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策划开展“安全意识进企业”系列活动

今天的多数组织机构特别是信赖互联网系统和信息数据进行商业交易的公司企业,无疑得花费大功夫来保障信息资产的安全,进而确保客户及合作伙伴的信任,以及保护组织的品牌信誉。

近日发生的一起事件颇值得玩味,国航网站系统短时故障,造成部分旅客以零元票价购得国际航线机票,随后被告知出票失败,实际上多数国内的电商都会有相关的法律声明,为自己的过错找“耍赖”的机会。可悲的是多数电商就停留在“耍赖”的层面,甚至反诬消费者故意钻空子,最终让顾客感觉没占到便宜,反倒很受伤,消费者浪费了宝贵的感情和时间,换来的自然是对电商服务的不满和唾弃。而垄断行业之外的激烈竞争让部分电商开始反思客户忠诚度、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回头率之间的关联,他们开始真正关心顾客。

好的消息是国航在几天之后重发微博,称其注重诚信,将承担相应损失,即零元机票有效。我们不得不赞叹国航不仅是策划和营销高手,更是安全管理方面的专家。虽说在短期之内,就此事件本身结局而言,国航可能亏了,不过将重重危机转变为成功营销无疑将为其带来长远的客源。

说到安全管理方面,尽管网站可能有法律声明,比如有权判定由于系统的故障造成的恶意购票无效,可是仍然会面临部分旅客和媒体的声讨,被骂不守信甚至被诉诸法律。先不管被诉诸法律之后输赢,商业公司不守契约则将给带来的是比法规遵循更严重的商业运营风险。

而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出现这种事故,显然是信息系统缺乏数据校验的结果,信息安全从业人员通常都知道安全三要素之一是Integrity,即“真实性”、“完整性”,如果数据的真实性出现问题,或受到严重的挑战,则表明信息安全方面的改进空间很大。

为保障信息安全,我们会部署各类安全系统、比如安全控管技术以及作业流程,同时,一些业务部门、安全和信息技术的经理们也会想到要保证每位员工了解到他们在保护组织信息资产方面的安全职责。归根结底,以国航为代表的多数大型企业目前最缺乏的是让员工们了解到自己的安全职责,只有当他们接受了足够的安全意识培训之后,才可能认识到安全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才可能在工作中注意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如果您觉得我们上述关于国航零元机票事件和信息安全管理的关联比较牵强,那就说明您的确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方面的学习,我们不仅为您着想,更为您所服务的企业。请想想,如果负责国航在线票务信息系统的IT经理、管理员或客服人员稍有些保障数据安全“真实性”或“完整性”的常识,肯定会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安全技术和流程培训,对零元这种异常的不合理的机票报价进行结果校验、过滤筛选以及报错处理。在银行业,对巨额的交易往往会有专职的交易控制人员来进行人工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才会进入下一步流程,当然,银行业的部分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虽然值得学习,但是从最近的“中国黄金第一案”事件处理结果看,银行的部分客户服务姿态和做法很令大众所不齿,加之巨额的垄断利润,容易让人们质疑银行的社会责任感,银行自身的安全漏洞却让客户负责,更是让银行界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团队和信息安全服务公司为此白白蒙羞。

关于系统安全漏洞方面,我们得理解国内企业的信息安全团队和管理人员,毕竟大的环境是客户的安全意识不足,法律法规对安全的要求也比较低,所以多数系统设计和开发人员并不会在保障安全方面追求极致,加之项目进度的追赶,通常整合以及实施一些安全技术措施便拿来上线,以期能抵御多数安全攻击和意外事故。然而在消费者开始觉醒,越来越精明甚至刁蛮的时候,他们中的技术黑客对安全漏洞越来越着迷的时候,企业无疑应该打破常规走出新路,及时更新员工们的安全意识,至少要让员工们的安全意识认知走在消费者的前面。

好的消息是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所接触的几乎所有银行业信息安全负责人都表示:如果遭遇此类由于系统安全漏洞而造成的巨额损失事故,愿意承担责任。从这些简单的安全承诺中,我们看到了信息安全领袖们的专业敬业精神和职业化魄力,这让我们很感动,也让我们更加坚信信息安全产业必将拥有光明的未来。不过我们更坚信科学,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可能百分百杜绝,除非人人都能重视信息安全,都能了解到自己的安全职责,以及基本的和完成工作所必要的安全常识。

信息系统的漏洞可以找专业的漏洞检测和挖掘人员帮忙,业务流程中的漏洞可以通过加强权限管理等方式来处理,但是人们脆弱的安全意识才是信息安全管理中最大的漏洞,这无疑需要通过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来弥补。

“对员工进行培训是取得安全成功的最好投资,安全培训不是对员工进行恐吓、警告或告警,而是帮助和成就员工,通过必要的沟通管道,向员工输送安全知识、理念、责任和信心。只有在安全方面帮助和成就了员工的企业,才能获得员工在安全工作方面的回馈。”亭长朗然公司的培训讲师Alice Wong如是说。

据悉,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将在未来数年,携手全球多家合作伙伴,攻城略地,上山下乡,广泛开展“安全意识进企业”系列活动,欢迎各有意向的最终企业或合作伙伴与我们联系

指纹识别:科技的双刃剑——安全与隐私的博弈

指纹识别,这项看似神奇的技术,如今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手机解锁到机场安检,再到银行账户的身份验证,指纹似乎成为了我们身份的“通行证”。然而,在这便捷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安全隐患和隐私风险。本文将深入探讨指纹识别技术的原理、应用、潜在风险,并结合两个引人深思的故事案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您了解信息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数字时代保护自己。

