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应该避免数据泄露

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使很多病人无法享受到正规大型医疗机构的专业服务,这和我国人口基数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密切相关,相信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通过简单发布一些政策进行医疗制度改革就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必将衍生出黑市对病患医疗信息数据的旺盛需求,客观上讲,因为病患的医疗数据在医疗保健产业链中有着重要的商业价值,所以难以避免的,病患医疗数据安全事故仍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并且可能会严重到影响患者对医疗机构保障病患信息安全的信心,进一步影响到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长远进步和科学发展。

早在2000年之前,美国已经颁布了旨在保障病患信息安全的健康保险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 (HIPAA),在崇尚个性、注重私人隐私保护的国家,病患的隐私数据保护更是信息安全工作的重点,当然立法和行政监管机关不能无所作为,医疗保健相关产业必须在病患数据的保护上进行必要的投入和实施足够的安全控管措施,以证明其对法案的遵循。

尽管我国的隐私保护文化背景以及医疗保健制度同美国有较大的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医疗信息化大趋势让患者不得不担心个人的病患信息,孕妇在医院检查之后立即收到各类妇婴产品推销联系电话的事件已经让社会大众开始逐渐苏醒和觉悟,等级保护等法规和医疗信息安全保障的相关规范也越来越多开始落地,医疗机构的信息科技总监、经理和主管们现在不得不开始关注患者数据保护问题。

好在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国内卫生保健监管机关颁发的信息安全工作指南可以学习和参考,所以总监经理们的工作似乎并不太难,可问题在于不能只靠总监经理们来保障信息安全,反而落实这些患者数据安全保护法规政策和规范的具体工作多由一线员工和相关服务商来完成。

现代医疗行业专注于核心的竞争力,将部分非核心专业流程进行外包早不是什么新闻;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和维护往往更是交由专业的IT系统集成商;协同合作使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数据交换、分享和传输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我们将这些医疗系统相关的供应商或合作商统称为第三方。部分第三方组织也同样需要遵守医疗信息安全相关政策和法规,但是并非全部,这就需要医疗组织加强对第三方安全资质进行鉴别和筛选,但是这些表面工作只能起到表面效果,而真正需要强化的安全控管核心是加强对第三方组织保护数据安全实践的审核及监控。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的安全分析师James Dong说:“无疑,在合约层面要求第三方依照法规要求对病患数据进行适当的安全保护、对第三方人员进行数据安全保护的意识培训和工作监督,审核第三方对病患数据的安全使用和保护情况等等是对第三方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而在病患数据泄露防范方面,来自医疗机构内部的安全威胁要远大于外部,多数内部威胁并非医疗从业人员即内部员工的主观过错,但是仍然是人为错误。实际上,最近的一份病患数据安全分析报告表明:医疗保健行业面临的最大数据安全威胁是人为错误,无可争议,解决之道是实施各类安全控管措施来防范人为错误。

我们通常知道的防范人为错误的方法包括在技术层面设置防呆防失误控制,在医疗数据安全的保障方面的实例便是设定医疗信息系统用户超时无活动自动退出登录,开启电脑终端屏幕自动锁定等等,以防止员工在短暂离开座位前忘记锁屏而给他人窃取病患资料的机会。

在流程管理方面,大中型医疗机构往往都有相对健全的作业流程,问题是这些流程需得以生效,必须得到流程的用户即医务工作者以及患者的了解和认可,这一点,只能通过有效的数据安全保护培训来实现。

通常人们赞同对医务工作者进行必要的患者医疗数据安全保护相关的培训,但是认为对患者即客户,似乎没有必要。这是一个认识误区,简单问一问,如果患者不经意自爆病患信息或恶意泄露其他病患的数据,造成不良后果,医疗机构能摆脱干系么?当然不能!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数据安全意识培训还有一个好处是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让患者了解到医疗机构重视他们的隐私保护,进而增加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政策法规的制定和颁发往往要落后于科技创新的发展速度,如果安全工作流程的核心精神和思想理念得不到有效的沟通,那么数据安全保障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亭长朗然公司的James说:“医疗保健行业也面临移动化的趋势,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病患敏感信息也成为新的安全关注焦点。”的确,云计算和移动网络应用日益普及,优势尽显,医疗保健行业要紧跟时代变迁进行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创新,同时更要敢于突破和超载基本的法规要求,建立和不断完美保障病患数据安全的最佳操作实践。

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加强同第三方、内部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数据安全意识教育培训,方可有效防范病患的隐私数据泄露。

无需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近日,海外安全技术极客Dave Aitel发表博客称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是在浪费金钱,他的主要观点是靠人力无法有效阻止网络钓鱼和社交工程攻击,只能靠技术手段。

这篇文章引来了不少观众的关注和回复,当然几乎所有观众都不苟同他的观点。

我们可以理解Dave Aitel这篇文章的意图主要是为了让人们强化安全技术控管能力,然而要强化安全技术控管,首先要让实施安全技术的员工们认识到组织环境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措施来降借这些安全威胁可能带来的风险,难道技术人员们天生就拥有这些必要的认识和掌握了相关的安全技能,不需要学习也不需要参加培训吗?显然不是的,无法将技术人员对安全的认知同安全技术措施如防火墙和防病毒系统的使用划分出来。

