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整改及护网行动也难以改变的困局

不管从宏观的社会层面,还是微观的机构层面,内部威胁通常会将组织置于高危的风险之中。人为失误很容易导致组织的崩溃,小到客户的流失,大到政权的灭亡,无不例外。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研究员董志军表示:人性的弱点深入骨髓、透进基因。人类文明不断演进,悲剧历史不断重演,原因在于人性的弱点依旧。制度文化的建设越来越稳固,而对制度无知、漠视、规避的情形一点都不见少,原因仍是人性的弱点。在网络安全领域,放眼全球,粗心或无知的员工仍然是造成严重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

网络安全威胁将永远伴随着利益的博弈而存在,昨天玩的是系统安全,今天斗的是数据安全,明天拼的是业务安全。可以说威胁是越来越复杂、高级、智能,危害也越来越大。因此,国家将网络安全上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企业也视网络安全为业务持续性的重要部分。不能忽视培训其员工面对网络安全的威胁和最佳实践的首要意义。在网络安全治理方面,国家花了大功夫,不断出台法规与制度,并搞出了一些大型项目和计划,比如网络安全法、等级保护、网络安全宣传周以及护网行动等等。

网络安全威胁不仅仅是病毒等恶意软件或脚本小孩,而是有组织的国家级的犯罪集团,特别是大型网络间谍和情报组织,不仅渗透政府机关高层和盗窃商业机密,还借助网络发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入侵。为保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人民福利,在核心领域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实施等保整改及护网行动等等,是十分必要且紧迫的工作。然而,这些“运动”的效力如何呢?一家央企行业巨头的网络安全负责人称:尽管搞这些“运动”是自上而下“被迫”的,然而我们却非常欢迎,进而积极参与其中。网络安全“运动”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发现了很多安全问题并进行了整改,包括修复了一些系统安全漏洞。

说到底,任何“运动”都会让一些人从中获得一些好处,网络安全“运动”也不例外,有“运动”得有预算,就得有交易。红蓝对抗表面上是在通过搞攻防演习发现安全漏洞,实际上是一群菜鸟工程师在进行低级的安全漏洞扫描以及昂贵的渗透测试表演。应急演练更是成了彰显网络安全管理“成就”的秀场,可笑的是,即使事先排练好要给领导看的,也常常会造成临时的意外事故。究其原因,不是搞“运动”的错,“运动”的出发点是好的。此外,不管做什么事,成绩肯定是有的,通过“运动”发现技术弱点或管理漏洞等安全问题并解决问题,就是可以秀的成绩。然而,真正的问题并不是通过“运动”发现安全弱点或漏洞,这些安全弱点或漏洞本应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并解决。为何要等到搞“运动”和借用“外力”呢?表面上看,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在于内部安全力量的薄弱,然而,其范畴远远超出内部专业人员的安全水平,而是包括全体人员在内的一个整体。因此,不要希望针对专业人员搞搞安全技术和管理知识培训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内部威胁的强大,压制着内部安全力量的提升,要靠“外力”不能说是徒劳,但可以说解决不了根本。就比如对于人体来讲,不通过内部肌体的锻炼强化,仅靠外部食药进补,就想获得健康,必然是不够的。

内部威胁是内部安全力量体味最深却最不想面对的,反腐常讲一句话,就是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自我革命”。网络安全亦是如此,根源问题是内部威胁,需要强化内部网络安全管理。在这方面,外部的“供应商”的核心目的是搞钱,他们有多大动力和能量,能搅动出多大的波澜?对于内部威胁,网安人越是逃避,他们就越强大。因此,要积极面对,迎难而上。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经历痛苦,走过转折点,坚持推进,就是胜利,乘胜追击,巩固成果。不要看动动嘴皮,说起来容易。需知,内部威胁不仅仅是孤立的,通常会被外部威胁所利用,甚至“内外勾结”串通起来。同时,内部威胁并非外部敌对势力,内部威胁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只是人民群众之间的内部矛盾,并非你死我活的阶级矛盾,所以,要成功应对,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手腕。切记:网络安全人员的秘密工作武器不是搞整风等政治运动,最稳妥的方法就是对内部员工们进行持续的网络安全教育,将其头脑用网络安全知识武装起来,赋予其网络安全常规技能,进而将网络安全方面的无知者转变成为智者和斗士。

那么,员工如何应对旨在窃取数据或任何其他有价值信息或服务的高技能犯罪分子、恶意黑客甚或国家级的网络部队呢?研究表明,大多数数字攻击都是通过极富创造性和诱骗性的网络钓鱼尝试及其他相关努力来利用人为因素的尝试。几乎90%的数据泄露是由人为错误引起的,因此增加了对员工进行持续网络安全教育的需求。恶意攻击者和其他技能娴熟的黑客通常会试图诱骗用户,让他们尽早实现对信息系统的登录尝试,从而使他们尽早访问到高价值的信息数据。因此,人们可以将其视为任何组织的网络安全防御中最薄弱的环节。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使用网络钓鱼攻击、网络钓鱼、社会工程、勒索软件和恶意软件等技术和工具的主要攻击者的原因。此外,与发现单个软件破坏组织或企业业务相比,人类更容易被进行大规模的恶意利用。尽管我们已作出所有必要的安排来改善现有的安全基础设施,但是人脑的无知将在国防战略中留下巨大的空白。借助社交媒体操纵舆论,推动社会运动或是政治革命已经成为最经济和快捷的网络战争方式。近年来,内容安全、文化安全、思想安全已经成为网络安全的重要课题,这些都与内部威胁和人员的安全意识密不可分,“人脑”的争夺致胜的关键还是得靠宣传教育。

