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员工安全意识降低网络安全风险

云计算和移动化让传统的网络安全控管边界失效,同时也激发了诸如零信任之类的网络安全架构方面的创新,不过尽管如此,创建漏洞的员工们依然是网络犯罪分子突破组织安全防御时的好朋友。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研究专员董志军说:尽管技术型的安全保障很重要,但是在保护工作单位的信息免受各种形式、规模和动机的网络犯罪分子侵害时,员工仍然是安全防线中最薄弱的环节,是木桶中的最短的一块儿板子。

坚定的网络犯罪分子定期通过复杂的网络钓鱼攻击,诱使粗心大意的员工们上钩,通常采取以下破坏安全性的伎俩:

  • 禁用、避开或越过安全管控措施,例如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等等。
  • 从可疑网站下载文件,这些文件会将恶意软件安装到电脑、平板和智能手机等计算设备上。
  • 单击来自陌生或危险域名的网络钓鱼邮件中的恶意链接。
  • 打开包含启动恶意代码的电子邮件附件。
  • 回应仿冒的请求,将重要的信息,比如账户、密码、战略、机密等合盘托出。
  • 误认为受到了上级或供应商的指示,将款项电汇到骗子指定的银行帐户。

以上网络钓鱼的风险非常普遍,我们通过各类媒体,经常都能看到类似的事故。组织需要唤醒员工的安全意识,以更加了解风险并更加警惕保护数据和计算基础架构。以下是针对员工们的安全意识计划宣传方案建议。

实施计算设备使用政策

传统上,由于国内缺乏透明的法治环境,很多企业机构也以“人治”为主,造成员工们不知道哪些信息系统使用行为是应该的,哪些不是,进而给网络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为防止因员工无知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在政策层面,各类型的组织机构应该:

  • 制定可接受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使用政策。这是为员工们使用信息系统指定一个大的方向,政策应该指定哪些行为是可接受的,比如鼓励员工报告可疑的消息;也应指定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比如禁用安全程序或发布不法消息。
  • 确保该政策内容包括关于密码分享的禁令。有些小团队为了协同工作而内部分享密码,这种情况早期很普遍,因此带来不少的安全隐患,必须有政策禁止密码分享,这是提升安全,让员工们担负起保护账户的原则。
  • 让每个员工和承包商阅读并签署政策。如同保密协议一样,信息设备使用政策也需得到签署,以表示员工们对此的认可和承诺。
  • 告知违反政策的行为将记录在人事档案中,这将成为绩效评估、计算奖金、晋升事项和解雇理由的因素。这是确保政策执行力的关键措施,否则人们将会忽视规则,以及网络安全要求。

举行安全意识活动

只靠员工签署信息系统使用政策并不足够,很多员工可能并不会认真地阅读文本,也可能不会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精要,也有一些员工可能会在实际工作时忘掉或者不能将政策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因此,要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各类型的组织机构应该:

  • 提供安全意识知识内容。可以自行创作编写,也可以采购专业的网络安全意识作品,包括动画视频、宣传图片和电子课件等等。
  • 让所有员工和供应商每年都参加安全意识刷新。每年进行安全意识刷新,以防止遗忘,并紧跟安全威胁态势的发展,为确保学习质量,需要进行知识能力的考核。
  • 定期沟通讲解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使用中的安全风险。安全意识沟通需要长期不断地进行,以让员工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也促进组织机构的安全文化建设。
  • 讨论和分享组织内部和行业发生的安全事件,并从中汲取教训。从安全事件中汲取教训是防止类似网络安全事件再次发生的关键措施,分析安全事件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升安全意识。
  • 定期通报对可接受的信息系统使用政策的审查结果。没有检查,没有衡量,就没有效果。定期检查员工们的安全表现,检查计算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等等,并进行通报,奖励做的好的员工,带动良好的网络安全文化氛围。

将供应链纳入安全意识计划

现在,大多数组织都允许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有限地访问他们的某些系统。供应商安全管理不当引起的一些安全漏洞,被网络犯罪分子使用获取访问权限的事件偶有发生,需要引起重视。因此,组织机构应鼓励或坚持其供应商和分销商应执行降低安全风险的计划,其中包括互相检查常规的安全控管措施和对供应链相关部分进行安全意识沟通。

