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对话体”教程面世

infosec-dialogue
在我们对比中西方文化起源及兴盛的历史之时,不可否认的是“对话体”的重要贡献。语录对话体式的《论语》引发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子曰”之类的形式对后世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传承及发展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基督教的《圣经》中存在大量对话体,还有西方几个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都以对话的形式流传。佛教的经典著作《金刚经》也都记载着记载了释迦牟尼佛祖与大弟子须菩提的对话。

这是历史的巧合么?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的信息安全教育顾问James Dong认为:圣人们的教育方式很相似,他们不使用填鸭式的硬塞方法,而采用对话体的方式。对话体的方式有什么优势呢?典型的是形成启发性思维,让思想观念在碰撞之中产生。

然而,两千年来在皇权统治之下,人们的思想被禁锢,对话体的教育形式受到冷落,死记硬背成了常规手段,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被压制,这显然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实现科学发展,最重要的是不要再搞“一言堂”,而是大胆突破,勇于尝试使用“对话体”方式用于内部事务的沟通协调。

结合信息安全管理来看,要在组织范围内推进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和计划,需要得到高阶管理层的赞助和承诺,也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这要靠什么?靠内部沟通协调,要开展富有成效的学习讨论活动,而不仅仅是发个通知就希望能获得好的结果。

传统上的信息安全沟通仍然过于依赖正式发公文的渠道,这些多数是单向的信息安全政策与流程的灌输,员工们在第一时间会认为“洗脑”的东西又来了,从心底便生出厌恶甚至抵抗的情绪,显然会令沟通效果大打折扣。

在社交媒体及移动终端普及的今天,交互式的沟通渠道逐渐流行,然而在内容上面,仍然比较缺乏“对话体”式的资源。在企业级的信息安全沟通领域,更是如此,传统的小册子、宣传页、宣传画往往只是图片配以信息安全该如何做的“结论”性文字,这显然无法获得最佳的沟通和教育效果。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将大量的信息安全案例转换成“对话体”的方式,并不急于提出“结论”而是通过迷离的案情、生动故事和精彩会话来吸引员工们的浓厚兴趣,启发员工们的认真思考,营造良好的信息安全思想氛围。具体的交付方式包括漫画、场景会话、三维动画、互动测试等等。

如果您有兴趣在单位内部使用这种回归经典传统的安全意识教育方式,欢迎联系我们洽谈业务合作。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871-67122372

手机:18206751343

微信:18206751343

邮箱:[email protected]

QQ:1767022898

信息安全意识的“西学东渐”与“洋为中用”

中国之史,长于言事;西国之史,长于言政。言事者之所重在一朝一姓兴亡之所由,谓之君史;言政者之所重在一城一乡教养之所起,谓之民史。——梁启超

在信息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方面,中国人已经不满足于Copy To China了,国人深知:洋玩艺儿虽好,本土化更重要。深挖文化根基,分析受众特点,利用社会心理,引导消费习性逐渐被创业者奉为圣经。

说到信息安全意识,本来也是个舶来品,不过在碰上互联网时代,这个“西学东渐”可是光速袭来,只是多数人并不明白如何“洋为中用”。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信息安全分析师董志军说:在公司治理和安全管理方面,在表面上我们能引进一些西方的科学方法,但是在骨子里多数人仍然奉行的思想是“古为今用”,毕竟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教训太多了。

并非公司高阶管理者和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拒绝复制西方国家信息安全意识这项工作,而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这项工作看起来没什么产出,找不到短期内的价值点,空泛甚至小儿科。而即使当安全事故发生了,人为因素占较多份额的时候,他们想的更多的也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上来防范,或者就全归人品上去了。殊不知,技术永远是个“物”,而人品并非是天生的和固定不变的,“格物”不如“致知”。

说到格物致知、修齐治平,我们正好可以尽力探求一下,如何将信息安全意识管理,融入到我们的传统国学文化之中。当然,在这些交叉学科面前,我们的认知不足,修养水平有限,似乎有些太大胆。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谦卑地去研究、去思索。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先秦哲学,留传的很多经典的形式都是诗歌体、对话体,其中大量关于人性、天道和天人关系等等,民众通过这种“教化”的方式获得了一次重要的开智,整个社会也进入了一个思想黄金期,人类文明也迎来了一次质的飞跃。结合今天看来,我们似乎也需要来这么一次旨在开启民众信息安全意识的“教化”行动,以促进受众思考为目的的,非意识形态洗脑似的强塞硬灌。

您可能觉得先秦太远,那我们不妨拿大明朝巨儒王阳明的心学来掰扯一下。王阳明认为“心即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猛看起来有些佛老的唯心主义气味,实际上他强调的是:道德行为并不仰赖外在的规训和惩戒,而是源于内在的道德意志,意之所在便是物。他是对自己很诚实的一个人,同时也认为心不仅能够知觉、确立万物,还有主宰万天地、鬼神的作用。我们今天很多人不仅对外部不诚实,对自己也不诚实,这些人容易骗别人,当然也容易被骗——无论是电信诈骗、网络钓鱼还是社会工程学套取机密信息。芸芸众生,我们很多人都在向外求索,迷失了方向,自然比较容易但又不会真正受到任何一种外在的规训与惩戒的约束,不管主动被动、有意无意的信息安全违规或机密泄露事故,多数都是如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董志军分享体验说:只有我们向内求索,坚定内在的信息安全道德意志,发动我们的善心,那将坚不可摧而又攻无不克。天地鬼神都能主宰,那些信息侦探、网络黑客算个毛!纵使变换再多诈骗新手法,也仍然在我们信息安全“心”中。

重建心体,发明本心,是让信息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的核心。而知行交养互发,“知行合一”则是我们进行引导和验证的手段。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人们的信息安全行为必然以人们的信息安全认知为指导,而人们的任何信息安全认知都必然依赖信息安全实践后才能得到验证。在建立和养成好的安全习惯,践行良好的安全行动的同时,是人们的内心本体的安全意识在起作用,信息安全知、行两者相即不离。以离开座位时锁屏这一行动为例,我本人对此有亲身的经历和深刻的理解,相信您对比一下,也不难领会。

关于“致良知”的思想,我觉得有两个结合点,第一个是人们常说的我们的心中住着一个魔鬼和一个天使,在面临信息安全相关的选择时,我们是选择善良的天使,还是选择凶恶的魔鬼呢?答案当然是扩充善含,遏制恶念。为善去恶,就是正心、诚意、致良知。要不要突破这个安全访问限制,要不要违规分享客户信息资料……都需要我们“致良知”。第二个呢,是关于信息安全与泄密事件报告与响应,在这一块儿说起来很重要,一名员工有没有在信息安全方面“致良知”,看见违规情况,有没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发现安全隐患,有没有及时汇报?如果您要逃避、漠视、甚至默许,那就是没有“致良知”。

聊了这么多,其实您会发现在“西学东渐”时,我们“洋为中用”的远远不够。其实,都是我们的修炼不够!也就是我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修养不够!当然,这个意识的内容包含就更为广泛了。

我们有大几十部对话体式的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素材,都是常见的信息安全场景,作品中的人物面临的为“善”和为“恶”的安全选择,相信会启发学员或受众们的思考,进而转化为内心的信息安全道德意识与判断力“心即理”,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致良知”、“知行合一”地付诸于正确的信息安全行动。

欢迎有兴趣的客户联系我们,预览作品,洽谈合作与采购。

  • 电话:0871-67122372
  • 微信:18206751343
  • 邮件:info@securemymind.com
  • QQ: 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