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手机电子钱包中偷钱

mobile-phone-thief-frm-back

苹果发布了Apple Pay,即苹果支付,无疑,为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和无卡支付添了一把火。在科技理论创新方面,中国人根本不落后美国,在Apple复兴之前,中国市场上的MP3产品就已经很成熟了,iPod姗姗来迟却能让苹果公司荣耀全球。

在Apple Pay出现之前,手机支付话题已经被业界热炒多年,却一直未能大范围开花结果,最多是搞搞移动应用或网银客户端,没能让手机彻底替代掉卡片。不过,我们想出来说出来却没能成功做出来的,美国人或许能做成功,接下来Microsoft、Google必将加入拼比,稍后大洋彼岸的成功也会传输过来的。

要说手机支付或许能为村镇一级的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和革命,毕竟这些地方的金融服务太落后了。钱,可能会由些变得更加数字化,实际上,完全不需要那么纸币和银行网点了。虽然银监和既得利益的金融团体会觉得这有些夸张,并且会采取一些打压活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如同对待比特币BitCoin一样,这些打压活动只是在历史大趋势之下的短暂苟延残喘。除非在金融政策上来一些闭关锁国的倒退政策,否则谁都无法阻止历史前进的步伐。

盗窃团伙自然也不会放过好的机会,盗取支付卡信息和密码、仿造支付卡、通过网银木马盗号来偷钱的时代早晚会过去,即使是电话诈骗也得换新招了不是?如何从手机电子钱包中偷钱呢?相信现在不少犯罪分子们正在探讨门路,我们从理论层面来看一看可行性。

ATM机本身被攻破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不过这些大范围内的安全漏洞即使存在,也很难被有效利用。当然不排除熟门熟路的人利用一些漏洞暗中吸钱的可能性,但是大规模的偷钱很容易被稽核出来,即使能通过这种手段拿到大笔钱,比如一个近场通讯NFC系统漏洞挖掘天才突然得了两百个亿,也定然没有花出去的福气。

就算拥有从央行的核心数据库从全体国民的每个银行帐户转出二十块钱的权限,即使具有很强的反侦探反抓捕能力的犯罪分子们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利用这些支付系统的安全漏洞来谋利,那该怎么办呢?还是得看上大量的终端交易用户,这里面当然有多个交易方可以糊弄。您可能要说这跑钱的系统都是有很强的安全机制呢!犯罪分子有那么聪明嘛?那是当然,想突破高科技保护措施,聪明才智是第一位,可不是像扒手那样靠多练习就能出师。着手点不应该在系统,而在使用系统的人们。诱使交易方犯错,才是关键。

在理论战略层面有了大的方向,接下来就是战术层面了,从技术层面远程控制住终端支付设备,从认知层面发起社交工程学诈骗是常用的法宝。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的信息安全研究员董志军称:聊了这么多,您可不要以为我真是教您如何偷钱啊!我是在分析犯罪心理,认识犯罪分子可能采用的伎俩,教您如何防范呢!要保护好我们的终端支付设备和交易人员头脑的安全,无疑需要强化金融信息安全意识的学习。

如何偷走他人钱包中的钱,如果您偷不走他(她)的心,就只有偷走口袋中的钱包了。同样,如何从他人的电子钱包中偷钱?如何您偷不来他(她)的心或芯,当然是要把电子钱包偷过来啦!所以,让我们的内心拥有正确的安全认知,保护好移动设备的物理安全是保护个人金融安全的第一位。我心安全,我行安全,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帮助互联网及移动设备的用户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更能帮助企业级的用户提升员工们的信息安全意识,欢迎联系我们洽谈合作事宜。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18206751343
  • 微信:18206751343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QQ:1767022898

信息过量时代的网络安全自保之道

当您的计算设备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移动平板或可穿戴式设备开启着的时候,它们就开始制造网络流量,以处理、获取或传播信息。通常可能有些消息提醒让我们很烦恼,因为太多垃圾信息并非我们期望获得的,或者至少来得不是时候。

特别是移动计算设备,那些无休止的提醒仿佛是在帮我们做选择,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信息是什么呢?登录设备时,您可能也偶尔会这样思考。至少我是对那些不时蹦出来的无聊的娱乐新闻和变态的社会事件感到厌倦。

其实,我们似乎没有办法逃离这些信息“噪音”,就如同我们无法离开这个社会生活环境。除此之外,即使在自身的专业领域,人们难免也会有一些信息倦怠,我们似乎永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业界时事和吸取经验教训,更不用说停下来静静地读一读书了。

空闲时间,我抓取了一段个人电脑和移动计算设备的网络数据包,一些发现让我感到困惑。我特意退出个人电脑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并且重新启动了移动设备,但是仍然发现了一些意外的DNS解析,和未经DNS解析而直接发向IP的请求。当然啦,如果从网络层看数据流,那必定是从应用层面的N多倍。问题是那些后端的系统和设备是如何区分出人的互动还是终端的自发行为呢?

疑惑之外,我想到了网络安全协议分析技术,在明文传输的时代,数据包会被网络设备途中镜相、截取和重组,并根据标准协议来完成内容的识别。而在加密传输时代,除非拥有密钥,否则到手的是一堆无用的元数据。控管互联网国家出入口的监管当局显然对跨国数据加密传输很不爽,而斯诺登棱镜门事件后,互联网公司纷纷启用SSL加密通讯以保障用户的安全,无疑加重了窃听机构的不满。

可以预见的是借助网络协议分析的网络入侵检测、网络审计、上网行为管理、数据防泄露等等系统的末日不远。如同那些互联网监管机构一样,网络安全界无疑要将未来的工作重点放在两端,即信息服务提供端与信息服务消费终端。对信息服务提供端的监控力度自然会被加强,近来,互联网大佬们被频频召集参加高层网络安全会议,便是例证。

强化对服务提供端的控制至少有两个好处:一、引导大众;二、监控小众。只要互联网公司的商业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不冲突,对大众的引导就很容易达成共同目标和行动纲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会收到那么多“噪音”信息的原因,要避开这些干扰,只有不访问这些网站,不使用他们的移动应用。

通常来说,海量的终端设备、应用及用户引不起中央监控的爱好者们的兴趣,因为即使有兴趣,出手也是大笔投入不值得。但是不免有少量社会安全的“危险分子”,所以,有需要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找出这些小众并进行特别跟踪甚至追击。于是在各类大型终端软件中设置后门程序便成了合理但并不能公开的秘密,通过输入法来收集和分析全体国民的文字输入,通过筛选敏感字符来定位“危险分子”的做法并不为奇。这些,普通国民本没什么好担心的,即使有冤案,中奖的概率也不会太高。

如果过于担心那点儿隐私,就不要使用网络好了。或者有个中间路线,就是使用国外的产品和服务,骂一骂FBI和NSA这些混蛋们,他们监控到你,也只能干瞪眼,不会跨国来抓你。

总之,信息过量时代的网络安全自保之道便是卸载那些老是提醒您,但您却几个月都不去理会的移动应用。如果想极端一点来保护隐私,那就立即关掉设备的电源!关于移动计算安全的建议,您在撇嘴吗?的确,咱不能因噎废食啊!那就请看一看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信息安全意识基础教程中的移动安全在线课程模块吧!几个生动的故事案例会让您大开眼界,不至于让您关闭电源,却能教会您如何识别常见的移动计算安全威胁,以及轻松的应对之道。

messages-overload-and-security-surveill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