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次头脑风暴的启示
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迭代的今天,企业的业务边界正被云端、社交平台、移动端无形地拉伸。每当我们在办公桌前敲击键盘、在會議室裡討論戰略,資訊的流動卻在背後悄然孕育出無數隱蔽的風險。為了讓大家深刻體會「資訊安全」不僅僅是IT部門的事,而是每位員工的共同責任,我們先進行了一次跨部門的頭腦風暴,結果得出了兩個典型且極具教育意義的案例——它們不僅揭示了現代詐騙手法的多樣化,也提醒我們:防護的盲點往往藏在「看得見」與「看不見」之間的縫隙裡。

案例一:社群平台冒名詐騙——“偽裝的光環”
背景
2024 年底,某家大型軟體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在 Facebook、Instagram 及 Threads 上發現了多個自稱「官方」的粉絲專頁,這些專頁使用了與 A 公司完全相同的品牌 LOGO、配色甚至部分官方文案。冒名帳號不僅發佈了「限時優惠」的廣告,還附帶了指向偽造的購物網站連結,誘導使用者輸入信用卡資訊。
事件推演與損失
1. 偵測延遲:A 公司內部的品牌監控團隊每日手工檢索社群平台,結果在兩週內未發現任何異常。直至有客戶投訴被騙,才驚覺問題。
2. 多部門協同失效:客服部門收到投訴後,立刻轉交給法務部門;法務部門又需聯繫 Meta 平台的投訴渠道;同時 IT 部門被要求提供相關的品牌資料庫、廣告投放時間線。六七個部門之間的訊息傳遞出現斷層,導致下架請求遲滯。
3. 經濟與信任雙重受創:僅在短短三天內,該偽造購物網站就收集了超過 1,200 筆信用卡資料,導致受害者合計損失逾新台幣 3,500 萬元。更嚴重的是,A 公司的品牌信譽受損,在大眾媒體上被貼上「詐騙」標籤,後續的市場推廣成本飆升 30%。
教訓提煉
– 主動偵測優於被動舉報:僅依賴客訴與人工巡檢的方式已難以跟上詐騙分子「秒變」的節奏。
– 跨域協作機制必須提前配置:品牌、客服、法務、IT、公共關係、外部平台的聯繫窗口與流程,需要在危機發生前就已建立標準作業流程(SOP)。
– 技術與情資融合是關鍵:文字、影像辨識與機器學習模型的結合,可在偽冒貼文上線瞬間發出告警,為後續下架爭取寶貴時間。
案例二:電話、簡訊偽冒攻擊——“看不見的聲音”
背景
2025 年 3 月,B 銀行的客服中心陸續接到客戶投訴,稱接到自稱「本行風險管理部」的電話,對方聲稱客戶的信用卡因「異常交易」被凍結,要求立即透過電話號碼驗證並提供一次性驗證碼,以便「解除」凍結。部分客戶在電話指引下,將 OTP(一次性密碼)告訴了對方,結果帳戶資金被盜走。另有客戶在簡訊中收到相同內容的詐騙訊息,內含偽裝成 LINE 官方的連結,點擊後導向釣魚網站,進一步植入木馬。
事件推演與損失
1. 情資缺口:B 銀行的號碼庫僅能對外部來電做黑名單過濾,無法即時辨識詐騙組織利用臨時購買的號碼發起的攻擊。
2. 防護層級薄弱:客戶的 OTP 直接在電話中被透露,缺少二次驗證或語音驗證的防護手段,導致 OTP 在被盜用後即刻失效。
3. 跨平台擴散:詐騙者在簡訊內嵌入 LINE 官方圖示與文字,利用社會工程學的「熟悉感」提升點擊率,最終導致 800 多位客戶的手機被植入遠端控制木馬,形成「資訊窃取+金融詐騙」的雙重危害。
教訓提煉
