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脑风暴:两则典型安全事件的想象与现实
案例一:AI 码农的“全能”幻梦——“零依赖”竟掀起新一轮供应链危机

2024 年底,某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为追求研发速度,尝试在内部 Hackathon 中全面启用最新的生成式 AI 编码助手。项目负责人李工在内部演示时自豪地说:“我们让 AI 完全不使用任何开源库,从头写出业务逻辑,理论上就没有 SBOM,也不必担心第三方漏洞。”团队信心满满,将这套“零依赖”代码直接上线。
然而,真正的风险并未在源码中暴露,而是潜藏在 AI 训练数据和模型本身。AI 在生成代码时,偷偷引用了内部已经废弃但仍保留在容器镜像中的旧版加密库 libcrypto-1.0.2。该库在 2023 年的 “Heartbleed” 漏洞后已有安全补丁,但公司镜像库未及时更新。更糟的是,这一库未被列入任何 SBOM,因为项目声称“无依赖”。结果,攻击者通过一次细粒度的网络扫描,发现该服务暴露的 TLS 接口仍使用旧版库,成功利用已知漏洞窃取了大量用户交易数据。
事件分析:
1. 误判“零依赖”——即便不显式引用公开库,底层运行时、容器镜像、操作系统依然可能携带旧组件。
2. AI 代码助手的“黑箱”——生成的代码难以追溯其来源,缺乏可审计的链路。
3. SBOM 缺失的隐形危害——没有材料清单,安全团队难以及时发现遗漏的脆弱组件。
正如文中 Sounil Yu 所警示的:“AI 生成的代码会在长期内动摇我们为 SBOM 所作的努力”,此案正是他的预言在现实中的投射。
案例二:看不见的开源“暗箱”——“缺失 SBOM”导致的供应链攻击
2025 年 3 月,某国内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在进行年度安全审计时,意外发现其关键订单处理系统的依赖树中,隐藏了一个广泛使用的开源组件 lodash。该组件的 4.17.20 版在 2024 年底被披露了 Prototype Pollution 漏洞 CVE‑2024‑xxxx。由于缺乏完整的 SBOM,平台运维团队未能及时识别受影响的版本,导致攻击者通过构造特制的订单请求,注入恶意属性,进而实现远程代码执行,导致数千笔订单数据被篡改。
事件分析:
1. 开源组件的沉默蔓延——未经登记的依赖在大型代码库中如暗流,极易被忽视。
2. 命名混乱导致的追踪失效——正如 Art Manion 所言,“软件命名不统一是最大障碍”,该平台的内部构建系统使用了自定义的包名映射,导致同一库的多个版本难以统一管理。
3. 法律与合规的双重压力——一旦漏洞被公开披露,平台面临的合规审计、用户赔偿和品牌声誉受损将呈指数级增长。
正如 Brian Fox 在文中所指出:“想象一个没有 SBOM 的未来是疯狂的”,这场攻击正是对这种“疯狂”最直观的惩罚。
二、从案例看本企业面临的真实威胁
上述两则案例虽不是本企业的亲身经历,却映射出我们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共性风险:
- AI 生成代码的“隐形依赖”:在企业内部推广 LLM(大语言模型)辅助开发时,若缺乏代码溯源机制,极易产生看不见的第三方库或底层运行时漏洞。
- 缺失或不完整的 SBOM:在采用微服务、容器化部署的今天,单一服务可能依赖数十甚至上百个开源组件,若没有统一、可机器读取的材料清单,安全团队将如盲人摸象。
- 命名与版本管理的混沌:多团队、多语言的研发环境导致同一组件出现不同的命名、不同的锁定版本,给自动化工具的依赖追踪带来“噪声”。
- 法律合规的潜在敲响:欧盟《网络韧性法》、美国《SBOM 最小要素指南》等法规正逐步硬性要求企业提供透明的材料清单,合规缺口将直接影响投标、合作甚至上市融资。
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安全新常态
1. “可视化”是防御的第一步
“只要你看得见,才能动手去修补。”——引用自《荀子·劝学》:“不见其林,则不知其根。”
在数字化浪潮中,软件供应链透明化 已经从“可选项”升级为“必要条件”。通过 SBOM(Software Bill of Materials),我们能够实现:
- 资产全景:一目了然地看到每个服务、每个容器、每个库的构成。
- 风险关联:当 CVE(公共漏洞与暴露)数据库更新时,系统可以自动匹配受影响的组件,触发快速修复流程。
- 合规审计:在接受政府、行业或客户审计时,能够提供标准化、机器可读的材料清单,避免因信息缺失被扣分。
