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传递的安全保密谈起

在历史上,特别是军事领域,截取敌对通讯包括探子所携密件、电台电报等,并进行密文破解是获得机密信息,进而获胜的关键。然而,现代加密技术非常之强,从理论上讲,除非有人发明并使用超级计算机或超速破解软件,否则想破解使用标准加密算法传输的密文,需要几年甚至万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已经几乎不可能了。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宣传业务指导员董志军称: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现在大多数黑客都很难成功入侵目标机构的原因,即简单的安全技术防御措施,就可以起到很强的技术防御效果,进而让攻击者需付出极不对等、极不值得的努力。

然而,技术需要正确的部署和使用,错误的防火墙配置或禁用防病毒软件,反而可能给人们带来虚假的自信,进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此外,还有一种更简单的社会工程学攻击手段,攻击者可以使用该骗术,进而轻松避开那些安全技术防御措施。因此,人员,特别是员工(职员、职工)对于抗击网络入侵和黑客窃密,对于组织机构的安全保密来讲,越发显得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让员工们了解当今的安全威胁态势,认识到自己在安全保密工作中扮演的重要职责,学会如何通过保护自己进而保护整个组织。让我们举两三个例子。

一、您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身边的同事当中,有很多人会使用第三方软件来保存工作单位的信息,当然,也许您自己也会使用私人邮箱接送工作信息、也许您会使用百度云盘或腾讯QQ文件分享,以便更方便地与同事交流,或者可以在家中访问它们。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这些重要的信息数据游离工作单位之外,不再受到组织内部安全措施的保障。

二、您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可能会违规使用工作所必须之外的软件工具,比如安装浏览器扩展甚至与同事分享工作电脑或工作账户的密码,以便可以避免一些IT方面的麻烦,而快速解决工作问题或由同事帮忙完成工作任务。这些“特殊”的需求貌似无害,细想起来,可能会埋下一些安全隐患,插件可能含有窃密的恶意代码,不当的分享可能让同事了解了不该知晓的工作秘密。

三、对于IT专业人员来讲,也是如此。在当今的远程办公日趋流程的工作文化中,虚拟专用网络在企业中的使用已经有数十年了。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方式,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登录。但是出于加密破解技术不断更新的原因,微软的PPTP协议被攻破了,问题是仍然有很多组织机构仍然在使用PPTP协议的虚拟专用网络服务,如果有足够的时间,黑客将很容易突破该协议的加密通道,进而侦听甚至篡改远程工作人员的网络通信。

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很安全,或者认为员工们都会受到安全技术的保障,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我们可以来解决此问题,以便让我们的员工变得安全。

一、加强安全保密政策体系的建设,所有的组织机构都应该有明文规定的IT信息系统使用准则,准则应该包括不可使用非授权的软件、不可使用未授权的云端存储、不可分享工作账户等等,对于大型的、成熟的组织来讲,这些都是常规的安全实践,未建立相关准则的,应该立即建立并定期审核,以便保持更新。

二、建立一些方便员工们工作使用的系统,比如建立内部的应用软件安装平台、内部的文件交换空间,提升账户申请和审批效率,改用支持新型加密协议的虚拟专用网络设备等等措施。当员工们发现使用组织内部的应用,即便利,又安全,同时在安全准则的规范之下,便不会轻易冒风险选择绕过安全措施。

三、强化安全知识宣教。大多数组织机构在网络安全方面投资不足,可能会导致一些安全问题,但安全问题并不总是由经费不足或技术原因而造成,更多的的行为或文化原因。安全行为或文化的养成需要时间,需要员工们将安全知识付诸实践,并不断重复。

四、在针对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工作之外,强化对数据机密级别的划分,在哪些数据是机密的、哪些不是机密的之间应该划清界限。培训员工们,让其了解该如何对待它们,以限制潜在的负面影响。在对待社会工程学攻击窃密方面,让员工们养成确认来电来信来询者身份的习惯,也养成确认双方是否有权披露或获取该信息数据的保密习惯。

总之,如果员工们没有适当的安全知识,不了解工作单位的安全期待和相关的安全工作准则和保密程序,当他们面临时间紧迫的压力时,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找到更方便的解决方法,同时也给工作单位带来网络安全弱点和泄密隐患。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专门针对职场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课程,欢迎有需要的客户或伙伴们联系我们,洽谈合作。当然,如果您对文中的这个话题有兴趣或者有自己的观点看法,欢迎联系我们,以进一步深入探讨。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18206751343
  • 微信:18206751343
  • 邮箱:info@securemymind.com
  • QQ:1767022898

网络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遐想

互联网行业变迁迅速,我们这一代IT人都是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的。当驱动着和支撑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类应用、数据都分布于云端之后,未来还会发生什么呢?世界将走向何处呢?

