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准入控制的挑战看安全博弈

尽管云计算和移动应用冲击着传统的边界网络安全,但是在内网安全控管方面的创新成果逐渐落地,特别是开放型的公共网络服务,即要面临网络病毒和黑客攻击等安全威胁,也深受实名网络使用监管的法规压力,于是便实施了各类型的网络准入控制系统。

除了特殊的行业如运营商,特殊的地点如酒店、机场或车站等等,普遍性的商业性公司对准入控制的接受度和使用情况如何呢?您的公司有对网络终端进行验证后才准许接入(准入控制)么?由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资助进行的一项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大型企业都已经实施了一定程度的终端准入控制。

终端准入控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范受到网络蠕虫感染的电脑终端自动感染其它电脑终端,后来结合身份管理系统可以帮助鉴别网络使用者,并赋予特定的网络信息资源访问权限。这同时帮忙解决了一个网络随便接入的问题,尽管有些黑客攻击方法比如ARP欺骗等可以突破简单的网络准入系统,但其控管价值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如果说准入控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安全防御功能的话,对内部网络中的设备和用户进行跟踪则实现了部分安全检测和响应的职能,您的公司有没有对内部网络中的设备和用户进行跟踪?亭长朗然公司的调查表明:有四分之一的用户确定知晓公司对他们的网络使用行为进行了监控,大多数都不清楚。《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公安部第82号令)明确要求互联网使用单位记录并留存用户登录和退出时间、访问的互联网地址或域名等等,这无疑也在法律层面推动安全管理负责人员强化员工上网行为监管。

公安层面出于社会安全的目的,而从公司层面,不能出现安全问题查不出始作俑者便由公司法人承担全部责任,再说,公司的资源首要目的应该应用于工作,所以,对员工的互联网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是合理合法的。

问题是这些做法不应该遮遮掩掩,应该和员工们坦然沟通,寻求双方的理解和支持。显然所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这些沟通显然是不足的。

需知:计算机信息系统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人们对安全的冷漠和无知。要想彻底改进计算机信息安全,最好的方式不是部署更可能多的技术解决方案,而是通过提高全体员工的计算机安全意识、培训和教育。我们制作了一部针对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在线有声电子课件,欢迎联系我们在线体验它。

使用国外信息服务的安全隐患探讨

一直以来,美国在IT领域内的创新引领全球,其它国家只有紧紧跟随的份儿,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亦是如此。不过,通常出于“国家安全”战略需要,不少国家都对美国IT公司的深度扩张表示忧虑。

海湾战争时期,美军通过安装后门芯片的打印机感染和破坏了伊拉克的电脑系统,伊朗核武器受到的Stuxnet蠕虫攻击更是受到了美国或以色列等国政府的资助。

不少IT系统设备天生存在安全漏洞,恶意攻击者和国外厂商可以轻松利用这些安全漏洞远程发送摇控指令,窃取机密信息数据、进行安全渗透攻击或实施破坏活动。

而“云计算”时代,美国可以仗着其创新科学技术和领先管理水平,提供极具价格竞争力的云计算服务。但是云计算有个最敏感的问题便是信息数据的远程存储和托管,相信这个信任问题在美国国家内部也有顾虑,但美国毕竟是信用体系相对发达的地区。

尽管国内已经在“云计算”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反映很冷淡,多数投资已经或即将继续“打水漂”。国家各相关部委早已经观察到国内本土“云计算”竞争力的不足,加之担心关系着“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成为美国云计算的用户,便开始出来相关信息安全法规制度,限制或禁止这些领域使用未经国家相关机构认证授权的云计算服务。

不过,即使不谈托管在美国云计算上的信息服务,金融、电信、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仍然使用着跨国公司及其国内代理商提供的大量信息咨询、系统集成和运营保障服务,跨国公司仍然很容易窃取到我国大量敏感信息数据。使用Google和Salesforce的服务更会让大量数据被存储到海外,进一步被跨国公司分析和利用。但是不使用Google便无法获取解决很多关键问题的信息,不使用Salesforce便会失去获得海外顾客的最佳网络渠道。

如果说种种对外资进入敏感领域的限制是一种国家保护主义的行为,我们相信也是政府出于无奈,又要扶持国内可信的企业获得足够的全球竞争力,又不能放开苛刻而低效的管制来提供崇尚创新与竞争的商业环境体系。

话说过来,即使这些真的对“国家安全”影响很大,我们也不可切断与国外的互联网络连接,更不能因此而拒绝使用国外的领先服务,否则无疑是类似关闭国门的愚蠢决策。信任是双方的,我们不信任他人,他人自然也不会轻易信任我们。人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我们的信息和进行分析,是为了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来赚更多钱,只要是合法的渠道,这无可厚非,我们不能怪人家,只能从内部开始加强安全保密防范。此外,我们如果想拥有足够竞争力,也应该向外资学习,如果断了外资和我们接触和互动的渠道,我们如何学习领先的信息数据搜集和分析技术呢?如何了解海外顾客的潜在需要,如何改进产品和服务,进而获得更多国际市场呢?

再让我们看一看美国如何帮助政府机构以商业企业保护机密数据信息,首先颁布了严格的《经济间谍法》,将窃取或未经授权获得机密敏感信息数据定为犯罪,这是法律保障体系层面。其次,美国政府强化对职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并力争将相关安全保密理念灌输给每位国民,这是在获得民众方面的广泛支持。

我国也制定了不少保密条例和信息安全法规,但是这些多数不被大众所知,只为少数精英阶层所了解。显然在不为大众所知的法规在被执行时会碰到困难,“有法不依”的关键原因在于普法教育不够。所以,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公司、家庭和个人层面,我们都应该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学习。

美国仍然把持着世界的经济秩序,我们不应该仅仅将中美敌对起来,而是要参与到世界秩序建设中来。只有敢于使用美国所提供的优质信息服务,才能有机会在国际秩序下争取和维护我们的权利,才能成为真正受到世界尊敬的大国。而信息安全,可能成为采用国外优质IT服务的政治顾虑,更可能会由于把握不好安全与政绩的平衡,而错过的发展和晋升的良机。

我们大可不必拒绝使用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服务,而是需要加强机密信息的保密工作。要想在享受全球最优质服务体验的同时,又能保护到国家敏感数据信息的安全,则应该从安全意识教育抓起。

managed-security-services-and-awar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