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IT安全意识可能造成巨额代价


CIO及IT总监经理们在制定IT战略计划时,会越来越重视IT安全问题,这是因为病毒、蠕虫、木马、恶意软件和互联网攻击日益猖獗,同时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客户对数据安全保护的要求也日益增强。

各类公司在保护自己及客户的安全上已经花费了相当数量的投资于软件、系统和策略上,然而安全链中最弱的环节却是一名又一名的员工,例如:

1.IT安全策略已经得到了更新,公司却并没向所有员工提供相关更新的有效沟通;
2.新入职员工并未得到充分的IT安全培训便开始访问机密数据;
3.对公司不满的员工离职了,他有许多关键系统的访问权限,然而没有人能意识到他对公司是一项威胁;

实际上,回顾近年来的系列黑客攻击事件,除了那些利用未公开发布的系统漏洞进行攻击的之外,剩余几乎所有的攻击之所以能成功,都和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有关。

而一项数据泄露报告也表明:尽管过去一年,黑客攻击造成的数据泄露事件大量曝光于媒体,然而报告分析指出主流的大规模黑客攻击并没有特别高超的技艺和手法,只要员工们遵守基本的安全实践,这类能够造成数据泄露的攻击行为根本无法成功。

那么除了防范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之外,为何说IT安全教育如此重要?

正式的IT安全意识教育计划对于保护公司的信息资产、公司职员以及公司的成功都至关重要,同时还可确保员工们了解他们的安全角色和职责。

同样,IT安全意识培训可以帮助公司对安全法律法规的遵循,每家公司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法规的监管,这些监管机构也会要求公司向员工、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提供正式的安全意识培训。

但是制定和执行IT安全意识教育计划并不容易,多数公司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时间来自己动手。它需要在整个公司层面多个部门和人员的参与,并且需要熟悉IT安全培训的专业技能人才。

信息安全意识计划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初级阶段是向全体员工提供一些安全资源,让他们知道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通常的做法包括发放安全宣传单、张贴大幅安全海报、提供信息安全壁纸屏保、播放信息安全Flash影片、发送安全意识期刊等等,这些初级的方法容易上手、操作也比较简单而且成本低廉,但是缺乏与员工的互动,难保员工的参与,安全意识效果无法保障也难以衡量;

2.中级阶段包括但不局限于初级阶段的做法,重点是新员工安全培训以及年度安全培训,让员工们在入职开始工作之时便能认识到公司的IT安全方针政策和作业程序并且每年定期刷新,以便他们了解到为了保护公司以及客户的安全,他们需要扮演的角色和所担负的职责,通常的方法是向员工们提供课堂面对面的培训和电子学习课程,这类方法往往需要专职的教员或优质的精心设计制作的课程,需强制员工们的参与,工作量大,成本也相对较高,不过,这类方式往往有较强的员工互动,员工参与度高,安全意识教育的效果也更好也更容易衡量;

3.高级阶段是建立信息安全文化,这时,公司往往有更高层次的安全意识计划需求,比如信息安全上升到公司的战略高度,公司的成功已经严重信赖信息安全,公司要确保遵守商业信息安全法律规章,公司安全方针政策的执行需要得到落实和强化等等,建立信息安全文化需要长久的努力,方法需要灵活多样,并且和公司其它商业工作流程紧密结合,比如将员工的安全意识学习成绩、安全行为检查结果与工作绩效及个人发展挂钩,对安全的意识和安全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奖惩措施,不断评估和改进安全意识培训方案等等,重点是不拘泥于形式并且坚持不懈,当然这种阶段的回报也是巨大的。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帮助信息安全培训处于各个阶段的客户实现更成功的安全意识教育计划。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积极顺应时代变化,专注于帮助各类型组织机构解决“人员”方面的安全风险,我们创作了大量的教程资源内容,包括安全、保密、合规等主题在内的动画视频、电子图片和电子课件,同时,我们拥有基于云计算的弹性学习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各类型机构快速发起针对全员的安全意识在线学习计划,进而修复安全防范体系中“人为因素的弱点”。欢迎有兴趣的朋友联系我们,预览课程内容和洽谈采购事宜。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微信: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走出安全意识培训的误区

如何才能确保安全意识培训计划的成功呢?不少员工安全培训负责人员经常扪心自问。

其实,不仅安全培训负责人会这么想,组织内的首席安全官CSO、安全管理总监和信息安全经理们也常常会反躬自省。的确,发起一些安全培训活动很容易,稍稍组织一些资源,便可在组织内部聚集一些人气和发放一些安全意识相关的培训资料。

然而这些并不足够,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的安全培训专员Alice Wong表示:要确保安全意识培训计划的成功,我们首先要清晰定义安全培训的目标及流程,安全培训不能脱离于组织的安全管理体系,每家组织都不相同,在安全管理层面表现为业务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业务对安全控管的需求都不相同,所以从市场上盲目购置标准化的安全意识培训资源如员工安全手册、安全便签或安全海报等等,企图利用它们来迅速普及员工的安全基础认知的想法是很拔苗助长甚至本末倒置的。

针对全何员工的安全培训不是终级目标,无疑只是一项安全控管流程,它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管理组织中关于人员对安全的认识,来降低业务所面临的整体安全风险水平。所以,如果组织没有明确的安全方针政策,先开发出来,没有这项安全工作的“最高指示”,盲目追随其它组织在安全培训上的做法显然是在东施效颦,只知其表,不知其里。

对比中外大型的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差距,首先我们会发现最大的差别在安全方针政策上面,这不仅是多数中国公司的短处,也是中国公司在全球化成长过程中的阵痛——即使源自中国的跨国企业也常常缺乏几句核心而简炼的文字。安全方针政策是公司在信息安全方面的价值观或核心理念,如果公司高层连这最基本的东西都未能制定出来并进行适当的发布,如何能让客户以及商业合作伙伴打消安全顾虑和放心进行商业交易呢?

