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组织内部推进信息安全的方法

即使在偏僻的乡村,年轻人也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进行联系,甚至连传统的农林牧渔行业也感受到利用信息系统可能带来的巨大产业变革。信息越来越成为大多数组织的生命线,它们可以存在于多种形式,比如物理的纸质文件、电子文件或数据库记录,当然还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会谈和电话之中。

不容质疑,信息和信息系统赖以运作的基础架构和应用平台需要得到适当的安全保护,于是,我们在终端部署了防病毒、个人防火墙、客户端安全等措施,在网络层面实施了网关安全、接入控制、入侵防范等系统,在应用层面进行了系统加固、内容过滤,数据库安全等技术,并且建立了帐户管理、资产管理、漏洞扫描、补丁管理、风险评估、桌面检查、渗透测试、日志分析、审计认证、应急管理、灾备计划等等安全管理流程……

在加强技术控管和流程优化的过程中,我们忽视了一样关键的要素:人。时不时媒体曝光不少和人员相关的安全新闻,如:国字号企业员工贩卖客户资料谋私利、某公司员工在社交网络泄露公司机密,前员工入侵某企业服务器删除大量重要资料等等,这些都显示出,人员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无论我们建立怎样的安全控制措施,例如分级管理、访问控制,也无论我们采用何种安全原则,如最小特权原则、权限分离原则、强制存取控制和安全域原则,我们都需要让“人”来访问、操作、传输和处理相关的信息数据,而“人”是活的,甲系统的严格控制难以防范用户从开放的乙系统泄漏机密,对机密信息甲某能守口如瓶乙某却口不遮掩,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冷冰冰地像对待一项信息组件一样来设定“人”的活动,而是要倡导人性化,安全管理中的人性化最重要在让人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才安全,而不仅仅是该怎么做,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广泛应用、信息传播极为便利和快捷的今天尤为如此。

这里的“人”通常包括数据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继续分解可能包含保管者、创建者、传输者……实际应用中这些角色也在变化,通常所有者是数据所属的业务单元的负责人,保管者是信息系统服务人员,而使用者可能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

将数据保护的角色分开,便于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在保护数据和系统安全中所要担负的职责,了解了这一点,那些由于自己不慎泄露银行帐户、密码和认证令牌,导致钱款丢失的人们便不会轻易控告银行保护客户的帐户安全不力。

除了教育外部客户,最重要的还是教育内部员工注意安全,毕竟他们是信息系统和信息数据的主要用户,而教育内部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则需从新人抓起。

根据岗位的不同,新人一般要大约三个月到三年才能真正担当起工作重任,在这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边学边干,我们也要让新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安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成为“安全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两次培训或安全讲座可以达成的,信息安全专家需同人力资源培训部门确保新员工入职培训中设置有适当的安全课程,通过正式课程的学习,让员工明白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自己和部门的安全职责,公司的安全政策、标准、工作流程,可接受的安全行为准则,以及最佳的信息安全操作实践。

标准化的新员工入职信息安全课程培训并不足够,公司需要让员工将所学习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工作之中,而不同的工作岗位面临着不同的安全问题,对安全的具体操作实践需求也有差别,所以,还需要在岗位上进行安全意识和具体安全操作流程的培训。岗位培训通常需要员工所在部门的经理、主管、安全协调人员甚至老同事进行手把手引导,这也是新员工将所学的安全知识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的一个过程。

针对新员工的立体安全意识培训计划并未覆盖到全体员工,为了防范遗忘和懈怠,同样需要加强对老员工进行安全意识的刷新,此外,大部分的安全事件来自内部,而资深老员工的安全违规行为更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定期展开会对全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和考核非常必要,让安全培训活动成为常规流程,进而影响员工的安全行为,逐渐养成企业的安全文化。

除去正式的安全意识培训和岗位安全技能指导,非正式的安全意识沟通也至关重要,一份安全邮件通讯,随手转发安全新闻,简单的一句安全提醒,随意聊一聊安全观点……正是由于这些无形之中的日积月累,让安全观念得以传播,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让安全认知影响着组织、推动着组织文化向良性方向演进。

非正式的安全沟通还应表现在具体业务工作流程中,通常,在制定安全风险应对措施,或出现安全事故之后进行预防手段时,出于本能,安全负责人和专家们总在想该如何实施更强大的技术控制措施来防范用户犯错干些傻事儿或泄漏数据,往往忽略同相关人员的沟通,这一点在新项目的上马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安全专家常说,需要将安全嵌入到业务流程中,将安全内置到系统中,所以,安全要尽可能早的切入到新事业,新项目,新系统,新软件等等之中。

“前期,安全人员如果过于弱势,安全未被提入项目议程,或合理安全建议不被采纳,可能会造成后期事故频发,亡羊补牢尚可,但事后修补的花费要远高于前期防范的投入。”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安全顾问Alice说到,“相反,如果太过强势,则会造成团队士气低落,项目进展缓慢,进而可能丧失大好商业机会。”

