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躲开“免费”的企业版安全软件

企业版防病毒软件的义举让部分中小企业摆脱了电脑病毒泛滥的困局,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专员董志军表示赞扬,毕竟,在早期,企业终端安全软件往往价格不菲,而多数中小企业IT安全资金投入很有限,安全问题严重阻止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不过,在对这场免费活动的赞扬和感激之余,我们不免有些担心,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馅饼”,这些免费活动提供商真的个个都是学习雷锋的好榜样吗?免费幌子的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

显然不可能有完全免费的大餐等着中小企业,毕竟这等“美事”一眼看来不合乎社会常情和经济学规律,这时,就需要加强警惕了。

要警惕什么呢?相信不少人都碰到过街头骗子,骗子们的伎俩往往都是让人们感到占了便宜,低价抢购、最后一天、亏本大出血……

我们不是说便宜无好货,也不是说商家的促销都是骗局,更不是否定上述两家的安全产品的功效,尽管市面上有不少假冒的防病毒软件。实际上,在国内外的不少防病毒安全产品的评测中,这两家的产品都是榜上有名,甚至业界领先。

既然是好产品,还要警惕什么呢?不错的问题,大陆人到了港澳后,往往会得到坐豪华游轮到公海免费赌博的机会,本来就有意向或无兴趣的人可能都愿意去尝试一把,反正不花什么钱,还能免费旅游,多美的事儿,再去问问港澳地区的本地常住居民,他们会说的确是这样,可是他们自己却并不愿意去,为什么呢?让我们结合免费的企业版终端安全产品谈一谈。

1.浪费时间,免费是真的,可是免费满足不了需求,遏制需求,不花钱继续买吧,就这么折腾着,想想安装些软件、不满意再卸载不都需要不少功夫吗?时间就是生产力,在这些时间内企业员工本身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却被这个免费的噱头给耽误了。

2.占小便宜吃大亏,就是不花钱,免费的东西给一点用一点,可以啊,不过您刚发现病毒,正要杀的时候,它来给洗个脑,弹出个诱人的广告,不点广告不给杀毒,唉,忍一忍吧,最终买了广告后方知吃了大亏。

3.丢了隐私,使用杀毒软件,要更新吧?要病毒报告吧?软件有问题要反馈吧?不明病毒要提交吧?在双方都明了,都同意的情况下这些都是正常而合适的,问题在于免费是有附加条件的,没仔细看软件的使用条款吧?被偷了客户通讯录和电脑密码,搜索引擎告诉你是谁偷走的,找到这个小偷,正想斥责他监守自盗时,小偷说:免费的,不负责,还说谁让你家开着门,同意他可以来偷呢!你这叫活该。

那就不能用这些免费的企业版安全软件吗?也不是,中小企业打拼不易,再说谁不想能省则省呢?既然这些免费产品也不太差,当然可以当作一个选择了。

问题在于选择上,曾经闹过一大堆丑闻,特别是有坑蒙拐骗劣迹的,您敢指望它变得可靠吗?狗改不了吃屎,还是离远点儿了好。下面我们给您分离几点注意事项:

1.简单评估风险,免费的往往不负责,所以别指望厂家来帮您免费安装系统和提供培训,杀不出病毒,还让系统崩溃了,您就自己承担着。

2.选择之前,看好协议,也就是使用条款,含糊其辞的让人不放心,有霸王条款的,还是走远点。

3.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鉴别实力,找个懂行的安全专家帮忙挑选,日后安全终端软件上的运营维护也好有个顾问和帮手。

4.加强终端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免费软件意味着厂家不帮忙,您得像吃自助餐,凡事自己动手,加强安全技能培训让员工也能自己帮助自己。

最后,要知道:搞企业,不是过家家,企业终端安全,个人版家庭版的那套可能不适用。免费有免费的道理,并非完全不靠谱,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真的想用,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您得小心点儿。

如今,杀毒软件已经内置于主流的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之中,从专业的角度讲,没有必要再另外安装一款。微软的这一做法与其说要了杀毒软件厂商的命,不如说是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市场,毕竟Windows桌面版几乎都免费了。