然而公司最高层往往不是安全方面的专家,这些工作就要仰仗安全负责人员,安全负责人需要同组织最高层讨论和制定安全方针政策,并由CEO或Chairman进行签署,安全方针政策的措词除了核心和简练之外,直白和易懂也是很重要的。不要以为这些安全方针政策比较虚,它的确没有一台防火墙产品那样是台摆在那儿的能设置访问控制策略的实物,也不像一名保安人员那么活生生、礼貌而严谨地履行他的安全职责,但是它却为整个组织全体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指明了一致的正确方向。

相信千锤百炼出来的安全方针政策有着那些通用的员工安全手册永远都无法企及的战略高度,因为它源自组织的长远目标和商业战略。到此,高端的安全方针政策已经被安全管理负责人以及组织最高层所参透和理解,下一步便是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全体员工了解这些安全精华中的精华,实现安全理念至上而下的有效沟通不正是安全意识培训工作的重点么?现在让我们想想:从外部找几家安全培训服务提供商,让他们展示各自的拿手绝活,同时从内部找几个安全协调人员,让挑选一些厂商能提供通用的安全培训产品,而不从核心的关键问题出发,无疑都是在盲人摸象,急病乱投医。

将组织的安全方针政策与全体员工进行沟通的要点是落实,首先需要向员工明确的是方针政策是方针政策,不是实施细则,而多数大型企业都需要能够落实安全方针政策的各类安全实施细则,即如安全标准、作业流程或指南等等非常细化和明确的安全规范。通常,只要符合安全方针政策的精神,这些安全实施细则往往由具体的业务部门来负责进行开发和维护,但是也有中央集权式的大统一模式,比如那些有着众多几近“克隆式”的网点的业务单元,由中央下属的某个部门统一开发和制定安全标准及流程的优势在于规模效应和成本节省,不过缺点是缺乏灵活性、本地化支持和人文关怀。

其次,要告知员工组织的安全方针政策是必须要遵守的,然而仅仅遵守安全方针政策并不足够。航海靠舵手,方针政策是把握安全相关工作的大方向,而实施细则往往难以及时和全面地覆盖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安全问题,这时需要得到指导,无疑在进行分析和决策时,从常理上应该符合安全方针政策。方针政策较少更新,而实施细则应该根据安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当然调整的准则也应该依据方针政策。管理比较人性化和宽松自由的组织在制定实施细则时不进行单一标准化的限制,并给多种选择的可能,甚至允许在给定的选择之外按照常理自主决定。

不管如何,安全方针政策需要得到针对全员的培训,而具体的实施细则,则可根据组织和各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适当决定进行培训与否、培训哪些内容以及培训到何种程度。

在开发和签署了安全方针政策之后,组织的高阶管理层还要向全体员工展示对安全的承诺,这也需要有效的沟通——无疑通过全员安全培训来实现最为靠谱。

下一步,实现组织的整体安全不仅仅是高层的职责,员工们也不是听一听安全大讲堂或看一看安全培训教程就完事儿了,需要通过培训让员工们了解到他们所需担负的安全角色和职责,当然这些多数已经都在安全方针政策和实施细则如标准流程中得到体现。

现在,我们通过安全培训也让员工们理解或知晓了安全的基础和需要担负的职责,接着当然要让员工们同意或接受它们,在形式上需要让参训员工签署保密协议和安全职责需知等等。形式上的这些并不足够,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安全行为监管流程,定期检查安全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奖励积极遵守安全方针政策并为组织的安全文化贡献正面力量的行为,警示甚至惩罚那些故意蔑视安全方针政策、刻意躲避安全控管措施并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或造成大量业务损失的行为。只有当员工们了解并充分认识到组织在安全文化建设上不是应付检查做做样子的短期突击行为,自己的安全行为与组织的成功密切相关,更和自己的工作绩效挂钩之时,才会时刻将安全理念牢记于心,才会时刻注意去纠正不安全的行为,才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才会成为影响组织安全文化的积极力量,才能帮助组织建立和完善安全的商业环境。

没有员工愿意从主观上违背组织的安全方针政策和标准流程,但是也别指望他们会天生便能主动遵循这些安全方针政策和标准流程,多数员工根本没有安全的粗略概念或大致轮廓,除非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意识培训。如果员工未能获得必要的安全培训,则不能认识到他们所应担负的信息安全角色和职责,他们不仅不会为组织的安全文化建设贡献正面力量,反而会给组织增加基于人员的安全风险,进而给组织的未来成功持续运作埋下安全隐患。

最后,要注意的是,安全意识开始于安全方针政策的沟通、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文化教育,它并不会在此停留或结束,因为“活到老,学到老”,安全意识教育是永不停息的持续过程,也只有持续的培训过程才能改变员工的安全行为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