在多数现状下,在一个新的业务流程创新项目中,安全人员往往不是项目的赞助人或负责人,即使项目负责方积极邀请安全专业人员参与其中,安全专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当然更有项目团队急于完成前期交付,而忽视、躲避或掩盖安全的情况。

能为众多项目的后期的安全事故负责的往往也并非安全专家,所以安全专家需要做的是让业务流程和创新项目团队明白安全的意义和目标,向他们分解安全职责,并且告知安全的通用方法,以及提供安全方面的专业智慧支持。

在获得了业务流程和创新项目团队支持的情况下,安全专家可以大有作为,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展示自身价值,此时要切记安全是在寻求平衡,过忧不及。过份的敏感,夸大安全威胁和可能带来的后果,甚至为了安全而安全,可能让业务管理和创新团队疲于同安全人员进行交流,由担心被拒绝、害怕受到惩罚,到一味逃避、消极放弃甚至强硬反抗,最终由于不敢冒险而失去难得的机遇,或者将安全扣上阻碍业务拓展的帽子……

综合考虑,得出结论:加强同业务流程创新以及项目负责人员的沟通,让他们明白基础的安全理念和方法,以便制定适当的风险应对决策,方是在组织内部推动安全的上上策,而针对运维人员,入职安全培训、岗位安全培训和定期的全员安全意识培训必不可少。

安全意识与钓鱼模拟的效果不佳

根据一份新出的报告,诸如安全意识培训和网络钓鱼模拟之类的传统方法对改善员工的实际网络安全实践的影响有限。

这项由网络安全联合会进行的研究使用了钛漾熙人工智能安全平台,对环宇范围内的万亿联网用户,包括“芯片人”、外星人、平行宇宙人等等进行了安全实践行为分析和数据汇总,检查项目包括:恶意软件、网络钓鱼、邮件安全、安全神经、以及其他现实世界中的攻击数据。

报告发现,尽管安全意识培训和网络钓鱼模拟活动可以让用户点击网络钓鱼链接的比率降低,但在组织级别或在实际生活中的安全行为,却没有明显的改观。此外,该报告还发现,模拟攻击和意识培训的过量还可能会适得其反,一年内经过超过五次八小时以上培训的用户实际上比未经任何培训的用户更有可能点击网络钓鱼链接。

网络安全联合会主席、首席全脑安全专家玛莎多娃说:由于近三分之二的数据泄露与人为风险有关,行业找到了真正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为失误。然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却不尽人意。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研究员董志军表示:人类是最复杂的,只要是人就会犯错。因此,长期以来,人为失误一直被认为是网络安全界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电商企业首席安全官表示:尽管该报告值得怀疑,但是要解决复杂的人为失误,不依靠传统的安全意识培训和网络钓鱼模拟活动,还能怎么办呢?有的人生来就很马虎大意,有的人事事小心警惕,一刀切的人员安全方案可以满足合规性和审计目的,但在降低风险方面仍然不够好。

随着“大脑芯片”原型的成功研制和人体芯片传入技术的成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日益明朗化。这些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现实了。雷蒙德·麦考利、麦姆兰、布雷恩、小川靖子、李学凌等数十名“芯片人”接受了网络安全联合会的邀约,成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虽然安全培训和钓鱼模拟似乎对单个用户的风险行为影响有限,但是在组织级别,整体风险暴露却发生了明显变化。例如,仿冒网站无一例外全部被“芯片人”识别。而在多种钓鱼模拟中,平行宇宙人却屡屡上钩,无一幸免。这种强烈的对比,让网络安全领袖们对智能安全芯片植入人体大脑,特别是平行宇宙人大脑的计划满怀憧憬和期待。

该报告中有些好玩的结果,比如关于密码安全,数据显示:使用密码管理器的用户比没有密码管理器的用户在“安全商”方面高出几十倍。再比如,爱清洁的用户比邋遢的用户在安全神经方面更显得平和;而女性比男性普遍更注意桌面安全,在离位时锁屏的习惯是男性的五倍。此外,在同一组织机构内部,如果有一些人拥有良好的网络安全思想和行为,特别是领导层,则可能传播给其他人,进而让全体成员拥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从社会学方面来看,这种人类思想和实践的传播,是文化强盛的表现。这个现象引导网络安全领袖们再次深入思考安全基因与安全文化在组织内的重要性,培育安全文化,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践行。

据称,网络安全联合会将对动物界进行类似的测试,不过有专家对此表示反对,质疑动物是网络安全研究主题的声音也不少。动物有没有思维能力,当然应该是有的,从那些乌鸦喝水的实验中可以知晓。但是动物有没有网络安全思维呢?要让它们学会使用网络先。如果组织机构盲目采用相同的安全意识培训,那这种培训投资的针对性就很弱,还不如国民基础教育、大众通识教育或廉洁作风教育呢。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了大量的用户安全意识培养教程内容和素材资源。我们通过互动内容和切合实际的培训场景来优化交互式安全课程,以同时满足共通的和特定的需求,以使安全意识宣教活动改变用户们的行为,进而帮助降低人员安全风险。如果您有这方面的兴趣或需求,请联系我们洽谈业务合作。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