– 全域情資共享不可或缺:電話號碼、簡訊內容與網路釣魚 URL 必須納入全公司情資平台,並與外部情資服務(如 Gogolook 的 Whoscall)實時同步。
– 多因素驗證(MFA)是最後堡壘:僅憑一次性密碼已不足以防止社會工程攻擊,加入聲紋驗證、設備指紋或行為分析,可大幅提升防護強度。
– 使用者教育必須持續滾動:即使擁有最先進的技術防護,若使用者在接到可疑電話或簡訊時仍未保持警覺,安全漏洞仍會被利用。
一、資訊安全的四大「暗流」:從案例看全局
| 暗流類型 | 典型來源 | 風險特徵 | 防護重點 |
|---|---|---|---|
| 社群偽冒 | 社交平台、直播、短影片 | 品牌 LOGO、文案高度相似、誘導購買或點擊 | 主動偵測、圖像文字 AI、跨平台下架機制 |
| 電話/簡訊詐騙 | 臨時購號、SIM卡租賃、國際短信平台 | OTP 窺取、語音社會工程、釣魚連結 | 情資共享、MFA、語音聲紋驗證 |
| 偽造應用 | 第三方應用商店、企業內部測試環境 | 包裝相同、權限過大、偽造簽名 | 應用白名單、代碼簽名驗證、行為監控 |
| 釣魚網站/暗網 | DNS 攻擊、URL 縮址、暗網市場 | 域名相似、證書偽造、隱蔽渠道 | DNS 污點過濾、Web Risk API、威脅情報平台 |
從上述四大暗流可以看出,「偵測」與「協作」是兩條平行卻相互依存的防線。僅靠單一部門或技術手段,無法構築完整的防護牆。而 Gogolook 近期推出的防詐監控中心(ASOC)概念,正是從「SOC」的啟發,將 偵測 → 分析 → 告警 → 下架 → 預測 五環節串連成閉環,並透過跨業合作平台將情資快速回饋給受害企業與終端使用者。
二、ASOC 內核拆解:企業安全的「六面鏡」
1️⃣ 偵測(Detect)—— 讓風險無所遁形
- 資料爬取:自動化爬蟲持續掃描 Meta、Google、App Store、Play Store、域名註冊資訊。
- 樣態庫建置:將偽冒的文案、圖像、音頻、URL 等特徵抽象為「偽冒樣態」,形成可機械學習的特徵向量。
2️⃣ 分析(Analyze)—— 用 AI 勾勒風險輪廓
- 自然語言處理(NLP):辨識詐騙常用的「緊迫感」詞彙、金額誇張、情緒化語句。
- 圖像辨識:比對 LOGO 與品牌色彩,以相似度阈值自動標註可疑貼文。
- 行為關聯:透過圖模型(Graph)捕捉多個偽冒帳號之間的 IP、註冊時間、廣告投放策略的關聯性。
3️⃣ 告警(Alert)—— 時間就是金錢
- 即時推送:根據風險等級自動發送 Slack、Teams、Email、SMS 等多渠道告警。
- 可視化儀表板:提供風險熱點圖、趨勢走勢、受影響客戶分布等洞察。
4️⃣ 下架(Take‑down)—— 協作是關鍵的「鉗子」
- 代位授權書:提前與平台協商,一鍵提交侵權投訴,縮短審核時間。
- DNS 屏蔽:與 TWNIC、APWG、Google Web Risk 等合作,將惡意域名納入全域阻斷清單。
- 第三方情資共享:把下架名單同步至 ScamAdviser、VPN、瀏覽器安全清單,形成“多層防禦”。
5️⃣ 預測(Predict)—— 先人一步的前瞻
- 風險預測模型:基於歷史偽冒事件,預測未來高危時段(如促銷季、假日)與高危平台。
- 主動防禦:於預測結果觸發前,提前加強相關平台的監控與警戒。
6️⃣ 報告(Report)—— 讓知識傳承成為防護資產
- 週報/月報:統計偽冒趨勢、下架成功率、客戶影響度。
- 案例分享:將典型案例納入內部培訓教材,提升員工辨識能力。
三、為什麼每位同事都是「資訊安全的守護者」?
