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为何总是教训不断?

为何在安全生产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政策之下,安全事故却屡屡不断发生?是不是制度出了问题?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安全分析师James Dong认为,并非安全管理制度出了问题,而是制度落实不够。虽然由于意外造成的安全事故难以100%完全避免,但是这不能成为安全事故不断涌现的借口。

俗话讲的好,问题在“有法不依”或“依法不严”,有良知的人们会责问,为何消防安检和监督审查都成了摆设?的确,在“中庸之道”、“和谐社会”文化之下安检人员可能不够“固执”,会私下为了利益或面子而放松检查标准。然而,这可能并非最根本的原因。社会资源和主管人员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为保障生命安全而为每位员工派一名随身拿着消毒面具的保安人员吧?

“有法不依”或“依法不严”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要问一问,主管负责人员有没有去了解安全生产相关法律规定?我们知道的大部分领导哪有闲心功夫去了解呢?!要么赚钱多得数都来不及了,要么挣扎着求生存求发展聚焦着核心业务的开展。天生不懂法情有可愿,之后不去学习就不行了。

如果主管负责人员有去了解安全生产相关法规,那我们要再问一问:有没有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这些安全规章呢?有没有想想到底为什么要这些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呢?他们和成败有什么关系呢?安全培训机构收了培训费用,学员迟到早退上课睡觉玩手游考试走过场如何能真正掌握安全知识和规章?给您机会好好学习正确的安全理念,不珍惜这个学习提升的机会,就是在给未来埋下火种。

即使主管负责人员对安全生产相关规定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会不会有认同呢?有没有认真对待呢?热身一下、公关一把让安全检查通过之后便将相关安全保障精神放在一边,内心深处是否只认为安全生产和检查那些都只是走走过场、劳民伤财的表面工作?安全制度流程只是贴在墙上或印刷在册子的古老标语?

即使主管负责人对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有了正确的认识,还不足够,安全资源和能量还是很有限的,保障安全更信赖大批下属基层员工。一名粗心大意的员工可能酿成巨大的破坏,一名不满的员工可能是定时炸弹般的安全隐患。除了高层安全主管负责人,中层管理层主管经理们和基层普通员工一样,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安全生产相关理念,更需要从内心接受正确的安全观念。

为安全负责的高管如果没有正确的安全认知和安全态度,就别指望众多员工们能有好的安全行为。高管对安全有了正确的的理解和认识,也需要将这些安全理念通过安全意识教育培训方式来传递给中阶管理层和一线基层员工。

总结一下,安全事故难免会发生,但是代价往往会很沉重,防范之道不是一阵风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买卖,而是要落实安全生产相关的方针政策,这无疑最重要的是强化管理层和全体人员的安全观念,方法是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并且定期进行安全意识刷新。

您可以免费体验我们的员工安全意识宣教方案,是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的移动化电子学习方式。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

门可罗雀的公司安全部门

公司越大分工越细,多数大型公司都有专职的安全部门来负责安全事务,您的公司有没有专职的安全团队呢?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国内数千家大型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80%的组织有专门的安全团队。

不过我们谈到安全话题,却发现这是一个不小的范围,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消防安全、职业安全等等不一而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安全的范围有多大,在整个公司的体系中,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安全只是业务的一个保障属性,是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

尽管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讲,保障安全并非在创造直接的商业价值,但是却是在保障商业成功,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商业成功会迅速变成传说。同样,如果安全这个“成本中心”太强势,让“成本”高于“利润”的话,天平倾斜太厉害,创造价值的活动会处处受阻,显然也是一个极端。

如此说来,有没有专职的安全团队已经不再重要,要不要外包一些安全的职能也需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形来评估,真正重要的是寻求安全与效率之间的平衡。简单说,我们需要多大规模的安全保障才合适?换言之,我们要投入多少钱在安全的保障上?接下来,再谈论安全战略的问题,是自建完善的安全团队,还是外包安全职能?还是使用混合型战略?

成立一个安全职能部门,委派安全职责和头衔给一名首席安全官,却不给下属指标,或人力资源太贵,一个光杆司令也只能寻求安全职能外包。招聘一大批入门级员工,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顶尖的安全精英,仍然可能解决不了高尖的安全问题,反倒不如公开悬赏黑客来得爽快。

业务目标、安全目标、安全战略、安全组织与安全人才之间的关联并非那么死板牢固,将它们放在案上,便不会太执迷于是否需要专职的安全队伍。再说了保障安全,人人有责,除了VIP大佬,谁敢指望为每位员工配备一名安保人员来保障人身安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