您可能觉得这个话题太大,远离了我们的视野范围。其实“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至少对我来讲,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我们需要有一定的远见。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志军总结说:本人做了多年网络安全技术工作和企业信息安全咨询工作,经历过一波又一波安全控制产品和技术的热潮,目睹着一批又一批一夜暴富的安全厂商和竞争失利暗淡出局的昨日黄花。

说到这儿,相信您也会深有同感并心生感叹,我们都希望能够预见未来,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安全领域的未来将是怎样的呢?

首先,云端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而终端也越来越多样化和移动化,传统的接入管道和网络边界的会逐渐变成人们视而不见的基础设施,虽然不会消亡,但不能一直处于扩充态势。这样看来,那些内网安全、网关安全之类的措施,与云端化和移动化大趋势不够契合,所以在未来的日子,这些类型的产品也会成为配角,需求少了,厂商的日子也会越来越艰难。

其次,随着消费者对隐私保护的关注、运算能力的增强、安全证书的降价普及,加之防线路窃听和中间人攻击的刚需,端对端的加密传输必将大行其道。这样一来,那些靠协议分析的网络安全产品将失去用武之地。虽然加密保护了消费者的隐私和数据传统的安全,但是却不被监管机关喜欢,他们需要能实时解密的利器,以便进行追踪和审计。处于云端的服务商自然必须得向管理当局提供特殊的用于解密的密钥,但是管局显然不会满足于解密大众的主流化网络应用,其实我们也知道,管理当局直接让服务商派专员入驻提供现场服务的情形更为常见。只是,管理当局真正想要的宝贝是对常规性的加密协议进行解密的利器,目前估计也只有美国的监管机构有这个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我国早晚得拥有,而且是不公开的拥有。这里面关键的不见得是技术难题,而是整合能力,那些和政府机构关系密切的厂商如何能抓好这个机会,必将挖出一个大金库。

最后,终端安全已经被360和BAT这些大腕们搞到没一点儿利润空间,所以有不少厂商将目光放到云端安全。这里面可以搞的创新就很多了,把传统的网络安全服务搬到互联网云端是最快捷的了。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是网络安全厂商的顾客们往往是政企大客户,受制于互联网保密等法规的限制,他们不可能完全开放地拥抱互联网。所以,互联网安全的消费者主流只能是非政府控股的机构——大量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家庭用户,而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和互联网安全意识太低,似乎只相信360和BAT。想搞定又能搞定360和BAT的,又有多少呢?当有这个水平的时候,或许早被人高薪挖去了。剩下的那些只靠整几个WEB安全漏洞,忽悠稍小一点又能有钱的互联网服务商,意欲从中分一杯羹。说到Web安全,很多渗透测试人员自称“安全专家”也不脸红,说到底就是一个会使用扫描探测工具和远程溢出工具的“脚本小子”,根本不懂WEB软件编程,和开发人员聊报告的时候就瞎吹,你说东他说西,说到底,就是厚着脸皮把客户吹晕……

唉,其实说来惭愧,笔者曾经就是这种“渗透测试人员”,只是还有一点良心,觉得做这些渗透测试工作不实在、心里不踏实,还给真正有能力的白帽黑客团体抹黑。要说在业界咱也接触过不少真正的高手,这些高手们话不多,却干活很利索,还经常鼓励人们多学习新东西,多分享新知识。

咱没什么领先的科技知识分享,但是至少可以分享一些对信息安全未来的看法。以后的网络信息安全,必将是一种内嵌式的安全,也就是说安全将成为应用的一部分,没有全面知识体系和深厚的技能积累,只能做些简单的低端的活儿,甚至没有机会。托工业文明、IT互联网和改革开放的福,现在的日子还算是太平和富足,除了吃饱穿暖这些早已经被满足的基础需求,似乎也没有什么是必须的了。年轻的信息安全人,勿贪图享受和玩乐,也勿行尸走肉得过且过,行动起来吧,喜欢与人交流的,可以多学习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喜欢与机器交流的,可以多学习各种IT技术……

虽然我不喜欢分享黑客技术,但是并不表示没有分享的或不能够进行分享,而是我更愿意分享反黑客的方法。对此,我们创作了信息安全管理者快速课程,以帮助各类安全管理专员和行业从业人员,从宏观的层面,了解信息安全管理相关的知识,以及反黑客的更广泛更普遍的方法。即使您更喜欢玩儿技术,而不是与人打交道,您也可以了解一些无妨。

如上是本人的一己之见,由于本人知识和经验有限,不管您对此文任何话题有任何的意见,都欢迎您随时通过如下方式快速联系到我。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 董志军

手机:18206751343

微信:18206751343

邮箱:james@securemymind.com

QQ: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