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应该避免数据泄露

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使很多病人无法享受到正规大型医疗机构的专业服务,这和我国人口基数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密切相关,相信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通过简单发布一些政策进行医疗制度改革就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必将衍生出黑市对病患医疗信息数据的旺盛需求,客观上讲,因为病患的医疗数据在医疗保健产业链中有着重要的商业价值,所以难以避免的,病患医疗数据安全事故仍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并且可能会严重到影响患者对医疗机构保障病患信息安全的信心,进一步影响到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长远进步和科学发展。

早在2000年之前,美国已经颁布了旨在保障病患信息安全的健康保险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 (HIPAA),在崇尚个性、注重私人隐私保护的国家,病患的隐私数据保护更是信息安全工作的重点,当然立法和行政监管机关不能无所作为,医疗保健相关产业必须在病患数据的保护上进行必要的投入和实施足够的安全控管措施,以证明其对法案的遵循。

尽管我国的隐私保护文化背景以及医疗保健制度同美国有较大的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医疗信息化大趋势让患者不得不担心个人的病患信息,孕妇在医院检查之后立即收到各类妇婴产品推销联系电话的事件已经让社会大众开始逐渐苏醒和觉悟,等级保护等法规和医疗信息安全保障的相关规范也越来越多开始落地,医疗机构的信息科技总监、经理和主管们现在不得不开始关注患者数据保护问题。

好在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国内卫生保健监管机关颁发的信息安全工作指南可以学习和参考,所以总监经理们的工作似乎并不太难,可问题在于不能只靠总监经理们来保障信息安全,反而落实这些患者数据安全保护法规政策和规范的具体工作多由一线员工和相关服务商来完成。

现代医疗行业专注于核心的竞争力,将部分非核心专业流程进行外包早不是什么新闻;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和维护往往更是交由专业的IT系统集成商;协同合作使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数据交换、分享和传输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我们将这些医疗系统相关的供应商或合作商统称为第三方。部分第三方组织也同样需要遵守医疗信息安全相关政策和法规,但是并非全部,这就需要医疗组织加强对第三方安全资质进行鉴别和筛选,但是这些表面工作只能起到表面效果,而真正需要强化的安全控管核心是加强对第三方组织保护数据安全实践的审核及监控。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的安全分析师James Dong说:“无疑,在合约层面要求第三方依照法规要求对病患数据进行适当的安全保护、对第三方人员进行数据安全保护的意识培训和工作监督,审核第三方对病患数据的安全使用和保护情况等等是对第三方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而在病患数据泄露防范方面,来自医疗机构内部的安全威胁要远大于外部,多数内部威胁并非医疗从业人员即内部员工的主观过错,但是仍然是人为错误。实际上,最近的一份病患数据安全分析报告表明:医疗保健行业面临的最大数据安全威胁是人为错误,无可争议,解决之道是实施各类安全控管措施来防范人为错误。

我们通常知道的防范人为错误的方法包括在技术层面设置防呆防失误控制,在医疗数据安全的保障方面的实例便是设定医疗信息系统用户超时无活动自动退出登录,开启电脑终端屏幕自动锁定等等,以防止员工在短暂离开座位前忘记锁屏而给他人窃取病患资料的机会。

在流程管理方面,大中型医疗机构往往都有相对健全的作业流程,问题是这些流程需得以生效,必须得到流程的用户即医务工作者以及患者的了解和认可,这一点,只能通过有效的数据安全保护培训来实现。

通常人们赞同对医务工作者进行必要的患者医疗数据安全保护相关的培训,但是认为对患者即客户,似乎没有必要。这是一个认识误区,简单问一问,如果患者不经意自爆病患信息或恶意泄露其他病患的数据,造成不良后果,医疗机构能摆脱干系么?当然不能!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数据安全意识培训还有一个好处是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让患者了解到医疗机构重视他们的隐私保护,进而增加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政策法规的制定和颁发往往要落后于科技创新的发展速度,如果安全工作流程的核心精神和思想理念得不到有效的沟通,那么数据安全保障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亭长朗然公司的James说:“医疗保健行业也面临移动化的趋势,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病患敏感信息也成为新的安全关注焦点。”的确,云计算和移动网络应用日益普及,优势尽显,医疗保健行业要紧跟时代变迁进行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创新,同时更要敢于突破和超载基本的法规要求,建立和不断完美保障病患数据安全的最佳操作实践。

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加强同第三方、内部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数据安全意识教育培训,方可有效防范病患的隐私数据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