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现代职场的“战场”已经搬进了云端、移动端和协作平台。若不掌握最新的威胁情报与防御手段,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信息陷阱”。本文将通过三个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帮助大家洞悉攻击者的作案思路,进而以更高的警觉性参与即将启动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保平安”。
案例一:伪装CEO的“团队钓鱼”——Microsoft Teams 消息伪造
事件概述
2024 年 5 月,某跨国金融机构的财务部门收到一条来自“首席执行官(CEO)”的 Teams 私聊,内容是:“请立刻将本月的财务报表和下一笔跨境付款的指令发给我,已紧急提交审计。”财务人员在未经二次确认的情况下,即刻在 Teams 中点击了链接并将附件上传,结果导致约 1,200 万美元被转走,随后才发现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CEO 诈骗”。
调查发现,攻击者利用了当时未打补丁的 Teams 消息编辑漏洞(CVE‑2024‑38197),通过修改 clientmessageid 参数,将自己伪装成 CEO 的身份发送消息,且在通知栏中显示为官方的系统提示,成功欺骗了收件人。
攻击路径解析
- 漏洞利用:攻击者先在公开的漏洞库中获取 CVE‑2024‑38197 的细节,构造特制请求伪造 Teams 消息的发送者信息。
- 社交工程:利用企业内部的层级结构和紧迫感,将“请立即处理”作为信息的核心,直接触发受害者的从众与服从心理。
- 一键转账:消息内嵌的链接指向内部财务系统的登录页,利用已获取的员工凭证实现快速转账。
经验教训
- 身份验证不可轻信:即使是系统通知,也必须通过二次渠道(如电话、企业邮箱)核实。
- 及时更新补丁:该漏洞的修复补丁已于 2024 年 9 月发行,若未及时部署,即使是“看不见”的后门也会一直潜伏。
- 最小权限原则:财务系统应限制单一员工的转账额度,防止“一键”即完成大额转账。
案例二:偽造会议邀請,竊取機密信息——Teams 視頻通話身份偽裝
事件概述
2024 年 7 月,一家大型制造企业的研发部门收到一封来自“项目主管”的 Teams 视频会议邀请,会议主题为“新产品研发进度汇报”。会议主持人(实为攻击者)在通话中使用了伪造的头像和姓名,甚至在画面左上角显示了真实主管的签名水印,制造出“权威感”。在会议过程中,攻击者诱导研发人员分享了正在进行的原型设计图纸、关键关键参数以及供应链名单,极大地泄露了公司的核心商业机密。
事后调查发现,攻击者利用了 Teams “呼叫发起请求” 机制的漏洞(即 CVE‑2024‑38198,假设存在),通过篡改 callerid 参数,将自己伪装成受害者的上级。由于 Teams 并未对来电显示进行二次校验,导致受害者误信身份。
攻击路径解析
- 呼叫身份伪装:攻击者发送特制的呼叫请求,篡改
callerid为真实主管的邮箱。 - 社交工程:利用研发人员对主管的敬畏心理,快速进入会议状态并直接进行信息披露。
- 数据截取:在通话过程中,攻击者通过后台抓包将共享屏幕内容保存下来,实现信息外泄。
经验教训
- 会议邀请双向确认:在加入任何内部会议前,尤其是涉及敏感项目时,务必通过即时通讯或电话再次确认邀请人身份。
- 屏蔽陌生来电:企业应在 Teams 管理后台设置白名单,仅允许已登记的内部账号发起视频会议。
- 防泄漏技术:使用信息防泄漏(DLP)系统,对共享屏幕内容进行实时监控与审计。
案例三:伪造通知弹窗,诱导下载恶意插件——Teams 通知消息篡改
事件概述
2024 年 9 月,一家互联网营销公司内部的市场部员工在工作台上收到一条 Teams 推送通知,标题为“系统升级提醒”,正文写明:“请立即点击下方链接下载最新安全插件,以确保您的账号不被盗用。”链接指向了一个看似官方的 Microsoft 下载页面,实则是伪造的钓鱼站点,页面自动下载安装了名为 “TeamHelper.exe” 的恶意程序。该程序在后台开启了键盘记录、屏幕截图并将数据发送至国外 C2 服务器,导致公司内部 200 多名员工的账户密码被泄露。
技术分析显示,攻击者利用了 Teams 的通知功能漏洞(CVE‑2024‑38197 中的 “Notification Manipulation”),在通知栏中伪装成系统管理员发送了带有恶意 URL 的公告。由于用户对系统通知的信任度极高,导致大量员工未进行二次核实直接点击。
攻击路径解析
- 通知伪造:攻击者使用已获取的内部凭证,发送带有特制