「兵法」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企業資訊安全的戰局裡,「伐謀」即是資訊安全的前期偵測與預防,而「伐交」則是跨部門、跨平台的協作。單靠技術部門「攻城」式的補丁更新,遠遠不敖足夠。正如古訓所言:「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一個不經意的點擊、一句輕忽的回覆,都可能成為攻破全公司防線的破口。
1️⃣ 防範從「日常」開始
- 郵件與訊息:任何自稱「官方」的緊急要求,都應先核實電話號碼或官方渠道。
- 社群互動:在點擊任何連結前,檢查網址是否與官方域名一致,或使用瀏覽器插件即時檢測。
- 密碼管理:使用公司推薦的密碼管理工具,絕不在多平台重複使用同一組密碼。
2️⃣ 「安全」不是孤立的專案,而是 持續迭代的流程
- 定期演練:每季度進行一次社交工程模擬測試,檢驗員工的應對能力。
- 情資更新:訂閱最新的詐騙情資(如 Gogolook Whoscall),將新興號碼與網址納入內部黑名單。
- 知識共享:部門內部建立安全知識庫,鼓勵同事分享遭遇的可疑情況與解決方案。
3️⃣ 讓「工具」成為同事的「第二雙眼」

- Whoscall / 漏洞掃描:安裝手機防詐 App,對來電、簡訊進行即時驗證。
- 品牌偽冒偵測插件:在瀏覽器內置品牌偽冒偵測模組,點擊可立即提示是否為官方頁面。
- 安全報告平台:提供簡易的「一鍵回報」入口,讓員工快速上報可疑訊息,並獲得回饋。
四、全員參與的資訊安全培訓——我們的行動藍圖
1️⃣ 培訓目標
| 層級 | 目標 | 預期成果 |
|---|---|---|
| 基礎層 | 了解常見詐騙手法、辨識偽冒訊號 | 95% 員工能在 5 分鐘內判斷訊息真偽 |
| 進階層 | 掌握 ASOC 流程、使用情資平台 | 80% 員工能自行提交疑似偽冒資訊 |
| 高階層 | 具備危機應變指揮與跨部門協調 | 成立內部「資訊安全快速反應小組」 |
2️⃣ 培訓模式
| 形式 | 內容 | 時間 | 負責單位 |
|---|---|---|---|
| 線上微課 | 5 分鐘短片:社群偽冒、電話詐騙、密碼管理 | 30 分鐘(4 部分) | IT 安全部 |
| 情境模擬 | 案例演練:偽冒貼文緊急下架流程 | 1 小時 | 風險管理部 |
| 工作坊 | 手把手操作 ASOC 介面、情資回報 | 2 小時 | 數據分析部 |
| 測驗與獎勵 | 互動測驗 + 小禮物(防詐專屬徽章) | 15 分鐘 | 人事部 |
3️⃣ 培訓日程(示例)
| 日期 | 時段 | 主題 | 主講人 |
|---|---|---|---|
| 2025/12/05 | 09:00‑09:30 | 風險認知:從案例說起 | 安全長(董志軍) |
| 2025/12/05 | 09:45‑10:15 | 社群偽冒偵測技術 | Gogolook 技術總監 |
| 2025/12/05 | 10:30‑11:30 | ASOC 實作工作坊 | 數據分析主管 |
| 2025/12/05 | 13:00‑13:30 | 電話/簡訊詐騙防護 | 客服中心經理 |
| 2025/12/05 | 13:45‑14:15 | 多因素驗證(MFA)落地 | IT 架構師 |
| 2025/12/05 | 14:30‑15:00 | 情資共享與下架流程 | 法務部代理律師 |
| 2025/12/05 | 15:15‑15:30 | 測驗與頒獎 | 人事部 |
小提醒:培訓期間若發現任何可疑訊息,請即時使用公司「一鍵上報」工具回報,我們將在 30 分鐘內完成初步評估並回饋處理結果。
五、結語:從「防」到「智」的安全升級
古語雲:「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在資訊安全的長河裡,防御不僅是堆砌防火牆、安裝防毒軟件,更是將情資、技術、流程與文化緊密交織的全域運作。Gogolook 所倡導的防詐監控中心(ASOC)正是由「偵測」到「下架」再到「預測」的閉環模型,它提醒我們:
– 資訊安全需要全域視角:不只看內部系統,更要盯住外部平台。
– 技術與人力要相輔相成:AI 能自動篩選,卻仍需人類的判斷與協同。
– 持續學習是唯一不變的規則:每一次的詐騙手法更新,都是一次提升防禦的機會。
讓我們把今天的培訓,視為一次「資訊安全的自我升級」;把每一次的警報,視為對整體防護的「微調」;把每一位同事的參與,視為「防詐之盾」的最強支點。未來,無論詐騙者如何「變臉」隱匿,我們都能以「智慧」與「合作」迎難而上,共同守護公司的品牌、資產與客戶的信任。
讓我們一起行動,從今天起,讓資訊安全成為每個人自發的習慣,讓企業的每一次創新,都在堅實的防護之中蓬勃成長!
資訊安全意識培訓 2025 – 讓防護升級為智慧,讓每個人都是安全的守門人!

安全,並非絕對的終點,而是持續的旅程;讓我們在這條旅程上,攜手同行,永不止步。
在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环境中,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全面的信息安全、保密及合规解决方案。我们不仅提供定制化的培训课程,更专注于将安全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帮助您打造持续的安全防护体系。我们的产品涵盖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合规培训等多个方面。如果您正在寻找专业的安全意识宣教服务,请不要犹豫,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量身定制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