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PDCA方法应用于安全意识教育

引子

PDCA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对接触过管理思想的人来讲,更是熟悉,不过还是让我们简明快速地讲一下。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别称戴明环,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对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来讲,PDCA也是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一项方法论。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信息安全意识课程开发主管董志军说:教育培训管理可以使用PDCA方法,信息安全管理可以使用PDCA方法,当然,交叉起来,作为人员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培训也可以使用PDCA方法。

现状

在业界,很多技术型的信息安全专员不了解信息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而只有站在足够的高度的管理型安全专业人员才清楚:大部分的安全事件是由于最终用户对安全的无知或忽视而引起的,这些事件甚至包括造成重大损失的安全事故。通过恰当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大部分由最终用户引起的安全事件可以得到避免。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负责人正逐渐认识到对最终用户进行安全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却往往没能掌握到科学的安全意识教育工作方法,更没能认识到培训工作需要得到持续不断地进行,并不断改进。正是因为如此,不少信息安全意识宣教活动都停留在表面,拍拍照,秀一下工作完事了,根本没有什么效果。

这种状况需要得到改变,否则必是安全管理的不完善。昆明亭长朗然公司董志军指出:由于信息安全管理的三大支柱是人员、技术和流程,即使技术型的安全专员多花出几倍力气和资源投入,也是无法有效解决人员意识和管理问题。

路子

针对人员安全意识培训的短板需要补齐,而具体该怎么做,则可参考PDCA方法论。其实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负责人员可以和管理体系人员,以及职业的培训专员来探讨。如下,我们分享一点

P (Plan)计划,包括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计划的制定。这里面包括搜集和分析安全培训需求并且制定培训目标,以及制定培训战略,创建培训计划。可以通过对最终用户进行水平的评估,来确定信息安全培训需求;也可以为最终用户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以确定用户处于哪个类别,量身定制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计划以便能最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计划制定方面,要保持安全培训的简洁,调整培训以便适应最终用户的水准,创建培训课程,以适合安全知识最少的最终用户。非正式的和基于电脑的培训在改进最终用户的安全表现方面最为有效,应该将这些培训方式应用到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计划之中;正式的培训加上微培训和测试是保持安全意识在最终用户的头脑中处于更新状态的最好的方法;

D (Do)执行,根据上一阶段所制定的培训目标和计划实施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活动,可能是通过外包还是内包的方式,可能是在线课程、互动挑战、“微培训”等多种形式。最终用户的安全知识水平可能参差不齐,毕竟大部分用户并不是安全方面的专家,培训时一定要尊重他们,让他们觉得受到了平等的对待。在培训活动开始前后,征求用户的想法和意见,倾听是很有效的沟通方式。

C (Check)检查,跟踪、评估培训的实施情况,在上一阶段,我们应征求用户的想法和意见。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和手段来衡量信息安全培训工作绩效,比如通过在线调查表、测试考核等。

A (Action)改进,根据培训工作绩效评估结果,结合实际发生的安全违规情况,并与培训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我们的培训流程,包括在课题的选择、交付的方式、培训的技巧等等方面进行持续的改善,如此便进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

总结

不论一家组织规模如何,所处行业如何,都需要进行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使用PDCA方法,设定培训计划,执行计划并对最终用户的学习情况进行持续的检测可以不断改善信息安全,以及安全培训工作。有近半数的公司在提供了针对最终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之后看到了安全行为方面有明显的改进。

如果您对这个将PDCA方法应用于信息安全培训的实践有兴趣或意见,我们有一部公开课可供您参考和指正。此外,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在安全、保密与合规方面,提供专业的针对全员的培训解决方案,欢迎联系我们,了解详情或洽谈合作。

电话:0871-67122372

微信:18206751343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QQ: 1767022898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中的人员安全问题研究

银行业关乎国家金融安全、社会经济秩序和中国梦的实现,也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在安全风险的控管上无疑也走在前列。

信息科技在银行业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由此带来的信息科技风险也逐渐升温,成为各商业银行科技部门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它着重于信息科技领域,和传统的专注于业务、信贷、市场、操作和内控等方面的商行风险管理在范围上是不同的,但是毕竟都是为了业务安全而服务,所以也是有关联的。