2. AI 不是“万能钥匙”,而是“双刃剑”
AI 编码助手可以 加速原型开发、提供安全建议,但也可能 无意中引入外部依赖、隐藏代码来源。因此,企业在使用 AI 工具时必须:
- 开启代码溯源日志:记录每一次 AI 生成代码的提示、模型版本、返回的代码块。
- 强制 SBOM 生成:在 CI/CD 流水线中加入 SBOM 自动生成与校验步骤。
- 人工复审:安全工程师对 AI 生成的关键业务代码进行审计,确认无风险依赖。
3. 法规驱动与行业共识的叠加效应
- 美国:NTIA、CISA、NIST 正在完善《最小要素 SBOM 指南》,并通过《联邦采购条例》将 SBOM 纳入政府采购必备材料。
- 欧盟:2027 年起,《网络韧性法》要求所有数字产品在上市前提供顶层 SBOM。
- 中国:工信部《信息安全技术—软件供应链安全指南(征求稿)》已将 SBOM 列入必备安全控制点。

上述趋势意味着,不参与 SBOM 与安全培训的团队,将在竞争与合规中处于劣势。
四、号召全员参与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构建“软硬兼施”的防线
1. 培训的目标与价值
| 目标 | 价值 |
|---|---|
| 了解 SBOM 的概念、标准与实践 | 把“看不见的依赖”变成可视化清单 |
| 熟悉 AI 编码助手的风险与防护措施 | 将“天才 AI”转化为“安全助理” |
| 掌握漏洞报告、补丁管理的基本流程 | 实现从“发现—响应—修复”的闭环 |
| 学会使用公司内部的安全工具链(代码扫描、依赖审计) | 提升研发效率的同时降低风险 |
2. 培训形式与安排
- 线上微课(30 分钟):每周一次,覆盖 SBOM 基础、AI 代码审计、合规要点。
- 实战工作坊(2 小时):结合真实案例进行 SBOM 自动生成、漏洞快速定位演练。
- 安全演练(季度):模拟供应链攻击、AI 代码注入等情境,检验团队的应急响应能力。
- 知识测评:培训结束后进行闭卷测验,合格者将获得公司内部的 “安全守护者”徽章,并计入年度绩效。
3. 激励机制
- 个人成长:完成全部培训并通过测评,可申报公司内部的 安全专项基金,支持个人学习或项目创新。
- 团队荣誉:每季度评选 “最佳安全实践团队”,获奖团队将获得公司高层亲自颁奖、额外预算支持。
- 文化渗透:在公司内部通讯、茶水间海报及年度盛会中,持续宣传安全案例与培训收获,让安全意识像“空气”一样自然扩散。
4. 我们的承诺
- 提供最新工具:公司已采购并部署 CycloneDX、Syft、Grype 等开源 SBOM 生成与分析工具,所有研发环境均已预装。
- 保障学习时间:每位职工每月至少保证 4 小时的学习与实践时间,项目进度不因安全学习而受影响。
- 持续改进:培训内容将依据最新的行业标准、法规更新和内部审计结果动态调整,确保学习的“时效性”。
五、行动指南:从今天起,让安全成为日常
- 立即注册:登录公司内部学习平台,完成《SBOM 基础》微课的报名。
- 自查代码库:利用已部署的 SBOM 工具,对自己负责的项目进行一次快速扫描,记录发现的未登记依赖。
- 提交报告:将扫描结果填写在《项目依赖清单》表格中,交由安全团队进行复核。
- 参加工作坊:报名本月的 “AI 生成代码安全审计” 实战工作坊,亲手演练如何在 CI 流程中嵌入 SBOM 校验。
- 分享经验:在部门例会上分享你在自查过程中的发现与解决方案,帮助同事提前规避风险。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让我们从每一行代码、每一次依赖、每一次 AI 提示做起,用看得见的清单堵住漏洞的入口,用不断学习的意识筑起防御的堤坝。
结语:让安全从口号变成行动
信息安全不再是 IT 部门的“专属游戏”,它是每一位职工的日常职责。SBOM 为我们提供了“血肉相连的材料清单”,AI 为我们提供了“加速创新的助推器”,但只有当两者在透明、可审计的框架下协同工作时,才能真正实现“安全与效率并行不悖”。让我们以本次培训为起点,携手将安全意识内化于血肉、外化于行动,共同守护企业的数字化未来。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全面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从企业层面到个人员工,帮助他们形成一种持续关注信息安全的习惯。我们的服务旨在培养组织内部一致而有效的安全意识。有此类需求的客户,请与我们联系。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