者横向移动的可能 |
| 4 | 签名校验 | 对发布的容器镜像、二进制文件使用 cosign、gpg 等签名,并在部署前验证 | 防止篡改或恶意注入 |
| 5 | 日志监控 | 开启 CloudTrail、Audit Log,对异常 postinstall、npm publish 行为设置告警 |
及时发现并阻断异常活动 |
| 6 | SBOM(软件材料清单) | 在每次构建产出 SBOM(如 CycloneDX),并与安全平台对接进行对比 | 实现供应链全链路可追溯 |
| 7 | 安全培训复盘 | 每月组织一次 案例复盘,围绕最新攻击手法进行讨论并更新防御策略 | 持续提升团队安全敏感度 |
| 8 | 信息共享 | 主动加入 OpenSSF、CNCF 等社区,关注 MAL‑ID、CVE 动态 | 共享情报,抢占防御先机 |
结束语:让安全成为公司文化的根基
在信息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的今天,安全 已不再是“后期加固”的选项,而是 产品设计、代码实现、运维交付 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考虑的前提。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兵者,诡道也”,攻击者的手段层出不穷,唯一不变的是 防御者的学习与适应。
通过本次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我们希望每一位同事都能把“安全意识”转化为“安全行动”,把“防御策略”内化为“日常习惯”。让我们共同筑起一道坚固的数字防线,使得 业务创新 与 安全可靠 能够并行不悖,确保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请大家踊跃报名,积极参与,让安全从“旁观者”变成“主角”。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定制化的安全事件响应培训,帮助企业在面临数据泄露或其他安全威胁时迅速反应。通过我们的培训计划,员工将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紧急情况。有需要的客户可以联系我们进行详细了解。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