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知行合一才能筑牢防线

我们身处一个数字化时代,网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从工作到娱乐,从社交到购物,网络无处不在。然而,随着网络的便利,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我们常常听到各种网络安全事件,如数据泄露、勒索病毒、钓鱼攻击等。这些事件不仅给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对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知识与行动的鸿沟

很多人会说,他们了解网络安全知识,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但现实情况是,即使拥有丰富的安全知识,如果没有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依然可能成为网络攻击的受害者。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安全专员董志军补充说:就像一个会游泳的人,如果不下水,他永远无法真正掌握游泳技巧。我们见过太多安全行业里的“老兵”因为没有践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这说明,行动起来养成一个好的安全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为什么行动如此重要?

  1. 知识的时效性: 网络安全领域变化迅速,新的威胁层出不穷。仅靠过去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安全观念。
  2. 人的主观能动性: 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人的问题。人的行为习惯、安全意识等都会影响网络安全。
  3. 组织的文化氛围: 一个组织的安全文化氛围,会影响员工的安全行为。如果组织内部重视安全,员工就会自觉地遵守安全规定。

如何将安全知识转化为行动?

  1. 从我做起,养成良好习惯
    • 设置强密码: 避免使用简单易猜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 谨慎点击链接: 不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不打开陌生附件。
    • 保护个人信息: 不在公共场合随意连接Wi-Fi,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 安装安全软件: 安装并定期更新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软件。
    • 备份重要数据: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 关注安全更新: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2. 加强安全培训
    •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 通过培训,让员工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
    • 开展安全演练: 通过模拟真实的网络攻击场景,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3.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 制定安全策略: 制定详细的安全策略,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职责。
    • 实施访问控制: 对系统和数据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
    • 进行安全评估: 定期对网络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并修复漏洞。
    •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制定完善的应急响应预案,以应对突发安全事件。

案例分析

某公司员工小张,一直认为自己对网络安全很了解。他经常参加公司的安全培训,也了解各种网络攻击手法。然而,一次,他在工作中不小心点击了一个钓鱼邮件中的链接,导致公司内部网络被入侵,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即使有再多的安全知识,如果不能在实际操作中加以运用,依然会酿成大错。

结语

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只有将安全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网络资产。作为一名员工,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公司的安全建设中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行动号召

  • 立即行动起来, 将安全知识转化为行动。
  • 从我做起, 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 积极参与, 共同建设安全网络。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守护我们的网络世界!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助力各类型的组织机构建立和实施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计划,我们创作和推出了大量的安全意识宣教内容资源,包括动画视频、电子图片和网络课程。欢迎有兴趣的朋友联系我们,预览我们的产品作品,体验我们的在线系统。

  • 电话:0871-67122372
  • 手机、微信: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安全文化建设需让员工走出舒适区

在公司内部,想要发起一场安全文化宣传活动不难,要形成具有长久效应的安全文化气氛不易,无疑企业文化及安全管理负责人需要下一番努力。

安全文化建设的最大驱动力无疑是来自业务成功的需求,当然,法规监管、行业准入、甚至合作伙伴的要求等等也都是驱动力量。然而,我们清晰可见的是在这些驱动力下,多数公司仍然严重信赖传统的技术类安全控制手段。虽然安全技术的不断创新让安全管理也越来越容易,然而显然技术措施无法完全兼顾安全治理的效率和效益。再高档的监控设备也经不起一口喷射到摄像头的恶心的浓痰,再高端的网络防火墙也会被懒散的管理员设置为不起任何访问控制作用的路由器。

如何科学地建设公司的安全文化呢?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安全文化顾问James Dong说:公司负责人要以部分国家标准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和安全标准化创建及其他管理制度开展。以安全教育活动为载体强化安全文化建设,但是实话讲,国家标准都是高屋建翎,不会给出具体的案例性指导。于是不少公司就像搞革命运动一样,搞很多标语横幅、大会演讲、人山人海、上台颁奖……

需知,建立企业安全文化不是做“秀”给领导给外界看,而是要争取人心,要让受众们让员工们理解安全该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我们想一想,诸如:“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企业安全我尽责”等安全警语有给员工们什么实用的安全知识么?尽管这些警示语强调了安全责任,但是效果往往不佳,因为展示了太多的高压态势之下责任强加欲望,并没有从受众本身的特别出发,让受众感到有什么好处,所以容易引起受众的忽略甚至反感。

通过对一些简单的日常安全认知和行为的评估测试,能够获得整体的安全认知水平,通常在“该怎么做才安全”的层面,如果评估结果太差,则无疑需要强化安全知识内容的宣传。如果评估结果尚可,那说明最基础的安全知识已经被多数员工们所理解和掌握,安全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则应该将放在“为什么要这样做才安全”这个更高的层面上。

如果员工们普遍了解了“该怎么做才安全”,还不能指望他们会严格遵守,他们可能从内心深处并不认同,这往往是很多安全事故的基本原因。对这个层面上的员工,加强安全管理监督、自查自纠、交叉检查等等措施往往收效并不会太明显,即使多次检查下来看起来不错,也只是表面现象,而且这些检查活动往往会事倍功半。

人是活物,不是机器,别太期望叫他该怎么做他就会怎么做。昆明亭长朗然公司James表示:人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思维习惯,我们要做的是改变这些。让受众超越“该怎么做才安全”的层面,让他们思考和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才安全”,他们才会有安全和思想和思维习惯,才会真正将安全流入到自己的血脉和行为之中。

人的本性是比较懒散的,保障安全往往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期不关心安全的人们。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不良的习性——“舒适区”。要让人们走出这个“舒适区”,安全理念才能深入人心,安全文化建设才能走上正轨。

聪明的安全作业流程和指南中往往不仅仅有关于“为什么要做这项安全流程”的目标,以及“该怎么做”的方法,更有“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精解,在些基础之上配之适当的奖惩措施,才能让安全流程和指南逐渐成为可不断重复的日常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入企业安全文化之中。

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有高见或者想讲些什么,请不要犹豫,随时联系我们。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