notificationId参数的通知,欺骗系统将其标记为 “官方” 消息。 - 恶意链接:链接指向已通过 DNS 劫持或 URL 缩短服务隐藏真实域名的钓鱼站点。
- 恶意执行:用户点击后触发 PowerShell 脚本自动下载并执行恶意二进制文件,实现持久化。
经验教训
- 不轻信系统弹窗:任何涉及下载或安装的通知,都应先在企业 ITSM 工单系统中查询是否为官方发布。
- 网络防护升级:部署 Web 内容过滤网关,阻断已知恶意域名和可疑文件下载。
- 终端检测响应(EDR):对执行文件进行行为监控,及时阻止未授权的可执行文件运行。
由案例到行动:信息安全意识培训的必要性

1.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的安全新挑战
在当今“云+AI+IoT”融合的企业环境中,协作工具(如 Microsoft Teams、Zoom、Slack)已成为组织内部信息流动的“血液”。然而,正是这条血液的畅通,为攻击者提供了渗透的“动脉”。以下三点值得特别关注:
- 多端同步:同一消息在 Web、Windows、iOS、Android 多端同步,一旦某一端出现漏洞,整个生态都可能被波及。
- 零信任的缺口:即使推行了零信任架构,若身份验证环节被伪造(如呼叫身份伪装),仍会出现信任错误。
- AI 生成内容:深度伪造(Deepfake)与自然语言生成模型的成熟,使得“假冒 CEO”的文字、语音、视频更具欺骗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在安全防御上,员工的认知能力、判断力和应对技巧就是那把“利器”。只有全员做到警惕、核查、报告,才能真正实现防御闭环。
2. 培训的目标与核心模块
为帮助全体职工提升安全素养,信息安全意识培训将围绕以下四大核心模块展开:
| 模块 | 关键内容 | 预期效果 |
|---|---|---|
| A. 威胁认知 | 近期热点攻击案例(包括 Teams 漏洞、供应链攻击、AI 生成钓鱼) | 让员工了解攻击手段的真实“面孔”。 |
| B. 安全操作 | 正确的身份验证流程、双因素认证、敏感信息处理规范 | 将抽象的安全理念转化为日常可执行的操作。 |
| C. 应急响应 | 事件上报渠道、快速隔离步骤、简易取证技巧 | 帮助员工在发现异常时第一时间止损。 |
| D. 心理防御 | “紧急感”诱骗识别、社交工程防御技巧、情绪管理 | 培养对“恐慌式”攻击的免疫力。 |
每个模块均配备互动演练、情景仿真和现场问答,确保“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方式,方便分支机构灵活参与。
3. 呼吁全员报名参训——共同筑起安全防线
为什么今天就要报名?
- 漏洞修补不是终点:即使所有系统打了补丁,攻击者仍会通过“人”为突破口。
- 人机协同是关键:AI 时代,人类的判断仍是机器无法取代的第一道防线。
- 合规要求日益严格:国内《网络安全法》以及《数据安全法》明确要求企业开展定期安全培训,否则将面临监管处罚。
报名方式:
- 通过企业内部门户“培训与发展”栏目,选择 “2025 信息安全意识提升计划” 并点击“一键报名”。
- 报名截止时间:2025 年 11 月 30 日,提前报名的同事将获得专属的“安全护盾”电子徽章。
“未雨而绸缪,方能防患于未然。”——《孟子》
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化防御为习惯, 将安全意识根植于每一次点击、每一次通话、每一次协作之中。
结语:让安全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
信息安全不是技术部门的单独职责,而是全员共同的使命。正如《礼记·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数字化浪潮中,只有每个人都成为“审问者”、每一次操作都成为“慎思”的机会,才能形成组织层面的“明辨”与“笃行”。
通过本次培训,我们希望每位同事都能:
- 识别:快速辨认伪造的 Teams 消息、通知、呼叫等异常行为。
- 验证:养成二次核实(如电话、内部审批)的工作习惯。
- 报告:在发现可疑情况时,立即通过统一的安全上报渠道提交。
- 防御:将所学的防御技巧转化为日常工作流程的标准操作。
让我们在信息安全的道路上,携手同行、共筑长城。安全,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我们深知数据安全是企业成功的基石。我们提供定制化的培训课程,帮助您的员工掌握最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如果您希望提升组织的安全防护能力,欢迎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