1. 指纹识别:原理与应用

指纹识别技术的核心原理基于人体的指纹特征——指纹纹路。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指纹,即使是同卵双胞胎的指纹也存在细微差异。指纹识别系统通过光学、电容式、超声波等技术捕捉指纹图像,然后提取指纹的特征点(如条纹的起止点、分支点等),将其转化为数字模板。当用户再次使用指纹进行识别时,系统会将新的指纹图像与存储的模板进行比对,如果特征点匹配度达到一定阈值,则确认身份。

指纹识别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 身份认证: 这是指纹识别最常见的应用,例如手机解锁、电脑登录、银行支付等。
  • 安全访问控制: 在需要高安全性的场所,如政府机构、军事基地、实验室等,指纹识别可以作为访问控制的手段。
  • 犯罪侦查: 在犯罪现场,指纹可以作为重要的证据,帮助警方锁定嫌疑人。
  • 生物识别门禁: 越来越多的住宅小区、办公楼和公共场所开始采用指纹识别门禁系统。
  • 金融服务: 指纹识别被应用于银行卡、移动支付等金融服务,提高安全性并简化操作。

2. 指纹识别的潜在风险:安全漏洞与隐私泄露

尽管指纹识别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安全性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 数据泄露风险: 指纹模板本质上是一种敏感的生物信息,一旦泄露,可能导致身份盗用等严重后果。即使指纹模板经过加密,也存在被破解的风险。
  • 欺骗攻击: 攻击者可以通过制作假指纹、使用高分辨率照片或录像等方式欺骗指纹识别系统。
  • 数据滥用风险: 政府或企业可能利用指纹数据进行非法监控、追踪或歧视。
  • 技术漏洞: 指纹识别系统本身可能存在技术漏洞,例如算法缺陷、硬件故障等,导致识别错误或绕过安全机制。
  • 隐私侵犯: 持续收集和存储指纹数据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尤其是在缺乏明确法律监管的情况下。

3. 案例一:FBI指纹扫描器与“苹果”的悲剧

1989年,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部署了一款名为“Henry”的指纹扫描器,用于建筑物出入口的访问控制。这款扫描器利用光学技术捕捉指纹图像,并将指纹特征与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比对。然而,这款扫描器却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它对指纹损伤非常敏感。

一位名叫约翰·史密斯的年轻人,在童年时期意外地割伤了自己的左手食指,留下了一道长达半英寸的伤疤。当他尝试使用“Henry”扫描器进行身份验证时,扫描器却“崩溃”了,无法识别他的指纹。由于伤疤影响了指纹的完整性,扫描器无法正确提取指纹特征,导致身份验证失败。

更糟糕的是,约翰·史密斯在尝试使用同款扫描器进行身份验证时,仍然面临同样的困境。这不仅给他的身份验证带来了麻烦,也暴露了“Henry”扫描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隐患。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问题?

指纹识别系统依赖于指纹图像的清晰度和完整性。伤疤、裂纹等损伤会破坏指纹的纹路,导致系统无法正确提取特征,从而降低识别精度。

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问题?

  • 选择更先进的指纹识别技术: 例如,基于电容式或超声波的指纹识别技术,对指纹损伤的鲁棒性更强。
  • 完善指纹采集流程: 在采集指纹时,应尽量避免对指纹造成损伤。
  • 建立容错机制: 指纹识别系统应具备一定的容错机制,能够处理部分损伤的指纹。

4. 案例二:TsuTomu Matsumoto与指纹克隆的惊悚事件

2002年,日本计算机爱好者TsuTomu Matsumoto及其同事制造了一场轰动效应。他们成功地利用廉价的凝胶制作了指纹模具,并用之复制了大量的指纹。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用这些复制的指纹成功地欺骗了市面上几乎所有 commercially available 的指纹阅读器。

这一事件暴露了指纹识别技术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的严重漏洞。指纹模板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化的指纹图像,如果被复制或伪造,就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动。

为什么指纹容易被克隆?

早期的指纹识别技术对指纹图像的质量要求不高,容易被复制。此外,指纹模板的存储方式也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破解。

我们应该如何防范指纹克隆?

  • 采用更安全的指纹模板存储方式: 例如,使用加密技术对指纹模板进行保护,防止被非法访问。
  • 采用更复杂的指纹识别算法: 例如,基于深层神经网络的指纹识别算法,能够更好地识别伪造的指纹。
  • 加强指纹识别系统的安全管理: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指纹数据泄露。

5. 信息安全意识:保护数字时代的自我

指纹识别技术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伴随着安全风险。以上两个案例深刻地说明了,任何技术都可能被滥用,因此,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信息安全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保护个人信息: 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
  • 使用强密码: 使用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的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 安装安全软件: 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软件,防止病毒和黑客攻击。
  • 谨慎点击链接: 不要轻易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以免感染恶意软件。
  • 保护指纹安全: 不要将指纹信息泄露给他人,避免被用于非法活动。
  • 了解隐私政策: 在使用任何应用程序或服务之前,仔细阅读其隐私政策,了解其如何收集、使用和保护您的数据。

6. 结论:科技与安全的平衡

指纹识别技术是科技进步的成果,它为我们带来了便捷和安全。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其潜在的风险。只有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加强技术研发和监管,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与安全的平衡,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关键词: 指纹识别 安全漏洞 隐私保护 信息安全意识 数据安全 身份认证

通过提升人员的安全保密与合规意识,进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是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重要的服务之一。通过定制化的保密培训和管理系统,我们帮助客户有效避免知识流失风险。需求方请联系我们进一步了解。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