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网络钓鱼及商业贿赂需要全面的创新

今天,各行各业的职工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容易遭受复杂的网络钓鱼和勒索贿赂攻击。每年,媒体都会披露一些个人家庭、公司企业甚至政府机关被不法分子攻击和侵害的案情。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研究员董志军表示:不法分子只需通过一封电子邮件或一通诈骗电话,就可能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导致一家组织遭受几十万甚至上千万元的损失,而对此负责的员工甚至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在无意间将有价值的信息拱手交给了不法分子,当然他们中间可能就有情报间谍、竞争对手或商业黑客。

问题根源何在?很少有员工知道社会工程学的危险,更不用说能够发现社会工程学的危险,可以说现实非常的残酷。即使在安全基础架构方面花上几千万也不足够,仅仅只需一名员工单击一个错误的链接,或接受“咨询公司”的一个付费电话访谈,即可破坏关键的数据和信息系统。因此,最终用户的安全保密意识是当今信息世界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威胁情况非常复杂,典型的最终用户并不了解他们可能会以哪种方式对工作单位产生不利的影响。复杂的老油条式职工可能不断寻找可以赚钱的内部信息,进而成为铤而走险靠出卖关键数据赚外快的“内鬼”。

要对抗这些利用人性弱点的威胁,需要从规模庞大的安全意识资源库中选择教材内容,来培训最终用户。有了充分的知识内容,进而采用人工智能等自动化的系统来发起培训宣教活动,包括对不同角色和人员进行意识测试、交互式模块、动画视频、教学游戏、信息图表和新闻期刊等内容的推送。

在泛安全行业,测试演练是很有价值的。反复多次的再三讲解和强调,往往不如一次亲身经历来的透彻明白。因此,可以使用全自动的模拟网络钓鱼攻击,无限制使用大量网络钓鱼及社会工程学模板来模拟欺骗用户,进而达到场景式、体验式教育的目标。

管理学大师说:没有衡量就没有管理。报表报告是衡量安全意识活动所不可或缺的一个项目。自动化的系统往往会输出详细的报表,其中展示参与培训和网络钓鱼测试的统计数据和图表,数据包括参训情况、进度情况、考核情况、意识水平等等,简单易用。

为了帮助各类型的组织机构更好地防范网络钓鱼和金钱收买、应对内部泄密者,进而帮助保护组织机构的重要信息资产,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了大量的用户安全保密意识培养教程内容和素材资源。如果您有这方面的兴趣或需求,请联系我们洽谈业务合作。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

“社会工程学”和“网络钓鱼”的关联与异同

“社交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和“网络钓鱼”(Phishing)这两个话题确实很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有重合的地方。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研究员董志军补充说:中国人更喜欢“电信诈骗”这种简单的词汇,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网络安全领域中利用“人性弱点”而非纯技术手段的攻击方式。它们的相似性和重合点主要体现在目标、方法和依赖的原理上。接下来,让无所不知的人工智能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它们看起来很像,以及它们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知识点。

一、为什么很接近很相似?

1. 共同的核心:操控人性

  • 社交工程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通过心理操纵、伪装或欺骗,诱导目标主动泄露信息或执行特定操作。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场景,比如电话、面对面交流,甚至是数字渠道。
  • 网络钓鱼是社交工程学的一种具体形式,通常通过电子渠道(如邮件、短信、假网站)实施,目标是骗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如密码、银行卡号)或诱导下载恶意软件。
  • 相似点:两者都靠“忽悠”而不是直接破解技术系统,瞄准的是人的信任、好奇心、恐惧或贪心,而不是设备的漏洞。

2. 目标高度重合

  • 两者都想从你身上“捞点东西”,比如密码、账户信息、钱,或者更进一步控制你的设备。
  • 比如,社交工程学可能通过假装客服打电话要验证码,而网络钓鱼可能发封假邮件让你输入同样的验证码,结果都是偷你的账户。

3. 手法有交集

  • 伪装身份:社交工程学可能冒充老板、IT人员;网络钓鱼也常伪装成银行、快递公司。
  • 制造紧迫感:社交工程学会说“快给我密码,不然系统崩溃”;网络钓鱼会说“24小时不登录,账户就没了”。
  • 诱饵策略:两者都可能用“中奖”“紧急情况”这样的诱惑,让你放松警惕。

二、重合的知识点有哪些?