实际上,我们从安全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问题,技术人员往往希望通过技术来解决问题,进而彰显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对组织的贡献能力,这是很积极的想法,并没有什么不正确。问题只是技术人员在组织内往往站立的角度并不够高,无法从综合全局来深挖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和采取适当的战略决策选择,所以当技术人员看到安全管理层在对最终用户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时,往往会觉得通过简单的技术手段便可以实现安全意识培训所想达到的控管目标,然而员工并非机器,他们不可能像电脑系统一样能够接受技术人员的指令操控和摆布。

除了安全技术服务人员以及使用这些安全技术的最终用户都需要接受适当的操作使用培训之外,安全控管措施并非仅限于技术,实际上我们查看ISO 27001国际安全管理标准,更多的是管理方面的安全控制措施。亭长朗然公司的安全管理专家Bob Xue说:安全技术手段也需要在正确管理和指导之下实施,没有适当的评估、规划和组织,没有基本项目管理的技术系统实施是无法想象的。

假如你是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就拿防火墙这个或许是你最熟悉的控管措施来说,配置策略和规则的依据从何而来?当然按照保障业务安全的需要,而不是技术人员的主观想象,要搜集这些需求肯定要进行相关的沟通协调吧,想想如果没有基本的安全访问控制理念的业务负责人说“来开你的防火墙别挡道”,你将如何应对?要实施防火墙的新规则,你总得找个适当的时间吧,想想如果在业务运行的关键时刻你却搞瘫痪到了防火墙的配置规则,被领导大骂一顿,你是不是该学习学习变更管理控制的基本安全理念?你可能觉得这些基本的理念人人都有,细想相这些基本的安全理念在你初入职场之时有概念吗?

你上了防火墙后不久,就有技术水平稍厉害的员工不认同你的出发点,认为你不是想进行保护而是想限制,于是悄悄启动了其它不安全的外联措施,或找歪门邪道手段穿越了你的防火墙,你是外加一台外联监控系统省钱呢?还是升级成更高档的防火墙省钱呢?还是同那员工及经理好好聊聊安全,让其心服口服不再尝试各类可能的“越狱”措施而省钱呢?

再说说密码安全,你可能觉得启用复杂密码策略是一项不错的控制手段,更能防范黑客的暴力猜解,然而你能不同最终用户沟通就启用,然后搞得用户怨声载道报怨无法设置密码吗?你愿意让复杂密码被用户写下来,贴在电脑边或记录在桌面一个文本文件中么?对这些最终用户进行简单的密码安全培训省钱呢?还是统统加置硬件令牌省钱呢?再进一步,如果用户随意丢弃硬件令牌,是不是再换成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更省钱呢?

再举一例说说数据安全保护,立项上马数据泄露防范DLP系统吧,确实对重要的数据保护有必要实施一些技术措施,然而是不是上了透明的安全加密系统让员工在不知不觉中使用重要文件就可以了呢?DLP不要调整一下以适合组织的员工使用环境和习惯吗?倘若你的公司在紧张准备标书时,一个电话来了自称是“客户”的家伙问了问你公司的标底,接电话的员工不敢得罪“客户”,乖乖报上价钱,那你是否要弄一台电话版的DLP,用来识别语音入侵呢?如果那员工将关键的报价数据牢记于心,在回家的半路上泄露给为竞争对手工作的老朋友,那你是否还要上一套机密文件内容记忆消除装置呢?还是通过简单培训员工的安全保密常识更省钱呢?

黑客级的安全从业人员喜欢把玩渗透测试,应该知晓现今意义上的渗透测试远不是使用扫描软件找出漏洞然后溢出系统拿到权限或SQL注入拉出记录这么简单了,除非客户真笨到基本的安全加固措施都未到位,比如那些都不知安装关键的安全补丁的安全小白。实际上,更多的安全渗透测试攻击人员开始关注“社工”即社会工程学在渗透测试攻击中的作用。社会工程学攻击往往是黑客利用人类的一些天性特点,比如好客心、好奇心、同情心、虚荣心甚至贪婪欲望等等,来骗取受害者的信任进而获得有价值信息,或也有加上其它的攻击手法如钓鱼网站或传输后门程序等等来达到控制终端的目的。要帮助用户克服人类天性的弱点,要想通过技术手段显然有些离谱——还不如让心理学家来更为专业。

简单说,组织上下所有员工都需具备基本的安全认知,只有这样,方可在安全管理相关事务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安全技术控措施方能得以顺利实施和发挥效力。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的安全顾问James Dong说:要有效防范各类安全威胁和降低业务所面临的安全风险,无疑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培训,以便能有效识别那些安全威胁,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掌握防范安全风险的必要技能。有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方面是赞扬小牛的勇气和胆量,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小牛对安全威胁即老虎的正确认识不够,组织内多数员工在技艺高超的黑客面前又何偿不是小牛对猛虎呢?

网络安全技术人员不会为组织内其他员工的不安全网络使用行为负责,正如整个组织的安全并非仅仅是安全职能服务部门的职责一样,安全应该渗透到组织内的各个工作流程之中。所有安全控管手段的实施者和受影响者都离不开人员,人员如若没有适当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手段就成了虚无飘渺、无法在组织中落地的空中楼阁。

简单总结说:使用技术控制手段是人类的安全行为中典型表现方式的一种,而安全的行为源自对安全的正确认知,正确的安全认知又源于适当的安全意识教育培训和学习。在组织内部实施安全意识教育,不仅不是在浪费金钱,而是通过使用较少的资源投入来帮助提升其它各类安全控管手段的效力,和弥补这些安全控制措施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