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意识教育还是安全系统设计?

如同社会上少数人不再相信教育能够改变未来一样,几乎每年都有少量安全业者质疑安全意识培训的价值,但是人们仍然希望孩子们能读好的大学受到好的教育,安全管理负责人仍然在对员工们实施着基础的安全认知培训。

我们的确需要反思,我们为什么对员工要搞安全意识教育呢?在员工们在安全认知上太“菜”,还是我们的系统在进行安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员工们的“菜”呢?我们相信两方面的原因都有,但是无论员工们的安全认知,还是系统的安全设计,都是在不断改进之中。

员工们除了每年接受一定时间的安全意识培训之外,实际上也会受到人类进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比如看看电视了解了新型的电话诈骗,丢失了手机后更深入地认识到移动信息的安全等等,这是很自然不过的了。

说到安全意识教育,人们可能会说,“相关的知识理念人们都了解,甚至也认同,但是就是不遵守,别说黄赌毒,就问问抽烟、酗酒和熬夜的那些人们吧,他们可能比没有那些行为的人更理解其危害,然而有什么用呢?”这难道是教育的失败吗?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的安全培训顾问Alice Wong说:这种情形的确是教育的失败,但并不全是,准确点说更多是受众的选择问题。因为在有些情况下,人们并不选择正确的答案,这里面可能有外因和内因,外因往往是外界的刺激、环境的影响等等,内因则是对诱惑的抵制力、对行为的约束力等等。比如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相聚,往往都知道不应该喝得乱醉,但仍然会受酒桌文化的影响,又不得不在心里告诉自己去放纵一次。

上述的例子可能并不全适用于安全教育,多项安全事故调查表明:职场新人往往更容易成为安全事故的受害者,显然在多数职业人士的心目中,安全生产事故的后果不同于偶尔一次放纵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设计可以不断地改进以增长安全性,但是相靠安全的设计来避免“菜鸟”们出现危险的行为路途漫长,甚至很不现实。比如菜刀可以用来切菜,当然也能误切手指,我们不否定可以在菜刀的设计上考虑误切手指的防范功能,但是又有多少人使用这样的“安全”菜刀呢?

有不少公司出台了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却没有与员工进行沟通,员工们对安全的认知远达不到规章制度所期望的水平,这种情形便是安全知识教育的不足。

安全意识教育,不仅仅是给人们安全知识,更需要教会人们进行正确的安全选择。如果某人有正确的安全知识,但是却要故意捣烂,比如自残或实施破坏,那的确是教育的失败,但和教授正确的知识没有关系,只和选择有关。

向员工们提供正确的安全意识知识教育是永远不可少的,但是在选择方面,需要给予必要的外部刺激。虽然关于安全行为的选择权握在最终用户的手中,但是适当的外部刺激能够促进员工们在面临安全问题时进行正确的选择。

有不少公司出台并颁发了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且同员工们进行了必要的沟通和培训,但是员工们遵守不遵守这些都没有关系,违反规定的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甚至都不会受到正义的谴责;严格遵守规章的员工们没有得到任何奖励,也不会成为道德的楷模。缺乏必要的奖惩刺激,让员工们不辨是非,碰到安全选择时甚至有些迷惘。

我们可以在技术甚至流程层面上对系统进行必要的安全设计,比如关于密码安全,我们可以在系统中启用复杂密码策略,但是能少掉必要的安全意识教育吗?能不告诉用户什么是所期望的复杂的密码吗?我们必须得告诉,无论是在密码输入栏旁边还是专门的密码安全培训,我们都需要同用户进行沟通,否则可能有用户不理解、不支持的行为,比如输入几次简单的不符合要求的密码被拒绝后便放弃或罢工了。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对员工要搞安全意识教育呢?我们的目标是想要员工们有正确的安全行为表现,我们首先要告诉员工们什么是正确的安全行为,然后要通过奖惩来刺激进行正确安全行为的选择。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安全设计来帮助实现正确的安全行为选择,但是安全意识教育仍然很必要。比如想让一支队伍排列整齐,我们可以通过拉一条线来进行规范“设计”,但是这条线是个辅助,我们不告诉队伍如何好好使用这条线的话,不进行必要的知识灌输和行为激励的话,这条线仍然可能被拉得东倒西歪的。即使后来“设计”成一条钢管,也可能成为队伍拿来当棒使的武器或拔河用的器具。

system-security-design

智能锁并不安全

如下是新近发生的一起行业安全事件。

一家高科技公司的指纹安全锁可以被智能手机用户秒开。

一名英国的安全专家 Andrew Tierney 通过博客公开了他通过45分钟,研究出轻松解锁Tapplock方法的消息。Tapplock自称是“世界上首款智能指纹锁”,该公司确认了这个安全漏洞,并称其准备发布一项“重要的安全补丁”。

据称,不需要什么技术或知识,任何拥有智能手机的用户,都可以秒开任何一部Tapplock。问题是该APP没有采取任何保护其广播的数据的安全措施。其“主要缺陷”是设计中的问题,设备的解锁键很容易被发现,因为它是由锁的蓝牙低能量ID广播而生成的。

另外,安全锁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管理,因此也可以被远程打开,让其他可有权限的程序或人员获取受其保护的内容。

安全专家给了高科技公司足够的时间,以便其纠正这一安全问题,然后才公开了这一发现。安全专家也敦促智能锁公司向客户发出警告,以便及时更新APP,修复安全漏洞。

这起事件之所以能够发生,原因并不意外。

粗心大意,不仔细,自由散漫,缺乏对安全威胁的敏感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

高科技公司制造指纹安全锁,从名字上看,似乎是可以提升安全性的,但是旨在保障安全的设备本身存在严重的能被轻易越过的安全漏洞,这不是好笑么?为什么其他安全人员都能在45分钟内想到破解方法,而科技公司里大把人,很长时间却没有认识到呢?他们没有足够的发现安全问题的天赋?没有这么简单,别人一指出问题,他们就理解了,说明他们并不笨,而是他们不够尽心,不够尽职尽责!

从这起事件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安全教训呢?

及时修复安全漏洞(弱点),降低被他人恶意攻击和利用的机会。

看到这则新闻,国内安全专家几乎都想到了“乌云”平台。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研究员董志军对“乌云”平台被关闭表示遗憾,同时也表示:纯民间的漏洞平台控管不够,对于国家安全是一项威胁,这是不争的事实。重点在于很多安全弱点需要被及时发现,并被厂商及时修复。官办的漏洞库往往不会出于对民间草根黑客们开放,而安全专家们也出于对自身的保护,不愿向官方提供自己的发现。这就让很多被国内安全人员们(及黑客们)探测出来的系统漏洞不能被及时通报、修复和公开,而被一波一波地私下利用。

最后,让我向您分享一些与此文相关的安全入门知识。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各种联网小玩艺儿越来越多,中国创制的ioT设备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因为总体来说,比起英国来讲,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起步较晚,国民普遍的安全意识更为落后,中国设计中国创造的安全性令人担忧。而提升中国设计和创造的安全性,并不仅仅是培训一些设计研发人员就可以搞定的,这是一项关系到全民安全素质的工程,需要广泛的针对全员的安全意识宣导。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全民信息安全意识素养的提升,欢迎您联系我们洽谈业务合作。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871-67122372

手机/微信:18206751343

邮箱:info@securemymind.com

QQ: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