进行年度安全意识审核

组织应进行年度审核,以向管理层保证安全意识计划在最大程度地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和数据泄露风险方面的工作。审核范围应包括对以下内容的审查:

  • 违反可接受使用政策的情况。
  • 适当和不当访问系统的统计。
  • 员工发现和报告安全事件的情况。
  • 安全意识培训活动的参加情况。

唤醒员工安全意识是一件长期而琐碎的工作,不仅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沟通素材。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精心创作了大量的网络安全意识宣传培训作品,包括电子课件、动画教程和宣传图片,欢迎有兴趣、有需求的客户及合作伙伴联系我们,进行作品的预览和采购。

信息安全意识弥补安全“技术控”的软肋

在理想的情况下,各种安全问题都可以被安全技术控制措施解决,“技术控”们对此深信不疑,甚至屡次碰壁后,仍然不甘心,只怪用户们“不懂技术”。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研究员董志军说,在职场中,几乎所有人都希望受到重视和认可,技术人员更愿意别人承认自己的水平高超。技术有没有效?当然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社会是复杂的,对人类安全地使用信息的过程进行成功的技术管控,前提在于管理层及用户得理解和可接这些技术管控措施。这个前提,就是“技术控”们的软肋,很多技术人员对此不服。关于这点,搞技术出生的安全管理人员会有深刻的理解。如果有人夸张地宣称“技术无用论”,那么很多技术人员就很容易被激怒甚至进行不客气地还击,就如同当着他们的面,说他们的技术水平很差劲,他们一定要较劲一番一决高低。

基本上,主流的信息安全控制技术可以抑制和扼杀自动化的攻击技术以及反制安全控制技术,尽管可能在速度方面稍稍迟缓,毕竟这是一个不断博弈和发展的过程。不过,对于非自动化的攻击和反制安全控制,比如针对人类弱点的恶意利用、定向攻击等等,主流的安全控制技术就显得很乏力。“人类的问题太复杂!技术是给懂技术的人使用的!”技术控管人员们只能找个借口,找个台阶下。其实这真不是纯技术的问题,当然不能纯靠技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靠人脑来发来的攻击,当然要靠人脑来防御。现在,业界越来越多地将人类视为信息安全防御中的薄弱环节,并且攻击者开始更喜欢利用诸如贪婪、好奇心和对权威的尊重和盲从等人为因素。

信息安全环境中的人类行为问题被认为是信息安全意识教育问题。因此,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向观众传播安全知识,以期改善行为。信息安全领域的安全专家倾向于告诉人们他们认为应该知道的安全知识。从军事对抗理论中就知道,知识就是力量,掌握先进攻击理论和方法的技艺高超的入侵者,很容易对手无寸铁尚未开化的平民百姓发起杀戮,如同现代世界训练有素的铁警战士开着坦克、端着冲锋枪穿越时空,冲入原始社会群落中收拾那些无知无畏的抗击者一样。

因此,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向民众传播最新的安全知识,以期民众的安全“脑力”更新至适当的防御和抗击水平,进而获得安全表现和行为方面的改善。因此,如何大规模快速地将大众进行安全知识武装到最新最强,如何利用技术辅助人力,使用安全领域的知识来改进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才是取胜的最关键措施。这就是安全意识技术,即借助技术的力量,来提高安全意识普及的有效性和效率,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安全风险通信、构建安全意识知识和平台,这是一门具有伟大目标的新型交叉学科。

信息安全宣教平台的一项关键功能是进行安全风险沟通,这是一套系统性地评估受众水平和需求、个性化定制安全意识学习课程内容的方法。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一方面利用安全意识教育来补充技术控管措施的不足,同时利用安全技术的“自动化”功能来提高信息安全意识。欢迎有兴趣了解更多,或有安全意识宣教系统使用需求的客户及合作伙伴联系我们,深入洽谈合作事宜。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