因为网络钓鱼是社交工程学的一种“分支”,它们共享了不少核心知识点,尤其是在防范和识别层面:

  1. 警惕陌生联系
    • 社交工程学教你防着假客服电话,网络钓鱼提醒你别信陌生邮件,都是让你对“来路不明”的东西多留个心眼。
  2. 核实身份
    • 无论是接到“领导”电话,还是收到“银行”邮件,解决办法都是一个:别急着信,去官方渠道确认。
  3. 保护个人信息
    • 社交工程学说别随便告诉别人你的生日、账号;网络钓鱼也警告别在假网页填这些东西。
  4. 慢下来思考
    • 两者都强调别被“赶紧行动”的压力冲昏头,停下来想想总没错。
  5. 工具辅助
    • 防病毒软件、垃圾邮件过滤,这些在两种场景下都能帮你挡住一部分“鱼钩”或“骗术”。

三、它们有啥不一样?

虽然很像,但社交工程学和网络钓鱼还是有些区别,主要在范围和实施方式上:

1. 范围大小

  • 社交工程学是个“大篮子”,包括所有利用人性的攻击方式,比如电话诈骗、尾随进办公室,甚至当面套话。
  • 网络钓鱼是“专攻选手”,只聚焦在数字渠道,尤其是邮件、短信、假网站这些“线上钓鱼场”。

2. 实施媒介

  • 社交工程学可能完全线下,比如假扮快递员上门骗你开门;网络钓鱼必须依赖网络,比如伪造一个登录页面。

3. 具体目标

  • 社交工程学可能更广,比如骗你帮忙开门进入公司大楼;网络钓鱼通常直奔密码、银行信息等“数字果实”。

4. 技术含量

  • 网络钓鱼往往涉及一些技术元素,比如伪造网站、嵌入恶意链接;社交工程学有时纯靠口才和演技,不一定碰电脑。

四、为什么课程内容会有些重复?

因为它们的“根”都在社交工程学,所以在教用户防范时,很多建议是通用的。比如:

  • “别信陌生人”适用于电话骗子和假邮件。
  • “核实再行动”能防住假客服和伪装链接。
  • “别贪小便宜”对中奖电话和中奖邮件都管用。

这种重合其实是好事,说明学会防一种,另一种也能轻松应对。就像学骑自行车,掌握了平衡,不管是山地车还是公路车,都能骑得稳。

五、总结:相似但不完全一样

社交工程学和网络钓鱼就像“大哥”和“小弟”的关系。社交工程学是大框架,网络钓鱼是它在网络上的“得意门生”。它们重合的地方多(都玩心理战),但网络钓鱼更具体、更数字化。理解了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你就能更全面地防住这些“数字骗子”,不管他们是打电话来,还是发邮件来。

如果还有疑问,或者想深入聊聊某个点,随时告诉我吧!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是定制信息安全培训课程的领先提供商,这一点让我们与众不同。我们通过提供多种灵活的设计、制作与技术服务,来为帮助客户成功地发起安全意识宣教活动,进而为工作人员做好安全知识和能力的准备,以便保护组织机构的成功。我们也创作了大量的安全意识内容资源,安全培训负责人员可以从中,选择符合组织机构实情的培训主题。部分叙述性文本(比如单位名称)、音频和图形(比如单位LOGO、整体配色)都可以自定义,以适合组织的需求。我们的课程也会经常更新,以便学员能够及时掌握迅速变化的信息安全形势和挑战,以确保我们的客户能够应对各类新型信息安全威胁。欢迎有兴趣或有需求的客户及伙伴联系我们,获得作品预览,洽谈采购及商务合作事宜。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