有了厂商的加持,信息安全问题再也不是桌面杀毒这种初级的技术型问题,而转变为更为高级的可持续性攻击,以及新型的网络钓鱼及电信诈骗,这些威胁利用的主要是人性的弱点,防范起来就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手段,而更多的需要提升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制作了数百部安全、保密与合规相关教程及动画视频,员工们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随时随地进行简单的移动式学习和体验,便可了解基础的安全防范理念。欢迎联系我们预览和洽谈采购使用。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

树立科学辨识思维和安全意识防范网络迷信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各类迷信观念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披上了”科技外衣”,通过网络渠道以新的形式传播。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专员董志军表示:尽管科技日益发达,人们的教育水平普遍提升,但是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却并未深入人心,各种迷信活动在民间盛行,主要原因是在单一价值和文化体系下的人们缺乏批判性思维,很容易被忽悠。为帮助大家提高识别能力和安全意识,杜绝网络迷信带来的危害,现结合几起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提示。

案例一:虚假”算命大师”诈骗

王女士在某社交平台上认识了一位自称精通玄学的”大师”。这位”大师”称可以通过网络为人算命改运,还展示了许多好评截图。王女士轻信了对方,先后支付了几万元购买”开运法器”和做”线上祈福”。最终发现这些所谓的服务都是骗局,”大师”的账号也随之消失。

教训分析:

  • 网络虚拟身份具有隐蔽性,犯罪分子常冒充权威专家实施诈骗
  • 所谓的好评和成功案例很可能是伪造的
  • 涉及转账汇款的服务要格外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算命改运服务

案例二:养生谣言致人受害

李阿姨在家族群里看到一条”偏方”,称生姜加某种中药熬制的汤可以预防新冠和调理身心平衡。她不仅自己天天喝,还推荐给亲朋好友。结果导致多人出现胃部不适,有人甚至因过量服用需要就医治疗。

教训分析:

  • 对网络传播的养生保健信息要理性对待
  • 任何药物都可能有副作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 转发养生偏方前应先核实信息来源的权威性
  • 科学预防疾病应以官方认可的方式为准

案例三:网络谣言引发恐慌

某地区突发传闻称当地自来水被污染含有有害物质,消息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大量居民争相囤积矿泉水,造成市场混乱。最终经权威部门检测证实,这完全是一则谣言。

教训分析:

  • 面对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信息要保持冷静
  • 应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权威信息
  • 不轻易转发来源不明的突发信息
  • 遇到重大公共事件要以政府发布为准

案例四:伪科学营销陷阱

张先生在网上看到某”高科技产品”宣传,声称能够通过量子技术改善人体健康。产品包装印有各种专业术语和”科研认证”标志。张先生花费上万元购买后才发现这是一个披着科技外衣的骗局。

教训分析:

  • 警惕利用深奥术语和伪科学概念进行营销
  • 产品宣传要看是否有正规机构认证
  • 对超出常理的”黑科技”要持怀疑态度
  • 购买大额商品前要充分了解和考察

防范建议

  1.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 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 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 不轻信权威,也不盲目否定
  • 对信息持理性怀疑态度
  1. 提高信息甄别能力
  • 核实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 多方位对比验证重要信息
  • 了解基本科学常识
  • 善用官方和权威平台查证
  1.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 警惕涉及金钱交易的网络服务
  • 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 不轻易相信网上陌生人
  • 发现诈骗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1. 理性对待科学与传统
  • 科学与迷信要有清晰界定
  • 传统文化需要客观评价
  • 对新事物保持开放态度
  • 追求真理而非盲从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理性思维方式。面对网络信息要做到不轻信、不盲从,善于分析和判断。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免受不法侵害。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理性、健康的网络环境。

对于不确定的信息:

  • 可以存疑不转发
  • 有条件时查证核实
  • 涉及专业领域可请教专家
  • 关系公共利益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

培养科学精神,远离网络迷信,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以理性之光照亮网络空间,共建清朗网络环境。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创作大量的安全意识科普作品,帮助各类的组织机构中的职员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如果您需要购买和使用相关的作品,请不要客气地与我们联系。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18206751343
  • 微信:18206751343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QQ: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