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甲午战争的合规安全保密教训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失败最惨、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场战争。战后,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割让台湾岛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纠其原因,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安全保密研究员董志军表示:简单说,日本强而自知,清朝弱而不自知。当日本国力上升之时,必定要拼力一博,以从“被压迫国”向“压迫国”过渡,清国这个以天朝自居的传统“压迫国”,在被日本挑战之时,没能看清楚时局变化和力量对比,为维护“尊严”自讨苦吃。如果说在战略层面清廷犯了大忌,在战术层面,清国也是错误连篇,特别是电报泄密,加速了战争的失败,也扩大了赔偿的数额。

接下来,我们从合规与安全保密层面,简单聊一聊战术方面的失败教训。

一、清朝不守契约不懂国际规矩,在国际外交上让自己“输理”了。举例来讲,清廷明知日本关切朝鲜问题且三方有签相关条约,仍然纠缠朝鲜是否清朝藩属这个大是大非问题。当朝鲜东林党起义,朝鲜高宗向清廷告急求清廷派兵时,朝鲜早已是独立自主国了,更何况早前的《中日天津条约》中有明文约定:“将来朝鲜如有事,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行文知会;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清廷此时隐瞒日本,打着英国商船旗号,悄悄派兵到朝鲜,这明明不是不懂国际规则的无知表现就是不守国际规则的赖皮表现。只通过这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就知清廷并非仍旧沉迷于“天朝朝贡思维”,而是“不法”,当然,战后清廷就“知法”了,主动向日本求和,主动承认朝鲜为独立国并撤出朝鲜半岛。这个由“不法”变“知法”的教训很惨痛,今天中国仍然有很多人骨子里缺乏契约精神,不明白国际法,总是从自己“有理”、“有利”的狭隘视角看国际上的大问题。需知,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不管组织机构的规模大小,我们都要遵循世界通行的规则,要维护国际社会也就是“外人”眼中守法合规的形象,这样才能被认可和接受,否则只有被排挤和欺负。

二、清朝不重视安全中人的要素,战备不足之中,管理水平落后,将士综合素质低下是战败的关键。北洋水师与联合舰队进攻火力差不多,但是炮弹配备严重不足,领导丁汝昌被指“只识弓马”,战争中一干管带也全用错炮弹,不用海战时的开花爆破弹,用穿甲弹甚至训练弹。虽然北洋水师舰速略逊一筹,但吨位、火力、装甲、重炮均占优势,如果炮弹配备到位必然可重创日舰,可是那只是如果……对此,时值今日,在中华大地,我们仍然能看到类似的“宝贵遗产”,那就是在安全方面,偏重硬件设备,但是在安全管理方面却很弱,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教育训练,知识技能方面不配设备操作所需。记住:如果领导干部和一线员工没有必要的安全能力,不采用基本的安全原则和防护措施,那么花数百万元购买尖端的安全产品和军事级加密必将是没有效用的,高手只需来个“钓鱼”,借助跳板,即可越过它们。

三、清朝保守但不重视保密工作,让日本间谍抓住了“命门”。外交谈判人员不懂保密,被日本间谍用钓鱼手段破解了电报密码,造成清朝的军事行动计划和谈判底线被日本牢牢掌握,以至于清廷处处被动。有人说清朝方面对电报密码的保密其实是很重视的,并和各国一样有电讯管制措施。其实,这种“重视”是一种落后者对新兴科技的“无奈抗拒”和“盲目管制”,管制的结果就是造成清朝上下对电报这种先进科技包括知识、思想和技能方面的落后。愚昧呀,落后呀!说到底,一味的“愚民”和“封闭”造成外交人员根本不明白电报的泄密隐患,被日本间谍利用“已知明文攻击”的方式来钓鱼,真是攻防双方的实力太不对等了。对我们今天来讲,这种教训是严重的,我们要真正的“重视”保密,需了解到,“开化”与“保密”不矛盾,所有新科技都可能带来新的窃密泄密隐患,盲目拒绝和管制不能消除隐患,只有让人们认识和了解到新科技中的窃密泄密隐患,方能搞好保密工作,同时用好新兴科技。

总之,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赔款之巨,割地之多,前所未有。对于清廷来讲,是致命的,“中日战后,情势急转直下,外来的凶猛压力,跟踪而至,片刻未弛,直可谓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日本胜利为后来孙中山及其他革命团体领导的革命创造胜利的先决条件。不过,清朝没落带来的大混乱让中华大地元气大伤,对于中华儿女来讲,无疑是代价沉重的。不管如何,历史早翻过了那一页,今天我们在追求民族复兴的路上奋勇前行。然而,民族的特性和文化根深蒂固,是难以轻松“翻过”的。只有强化公民的安全保密与合规意识,提升领导干部对安全、保密与合规的重视度,建立全社会对法律规则的敬畏,做好工作中人员的安全保密文化素养,才是取得包括未来战争成功的关键。当然,在和平时期,亦是取得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得以保障的要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安全保密文化建设的倡导者,我们致力于帮助各类型的组织机构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密、安全与合规方面的宣教,为此,我们推出了大量专门针对职场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课程,欢迎有需要的客户或伙伴们联系我们,洽谈合作。当然,如果您对文中的这个话题有兴趣或者有自己的观点看法,欢迎联系我们,以进一步深入探讨。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18206751343
  • 微信:18206751343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QQ: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