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大安全

big-security
大数据不仅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热门词汇,更是目前信息化领域关注的创新技术焦点。

将信息系统应用于业务创新之时,不断产生的大量数据给传统IT管理带来挑战,特别是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有效利用,让IT重回业务创新流程的核心。IT初期建设之后的优化和改进在大数据时代朝气蓬勃,同时,如何有效利用大数据,将老旧的、不合时宜的、维护成本过高的信息系统顺利迁移到新的应用平台上呢?如何将安全威胁隔离出来呢?这是不少关注信息安全的IT管理者的头等大事儿。

通常关键性的行业如互联网、通讯、金融等领域拥有海量的数据,信息化程度也很高,性能问题不能一直靠简单增加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带宽来解决。高可用性的需求也时刻要求我们避免系统故障和停工时间。有效预知未来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则是大数据时代最大的安全研究课题。

信息安全技术派可能喜欢搭建强大的信息系统来监控和侦测各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大量的条件设定,以便能通过使用大数据来实现我们所期望的大安全,进而让各类安全威胁能够被自动识别、预知、报告和进行高度关联式的响应。

偏执的信息安全技术派简单地将大安全想象成Hadoop版本的SOC,这不免有些天真的可爱。因为对于业务来讲,关心的更多的是界面和功能,对后台的深层次的技术东西,比如是用IBM,还是HP或Oracle的平台,业务部门的兴趣不大。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大数据安全观察员James Dong说:实际上,在后台技术方面,他们更愿意交给IT人员来做决定,当然业务部门的要求也很有道理,系统最好能够有很好的扩充性,以便满足业务不断发展的扩张的需求,此外便是价钱要合理,而且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儿。

那大安全如何办呢?信息安全关乎业务安全,这可是不能打折的。但是在业务眼中的信息安全是什么呢?防病毒防黑客?远不是。业务持续运行不中断,或意外中断后能快速恢复?有点道理。更重要的一点儿,业务安全期望IT安全的目标和战略能够满足到业务的目标和战略实现。

说到信息安全目标和战略,便是大数据时代大安全应该积极与其保持一致的,这不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来点虚妄的理论。在实践方面,大安全当然要跳出IT的思维圈子,也不仅仅是将传统的物理安全、生产安全、职业安全等纳入进来。

大安全,之所以要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把安全做大的同时也是在创新,在安全创新方面,我们要想业务所想,急业务所急,细化业务安全目标与职责,通过大数据系统来驱动业务安全的实现。强化业务风险识别与监管、内控与合规、公司治理、防内幕交易、防腐败……

大安全不是搞一套监控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而是将安全理念和安全控制内置到业务流程之中,比如在关键业务信息系统的审批和流向之中加入必要的控管措施,防止专权或渎职、防止太过于保守和太过于激进等等影响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安全隐患。

要让大安全得以成功实施,需要较多的沟通协调和人员培训。这是一项大工程,每家公司都不一样,所以需要量身定制的大安全培训解决方案。使用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的信息安全培训解决方案,客户可以获得物超所值的精致实用的而且贴身可靠的安全培训产品和服务。

移动分析、大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

几天前,我在京城转悠,在拜访客户的间隙,本想近距离观赏近年来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却随缘地参观了一个“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说来真是有幸,我看到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中的大量创新,真的很为这些创业先锋们感到自豪,也为能生长在这个剧变的时代,享受着科技工业带来的文明硕果,并与技术极客们近距离接触感到无比的兴奋。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高科技创新资源大都集中在一线城市,这里有其它地方难以比拟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移动互联网领域当然也是如此。而昆明,显然并非高科技领域内多数年轻人的理想创业场所,这里虽然有清洁的空气,但却远离一线城市,好在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并非“高科技”。

当然,在展会上,我看到了不少的移动应用,也看到一些大数据和安全相关的产品。这是一个移动化的时代,也是大数据的时代,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无疑就是海量移动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利用了。我在好几家移动广告平台的展台前驻足参观,看来基于移动用户行为分析的产品是一个行业热点。不过,由于信息安全的职业敏感性,我立即想到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这个问题,在看到“无埋点采集”、“全数据采集”、“永不停歇的数据马拉松”等宣传点后,我不由得担心起来。

对于商家来讲,当然移动用户的数据越详尽越好,因为这样更容易掌握用户行为、制定适当的定向营销策略并以此获得最大的回报。对于移动用户来讲,如果这些个人的使用数据交给商家用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倒也是一件好事儿。可问题是事情往往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专门靠移动用户的数据来赚钱的商家,显然不会只满足于改善产品和服务,“数据就是黄金”,他们要把这些数据的价值最大化,买卖这些数据便是毫无疑问的行为了。

如果我的移动使用数据中隐去了个人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账户卡号等,那我可以高枕无忧地使用移动应用或移动计算。相反,如果厂商手中的信息有我的姓名、联系方式、账户卡号等等,我最担心的肯定是被广告骚扰、甚至各种有针对性的诈骗。

现在您已经知道了我的担心,如何破解呢?其实我们国家早已经有了多部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断有新的法规出台,它们普遍都规定:只有去掉了可识别性的信息,数据才应该被使用。“可识别性的信息”,我的理解其实就是可以区分出不同的用户身份,用来追踪到个人联系方式和的信息,以及一些个人证照信息。

法律法规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法律法规也可能不被遵守,甚至遭到践踏。数据犯罪集团可以用各种借口来采集过多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利用,而终端移动用户,可能只是两眼一抹黑。

其实话说回来,如果移动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和维权意识足够强烈的话,数据犯罪集团显然会有所顾虑,毕竟法律法规还是有一定的震慑力量的。

如何让移动用户有足够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和维权意识呢?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教育培训。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出品了多部移动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教程,也有针对商家和企业级用户的培训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我们能够让员工们知道为什么要保护客户的个人信息,以及保护客户个人信息的工作实践。我们也能在移动计算和大数据时代,不触碰法律红线,借助海量的用户数据,获得业务的持续增长。

欢迎联系我预览这些课程资源,当然也欢迎您联系我洽谈更多的业务合作,或只是聊一聊这个话题。

董志军

手机:18206751343

微信:18206751343

邮箱:james@securemymind.com

QQ: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