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移动计算很方便,移动用户量也开始剧增,然而只有将相关的安全威胁考虑进来,并且积极主动地保护好设备和设备之上的数据安全才是上策。

网络犯罪分子当然也看到了移动化的趋势,在移动流量逐渐高涨的同时,恶意软件也开始疯狂增长。网络犯罪分子更喜欢利用移动设备及用户作案的另一个原因是较个人电脑而言,来钱更容易。的确,不管是通过终端付费转帐来是直接窃取设备并卖给地下黑市,都能给网络犯罪分子带来可观的收入。

移动设备用户需要了解基本的和最新的安全威胁,方可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移动程序漏洞频出,更新也很快,用户需要及时安装这些更新。此外,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级网络安全工程师Bob Xue说:移动安全的弱点不仅仅是移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的漏洞,终端用户脆弱的安全意识和操作实践也是严重的不容忽视的隐患。

大量非法的未经过严格审核的“免费”移动应用程序都含有恶意代码,这些已经远不止下载广告或体验试用版这么简单单纯,更不限于恶意收集个人隐私。相当大的一部分从地下市场获得的应用程序含有恶意软件,在后来悄悄运作的恶意程序看上去并非像它们寄存的母体那样光鲜。

为什么人们不去及时更新这些软件呢?除了部分用户没有意识到需要进行安全更新之外,网速太慢、流量太贵也是一个问题,当然不能排除那些使用Jailbreak或root的用户不想总是不停地折腾系统。

然而,人们却仍然冒险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网银操作、在线购物、检查邮件甚至分享各类敏感信息。同时,些许终端设备厂家也可能不会重视用户的数据安全保护,他们渴望用户快速更换至他们新推出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让计算终端成为半年甚至一个季度一换的快速消费品。

多数智能终端都可以启用无线AP功能,这让无线网络分享变得轻松,同时也让黑客可以轻松制造出虚假假的WIFI连接,进而更行更多无线网络钓鱼。

而企业级的无线应用越来越广泛,给业务操作带来的便利性让效率和安全之前的平衡变得很困难,企业IT及安全管理人员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不仅仅是BYOD问题。

公司员工使用的个人电脑都要求设置了密码保护,而不少移动设备却没有设置密码访问控制,显然移动设备更容易丢失,更容易使公司的敏感数据外泄。

而针对智能设备的监控受制于平台等限制,用户可能自行安装与其工作无关的应用程序,或者在闲暇时间使用危机四伏的在线手游。

IT部门可能尚未制定完善的移动设备管理政策和相关的标准,让监管使用自己设备于工作的员工成为一件难事儿。如果员工的智能移动设备丢失,损失的不仅仅是员工,公司更得为相关敏感数据的丢失和泄漏埋单。

实际上,纵使IT有远程擦出移动设备数据的权限,也需要得到员工们在安全响应方面的积极配合,犯罪分子可能抢时间将机密文件导出,或者禁用了网络来阻止远端擦除,或在后续使用数据恢复。

数据安全是一项普遍性的问题,但是解决这项问题远不能依赖某一种安全控制措施,在数据的生成、分享、传输、存储等等多个环节都需要必要的安全措施,我们要让最终用户理解这些安全问题,更需要得到最终用户的配合,毕竟最终用户是大部分数据的使用者。

mobile-device-security

BYOS带来的数据安全风险胜过BYOD

自带计算设备BYOD是个热门词汇,不过如果能严格管控BYOD的话,不仅能够节省IT终端设备的投资,还可以提升员工工作效率。

不过,考虑到资产所属可能带来的法律问题或安全问题,多数大型组织还是喜欢公私分明。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的安全研究顾问Bob Xue称:注重安全的公司宁可花钱购买消费型智能终端计算设备用于工作,也不愿员工自己的私人设备接入公司内部网络或存储工作相关数据。

即使设备方面的问题容易统一解决,但软件使用方面,如果员工Bring Your Own Software/Service,BYOS的话,仍然会引来了不少安全问题,虽然未经破解的原生iOS、Android或Windows Phone的安全性相对较强,仍然会面临移动恶意代码、软件程序安全漏洞、程序控制等等问题。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一些移动设备管理MDM解决方案和系统,MDM能够帮助解决一部分BYOD安全控管问题,但是并非全部,主要的原因并非仅仅是移动程序数量巨大并且更新频繁,更重要的MDM缺乏足够的对数据进行安全保护的管理机制。

而信息数据,无疑是超过设备本身的更需要得到安全关爱的核心资产,面临着数据生成、访问控制、同步、数据展示、数据通讯、加密存储和最终删除等众多安全控管需求,这是任何单一的安全控管技术都无法全面实现的。

当笔记本电脑、上网本、超级本遭遇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时,当终端操作系统不再是单一的Windows XP,当应用程序的安装源头五花八门时,想从技术层面达到有效控管便成了一道不可能的任务。

那该如何着手更为经济有效呢?亭长朗然Bob说:IT变得移动化和消费化,让商业应用变得更加自由和高效,IT安全管理者应该与时俱进,放弃传统的家长式技术控管理念,从移动终端设备和应用的使用者入手,加强移动设备的安全使用政策制定,强化对用户的移动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术指导,才是最有效的。

在BYOD的时代,信息安全不再是传统IT职责范围内的服务器、网关和桌面安全,而更为分散到最终用户,唯有强化终端用户的安全意识,让终端用户担负起保护信息资产安全的职责,信息安全才能取得成功,数据风险亦可变得可控,业务安全方可获得保障。

byod-android-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