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治理中人的要素

相对于治理体系比较完善的跨国公司,多数国内公司在安全治理和管理方面比较混沌和混乱。俗话说:治乱世用重典。

负责公司信息安全的高管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严肃安全纪律,但是员工们又不是机器,管制太严可能引发消极对抗,管制太松又改变不了安全问题严重的现状。

说到底,多数信息安全问题不是技术控管措施所能有效解决的,要保障公司的信息安全最重要的是解决和人员相关的问题。

如同完善的公司治理一样,信息安全治理也需要“有法可依”,大的社会环境正从“人治”不断转向“法治”,公司要长治久安,保持业务持续性,也需从信息安全制度体系建设上入手。

而要依赖制度体系进行有效的信息安全运作,则需开发各级安全文档,高手高层的安全方针政策、相关的安全标准要求和以及最终用户可以参照的安全流程和操作指南。

为了让信息安全规章制度能够真正落实,防止“有法不依”的现象,需要在制定安全规章制度时认真考虑“人员”的因素,毕竟,实施或应用安全流程的是“人员”,安全流程也只有经过“人员”的参与操作之后才能达到其特定的安全控管目标。

不要让信息安全相关规章流程成为审计检查之后的一纸废纸,则需要强化流程与人员之间的互动,为安全策略和流程找一个负责人,或称所有者,通常是部门的主管或经理,负责维护流程的更新。而部门成员则可能是该安全策略或安全流程的遵循者,只需照章办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可能也需要创建和维护整个公司范围内通用的,以及部门内部所有的信息安全相关策略和流程,并且需要协调监管其它各业务单元和部门的安全作业流程和安全操作指南。

理顺了信息安全部门人员及各部门安全工作流程负责人之间的关系之后,则需强化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这其中重要的是安全观念的推广。安全管理负责人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意识沟通计划,包括对全体员工定期提供通用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以及协助重点部门和人员进行的基于角色类的安全培训,比如对于管理层,可能需要了解更多信息安全相关的职责,就需要特别的管理层安全意识培训,毕竟各部门的经理主管们除了保障自身的信息安全之外,还要担当整个所辖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而特别的部门,如保安部和IT部等等,则会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获得与职位和工作相关的必须安全培训。

可以通过必要的安全考试来测量员工们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和相关作业流程的掌握情况,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的信息安全顾问Bob Xue称:唯有员工们掌握了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之后,安全策略和流程方可被有真正理解,安全规章制度才能行之有效,安全治理工作也会随之顺利开启。

有了好的开端要再接再励,要让员工们接受这些安全方针管理和标准化操作要求,一方面,要强化审核,通过查看工作记录、审计系统日志、以及随机抽查检测,等等方法可以了解实施情况;另一方面,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激励措施,人是追逐利益的,给为信息安全建设工作有杰出贡献的员工以必要的奖励,适当惩罚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会让员工们在面临安全选择之时趋向正确的决定。

最后,信息安全治理也需要充分利用“人员”,创建员工们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的安全气氛,让坏人无处藏身,让不安全念头灭在萌芽,让安全风气得到端正,进而让不安全行为不得发生。

security-governance-and-staff

浅谈安全培训对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大量重要的数据组成“信息”,信息可能是机密的、敏感的、公开的或不足挂齿的。机密的或敏感的信息需要得到必要的安全保护,需要加以必要的安全控制措施,以防止未授权的第三方非法获得它们。

那么都有哪些必要的安全控制措施,该如何保护这些机密或敏感的数据呢?

首先,要找出重要的机密和敏感信息,不明确哪些是重要的需要加强安全保护的信息?那不就是一笔糊涂账吗?这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最基本的方法呢!举例讲,银行的产品信息就是可以公开化的、但银行客户的帐户信息应该是敏感的、而客户帐户的密码或令牌就是机密的。我们要把所有的数据类别都找出来,包括纸质的和系统中的,然后按照对业务成功的贡献度、失去这些文件可能带来的损失多少来定级。

其次,组织需要让信息有一个“所有者”,个人的私有数据如照片、作品等等有一个所有者,就是个人,组织和团队的数据可能会有多人创建和使用,为什么要有一个“所有者”呢?我们反问一下,没有指定的“所有者”,谁为这些公有数据的安全保护担负最终责任呢?要信息安全团队为业务团队的信息数据的安全负责?错!这就是我们没有搞清楚信息安全“所有者”含义的缘故。

接着,数据的“所有者”多数都是各业务单元的经理主管们,要不要这些经理主管们来保护信息数据的安全呢?他们不是数据安全保护的专家,甚至有些不懂得电脑的操作,更不要说复杂的系统安全设置,所以这些数据安全保护的工作可以交由专业团队和人员来进行,往往就是IT系统管理员或IT安全人员。

最后,IT管理员或信息安全管理员要不辜负信息“所有者”的重托,实施必要的数据安全控制措施如用户登录、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日志审计等措施,确保机密和敏感数据的安全,这其中不少工作的执行需要得到信息“所有者”的审核或批准,比如决定应该给哪些人员什么样的数据访问权限,是否需要删除某些人的访问权限等等。

不要以为上述已经是组织内部完整的信息数据安全管理流程,一方面组织内部并没有多少员工天生便了解这些角色、职责和安全工作流程,他们需要得到适当的安全培训才能了解这些安全基础理念,进而方可胜任各自应当担负的安全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知道,组织中的重要数据并不限于纸质的和在计算系统中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或在人脑中,或在白板上,或在电话交谈中,如果员工们得不到必要的安全培训,他们将很轻易将所知晓的机密或敏感数据泄露出去。

说到底,要保障对商业成功至关重要的各类业务信息的安全,盲目实施数据保护系统是不够的,需要对机密和敏感数据信息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加强安全意识培训,以便他们有足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工作能力,也只有在接受了足够的安全意识培训之后,员工们才能有足够的安全观念参与到无形的信息保护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