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会议与涉密活动的管理

在政治领域,涉密会议和活动相关信息的不当泄漏,可能会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当然,亦会影响到相关人员的政治生涯。在商业领域,涉密会议和相关活动如果造成重要信息的不当泄露,会导致核心竞争力丧失甚至重大商业计划的失败。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信息保密培训专员董志军表示:政府机关和军队在涉密会议和活动方面管控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商业领域的情况则参差不齐,重要的涉及国家秘密的行业,以及一些外企,对会议和活动的保密非常重视,民营企业 目前仍停留在技术排差窃听设备的较低层面,普遍的管理水平尚待提高。因此,我们所有人,都很有必要学习国家机关的涉密会议及活动管理知识,并将相关的精神理念应用于实际工作环境之中。

法规及定义

保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主办单位应当采取保密措施,并对参加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提出具体保密要求。”这一规定,明确了涉密会议、活动主办单位的保密责任和工作要求。

涉密会议,是指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召开的,议题、内容或者文件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涉密活动,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和重要涉密单位组织的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活动。例如,接待国家领导人、涉密科技实验、重大案件侦破、军事演习等。

保密管理原则

涉密会议、活动应当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涉密会议、活动各方的保密管理职责。

  • 主办单位应制定保密工作方案,根据会议、活动的主题、内容或文件资料涉及国家秘密的最高密级,及时确定会议、活动的密级,对参加人员提出保密要求,明确专人负责督促落实。
  • 承办单位要按照主办单位要求,提供安全保密的环境、设施和设备,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明确工作人员的保密责任,要求其做好保密保障服务。
  •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保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密技术服务保障

保密措施

  • 严格参加人员审查。根据会议、活动涉密程度和工作需要,确定参加人员范围,审核参加人员资格,登记参加人员姓名、单位、职务等情况。
  • 严格涉密载体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管理规定,对涉密载体在制作、分发、存放、回收、销毁等各个环节,落实保密管理措施。
  • 严格场所设备检查。使用的扩音、录音等电子设施、设备应经安全保密检查检测,携带、使用录音、录像设备应经主办单位批准。
  • 严格保密要求要求。参加人员妥善管理涉密文件、资料和其他涉密载体,不得擅自记录、摘抄、录音、摄像,不得擅自复印涉密文件、资料等。
  • 严格新闻报道审查。应严格采访报道的保密审查,接受采访或公开报道应当经过批准,凡涉密信息未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批,不得公开宣传报道。

更多注意事项分享

会议和活动往往会牵扯到很多单位、部门和人员,很多的机密物件,有的人主观上可能没有窃密泄密的恶意,但是却会有相关的行为,究其原因,有些人特别是职场新人的保密观念严重缺乏,这就对相关的负责人员来讲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应该永远不要嫌多地向参会单位、部门的领导强调保密的重要性和要求,亦要和相关人员讲解保密措施的必要性,保密制度遵守的必要性。说到底,搞会议和活动时,领导不仅自己要提醒其他相关领导注意保密,更要让其下属人员注意保密,很多干活儿的下属们真不懂,搞出事儿来了领导变得很被动。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网络安全与保密意识教育领域的开拓者,我们帮助众多知名企业提升员工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信息保密意识及合规守法意识。我们不仅有大量的安全意识培训课程素材资源,也为客户量身定制培训内容,欢迎有类似需求的客户联系我们,洽谈业务合作。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18206751343
  • 微信:18206751343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QQ:1767022898

对外交流和宣传保密

信息公开和信息保密是一个对立的话题,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这个“度”其实没有很好的标准,特别是很多单位信息的密级定制还处于“人治”的阶段,这时工作人员都得记得工作红线,即只公开该公开的,只公开经过批准的信息,宁可保守些,慢一些,也不要过于激进。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安全保密培训专员董志军表示:很多领导、同事和下属有时会忘掉保密事项,不经意间要求您将本该保密的信息给公开,这时,您不仅要自己立场坚定,也要提醒和规劝相关人员,毕竟一旦出现泄密事故,受到惩罚的会是大家,即一连串的相关人员。

简单说,不管您是为国家、为党为民而工作,还是为投资人为客户、为老板为经理而工作,您都得记住,要站在更高层面考虑信息披露和信息保密,不要图一时的欢快而忘了保密事项。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相关的国家规定。

信息公开与保密相关法规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在公开信息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进行甄别鉴定,以确认信息是否应该公开的整个行政活动过程。

保密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刷、发行,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网络及其他传媒的信息编辑、发布,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新闻出版保密规定》第十五条规定“个人拟向境外新闻出版机构提供报道、出版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军事方面内容的,应当事先经过本单位或其上级机关、单位审定。向境外投寄稿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对外提供资料的注意事项

对外提供资料只能是组织行为,任何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涉密资料。确需提供资料的,必须事先进行保密审查,报请有批准权的机关批准,并进行脱密技术处理。确需提供涉密资料的,应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要求其承担保密义务。

信息发布中的保密原则

对外交流和宣传保密管理工作,要坚持贯彻“既保守国家秘密,又利于对外交流正常进行”的方针。必须坚持“涉密不发布,发布不涉密”“一事一审,先审后发”的原则,实行保密审查、备案制度。

外宣与保守国家秘密的冲突

在对外交流和宣传报道的公开性、时效性、真实性与保守国家秘密发生冲突时,必须以保守国家秘密为原则。

对外宣传报道

国家和上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本单位涉外活动的涉密内容、本单位的工作秘密和商业秘密,以及其他不宜公开的重大事项,不得公开宣传报道。

先进行保密审查

对外宣传报道需首先进行保密审查,未经保密审查批准,不得公开宣传报道。

删节、改编、隐去

对外交流与宣传报道中涉及国家秘密,但又确需公开交流与报道的信息,应采取删节、改编、隐去等保密措施,首先进行审批,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进行公开交流与宣传报道。

经机关、单位审定,个人拟向境外新闻出版机构提供报道、出版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军事方面内容的,应当事先经过本单位或其上级机关审定。

个人发表文章

个人向新闻出版机构投寄稿件和作品,要严格执行《新闻出版保密规定》。投寄的稿件和作品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内容,也不得涉及机关、单位的工作秘密或商业秘密。稿件和作品凡是涉及本机关、本单位以及本行业、本系统业务工作的,在投寄前,要进行保密审查,自己无法把握时,要请本机关、本单位有关部门、主管领导或保密工作机构进行保密审查。

总结

不管是搞新闻、搞宣传、搞文创的,都要有很强的党性和保密觉悟,一般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也要记得不要转发和评论不当消息,要坚持主旋律。在商业领域,没事儿不要在社交网站上发表工作相关信息,也要防止在亲友面前口不择言,被不当录制和转发。这些都是有很多现实教训的,希望能给我们职业人员以警示。

多年来,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全民的网络安全及保密意识提升,我们帮助众多知名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保密意识教育,我们有在线的信息安全学习系统,以及大量的课程资源可供选购用于内部培训。如果您有兴趣了解更多,欢迎联系我们。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18206751343
  • 微信:18206751343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QQ: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