说到信息科技的风险管理,人们往往会想起风险评估相关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金融业信息安全高级顾问James Dong说:在信息技术安全领域里,从业人员更多关注的是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比如进行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等;即使从业界多个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模型来看,重点似乎在信息资产的风险领域,显然只停留在“技术”层面,比较忽视“流程”和“人员”两大要素,远远不够全面。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无疑是商业银行对信息科技风险进行有效控管的官方指南,其中特别强调了信息科技治理、风险管理和信息安全中的人的因素,我们今天就翻开这份政策性的指引文件,来谈一谈和人员安全相关的风险管理问题。

信息科技治理章节的重点是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人员职责,商行的法人是第一责任人,而董事会的职责包括: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和廉洁标准,增强内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确保银行所有员工充分理解和遵守经其批准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安排相关培训;设立一个由来自高级管理层、信息科技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的代表组成的专门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在信息安全领域,往往组织机机的法人是第一责任人,这并不是要什么事情都要法人亲自去做,但是法人才有足够的权力来推动。而在公司治理方面,董事会要把握好企业信息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大方向,要负责各项职责落实的监督工作。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成员之间虽然不是直接的汇报关系,却是沟通董事会、高级管理层、IT部门以及主要业务部门的一个关键机构。

信息科技治理章节特别提到首席信息官CIO的职责——需要组织专业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技能;也要求商行设立或指派一个部门负责科技风险管理工作并直接向首席信息官或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实际上,工作的重担,也就是大部分组织和协调工作要落实到这个部门中,往往由信息安全部门及各IT职能部门的主管经理组成。

我们要特别注意在信息科技治理章节中的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对信息科技部门内部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的界定;各岗位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重要岗位应制定详细完整的工作手册并适时更新。指引也在其后给出了四项人员风险防范相关的措施。这并非局限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工作职位描述,而是专注于日常工作的操作流程及作业指导书。传统上,相对于重复性较强的业务部门,很多IT部门在内部流程和操作记录上并不完善,特别是在变更控制方面不足,这是众多人为原因引起的信息科技事故的主要原因。

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章节,则略略提及了商业银行应制定全面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其中包括人员安全领域,以及离不开人员参与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计量及监测等等风险管理流程。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遵循经典的信息安全风险控管策略以及PDCA模型和方法等等。

在信息安全章节,则依据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要求商业银行应使所有员工都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组织提供必要的培训,让员工充分了解其职责范围内的信息保护流程。也有要求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部门建立信息安全计划和保持长效的管理机制,提高全体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并建立必要的信息安全标准、策略、实施计划和持续维护计划。当然,这些策略的领域也是遵循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包含人员安全管理。

在第二十六条,为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还要求商业银行应该明确定义终端用户和信息科技技术人员在信息系统安全中的角色和职责。在第三十一条,要求商业银行应对所有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充分掌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了解违反规定的后果,并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这里面特别区分了终端用户和信息科技技术人员,的确,终端用户在信息安全方面所面临的职责没有IT人员多,但是终端用户数量巨大,所以对全体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扫盲式培训很必要,而IT人员,则需要更多的和信息科技实际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章节和IT人员的安全管理密不可分,特别强调了变更管理中制度和人的安全要素。商业银行IT子部门如业务创新、项目管理、系统开发和系统运行等等与这个章节密切相关,这也是如同APT等高科技风险入侵者日益看重的领域。

在信息科技运行章节,提到数据中心的安全,特别是第三方人员访问管理、信息科技部门内部的岗位制约、安全事故管理及处置机制等等与人员密不可分的重要运维流程。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章节,提及商业银行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和年度应急演练结果应由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或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确认。不能否认,这些第三方人员相关的风险客观存在,尽管可能并不会有很多机会接触到第三方人员,但是只要一次出现意外,后果可能很严重。

在外包章节亦提及到和第三方相关的诸多人员安全风险,并给出系列的控制措施,以帮助商业银行加强信息科技相关外包管理工作,确保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料等敏感信息的安全。在外部审计章节也特别强调了信息保密,要求商业银行在委托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外部审计时,应与其签订保密协议,防止其擅自对本银行提供的任何文件进行修改、复制或带离现场。

综合看,信息科技是工具,人员是主角,换言之,人是信息科技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而相关的策略、标准和流程,则是为了规范人员正确操作和使用相关的信息科技。了解了这些,便不会再认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便是请网络安全专家对服务器和在线网银进行TCP/IP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这么简单。

信息科技风险控管要取得成效,应该从人员的安全抓起,让相关人员认识到自己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职责是必须踏出的第一步。亭长朗然帮助金融机构为其特定群体的从业人员制定角色化的风险控管和信息安全培训服务,目前有推出系列动画视频课程和交互式教程模块,欢迎和我们联系洽谈业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