网络安全意识培训对于所有的现代组织都很重要,特别是那些搞网络安全“运动”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借助当前的IT基础架构,当今大多数黑客都在使用人工智能。对系统进行操纵造成的多数数据泄露行为都涉及某种程度的人为失误。因此,组织应该培训员工,避免受到社会工程学的攻击,以保护其开展业务的基本资源,并与客户进行完美的互动。最近,业界在网络安全攻防中提出了“人为因素”构建“人员防火墙”的概念。针对人性弱点的攻击越来越泛滥,唯一防御措施是通过教育或警示,即为员工提供安全意识培训。

总之,等保整改及护网行动也难以改变的网络安全困局,根源在内部威胁,集中表现为内部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解决人性弱点问题的关键步骤在于教育,尽管人性的弱点问题非常复杂,还需要更多的措施,比如借助人工智高科技能的人员安全思想动态监管与提示系统。最后,本文提及一些“菜鸟工程师”、“低级”、“秀”、“运动”之类的用语,并不表示任何的贬低或歧视之意,只是想通过戏谑之词来引发读者的深度重视,某些机构或厂商也请不要对号入座。如果感觉受到了不良刺激,欢迎来一场网络安全真理与实践的口水仗。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18206751343
  • 微信:18206751343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QQ:1767022898

树立科学辨识思维和安全意识防范网络迷信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各类迷信观念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披上了”科技外衣”,通过网络渠道以新的形式传播。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专员董志军表示:尽管科技日益发达,人们的教育水平普遍提升,但是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却并未深入人心,各种迷信活动在民间盛行,主要原因是在单一价值和文化体系下的人们缺乏批判性思维,很容易被忽悠。为帮助大家提高识别能力和安全意识,杜绝网络迷信带来的危害,现结合几起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提示。

案例一:虚假”算命大师”诈骗

王女士在某社交平台上认识了一位自称精通玄学的”大师”。这位”大师”称可以通过网络为人算命改运,还展示了许多好评截图。王女士轻信了对方,先后支付了几万元购买”开运法器”和做”线上祈福”。最终发现这些所谓的服务都是骗局,”大师”的账号也随之消失。

教训分析:

  • 网络虚拟身份具有隐蔽性,犯罪分子常冒充权威专家实施诈骗
  • 所谓的好评和成功案例很可能是伪造的
  • 涉及转账汇款的服务要格外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算命改运服务

案例二:养生谣言致人受害

李阿姨在家族群里看到一条”偏方”,称生姜加某种中药熬制的汤可以预防新冠和调理身心平衡。她不仅自己天天喝,还推荐给亲朋好友。结果导致多人出现胃部不适,有人甚至因过量服用需要就医治疗。

教训分析:

  • 对网络传播的养生保健信息要理性对待
  • 任何药物都可能有副作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 转发养生偏方前应先核实信息来源的权威性
  • 科学预防疾病应以官方认可的方式为准

案例三:网络谣言引发恐慌

某地区突发传闻称当地自来水被污染含有有害物质,消息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大量居民争相囤积矿泉水,造成市场混乱。最终经权威部门检测证实,这完全是一则谣言。

教训分析:

  • 面对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信息要保持冷静
  • 应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权威信息
  • 不轻易转发来源不明的突发信息
  • 遇到重大公共事件要以政府发布为准

案例四:伪科学营销陷阱

张先生在网上看到某”高科技产品”宣传,声称能够通过量子技术改善人体健康。产品包装印有各种专业术语和”科研认证”标志。张先生花费上万元购买后才发现这是一个披着科技外衣的骗局。

教训分析:

  • 警惕利用深奥术语和伪科学概念进行营销
  • 产品宣传要看是否有正规机构认证
  • 对超出常理的”黑科技”要持怀疑态度
  • 购买大额商品前要充分了解和考察

防范建议

  1.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 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 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 不轻信权威,也不盲目否定
  • 对信息持理性怀疑态度
  1. 提高信息甄别能力
  • 核实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 多方位对比验证重要信息
  • 了解基本科学常识
  • 善用官方和权威平台查证
  1.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 警惕涉及金钱交易的网络服务
  • 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 不轻易相信网上陌生人
  • 发现诈骗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1. 理性对待科学与传统
  • 科学与迷信要有清晰界定
  • 传统文化需要客观评价
  • 对新事物保持开放态度
  • 追求真理而非盲从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理性思维方式。面对网络信息要做到不轻信、不盲从,善于分析和判断。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免受不法侵害。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理性、健康的网络环境。

对于不确定的信息:

  • 可以存疑不转发
  • 有条件时查证核实
  • 涉及专业领域可请教专家
  • 关系公共利益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

培养科学精神,远离网络迷信,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以理性之光照亮网络空间,共建清朗网络环境。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创作大量的安全意识科普作品,帮助各类的组织机构中的职员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如果您需要购买和使用相关的作品,请不要客气地与我们联系。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18206751343
  • 微信:18206751343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QQ: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