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近日,海外安全技术极客Dave Aitel发表博客称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是在浪费金钱,他的主要观点是靠人力无法有效阻止网络钓鱼和社交工程攻击,只能靠技术手段。

这篇文章引来了不少观众的关注和回复,当然几乎所有观众都不苟同他的观点。

我们可以理解Dave Aitel这篇文章的意图主要是为了让人们强化安全技术控管能力,然而要强化安全技术控管,首先要让实施安全技术的员工们认识到组织环境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措施来降借这些安全威胁可能带来的风险,难道技术人员们天生就拥有这些必要的认识和掌握了相关的安全技能,不需要学习也不需要参加培训吗?显然不是的,无法将技术人员对安全的认知同安全技术措施如防火墙和防病毒系统的使用划分出来。

实际上,我们从安全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问题,技术人员往往希望通过技术来解决问题,进而彰显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对组织的贡献能力,这是很积极的想法,并没有什么不正确。问题只是技术人员在组织内往往站立的角度并不够高,无法从综合全局来深挖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和采取适当的战略决策选择,所以当技术人员看到安全管理层在对最终用户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时,往往会觉得通过简单的技术手段便可以实现安全意识培训所想达到的控管目标,然而员工并非机器,他们不可能像电脑系统一样能够接受技术人员的指令操控和摆布。

除了安全技术服务人员以及使用这些安全技术的最终用户都需要接受适当的操作使用培训之外,安全控管措施并非仅限于技术,实际上我们查看ISO 27001国际安全管理标准,更多的是管理方面的安全控制措施。亭长朗然公司的安全管理专家Bob Xue说:安全技术手段也需要在正确管理和指导之下实施,没有适当的评估、规划和组织,没有基本项目管理的技术系统实施是无法想象的。

假如你是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就拿防火墙这个或许是你最熟悉的控管措施来说,配置策略和规则的依据从何而来?当然按照保障业务安全的需要,而不是技术人员的主观想象,要搜集这些需求肯定要进行相关的沟通协调吧,想想如果没有基本的安全访问控制理念的业务负责人说“来开你的防火墙别挡道”,你将如何应对?要实施防火墙的新规则,你总得找个适当的时间吧,想想如果在业务运行的关键时刻你却搞瘫痪到了防火墙的配置规则,被领导大骂一顿,你是不是该学习学习变更管理控制的基本安全理念?你可能觉得这些基本的理念人人都有,细想相这些基本的安全理念在你初入职场之时有概念吗?

你上了防火墙后不久,就有技术水平稍厉害的员工不认同你的出发点,认为你不是想进行保护而是想限制,于是悄悄启动了其它不安全的外联措施,或找歪门邪道手段穿越了你的防火墙,你是外加一台外联监控系统省钱呢?还是升级成更高档的防火墙省钱呢?还是同那员工及经理好好聊聊安全,让其心服口服不再尝试各类可能的“越狱”措施而省钱呢?

再说说密码安全,你可能觉得启用复杂密码策略是一项不错的控制手段,更能防范黑客的暴力猜解,然而你能不同最终用户沟通就启用,然后搞得用户怨声载道报怨无法设置密码吗?你愿意让复杂密码被用户写下来,贴在电脑边或记录在桌面一个文本文件中么?对这些最终用户进行简单的密码安全培训省钱呢?还是统统加置硬件令牌省钱呢?再进一步,如果用户随意丢弃硬件令牌,是不是再换成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更省钱呢?

再举一例说说数据安全保护,立项上马数据泄露防范DLP系统吧,确实对重要的数据保护有必要实施一些技术措施,然而是不是上了透明的安全加密系统让员工在不知不觉中使用重要文件就可以了呢?DLP不要调整一下以适合组织的员工使用环境和习惯吗?倘若你的公司在紧张准备标书时,一个电话来了自称是“客户”的家伙问了问你公司的标底,接电话的员工不敢得罪“客户”,乖乖报上价钱,那你是否要弄一台电话版的DLP,用来识别语音入侵呢?如果那员工将关键的报价数据牢记于心,在回家的半路上泄露给为竞争对手工作的老朋友,那你是否还要上一套机密文件内容记忆消除装置呢?还是通过简单培训员工的安全保密常识更省钱呢?

黑客级的安全从业人员喜欢把玩渗透测试,应该知晓现今意义上的渗透测试远不是使用扫描软件找出漏洞然后溢出系统拿到权限或SQL注入拉出记录这么简单了,除非客户真笨到基本的安全加固措施都未到位,比如那些都不知安装关键的安全补丁的安全小白。实际上,更多的安全渗透测试攻击人员开始关注“社工”即社会工程学在渗透测试攻击中的作用。社会工程学攻击往往是黑客利用人类的一些天性特点,比如好客心、好奇心、同情心、虚荣心甚至贪婪欲望等等,来骗取受害者的信任进而获得有价值信息,或也有加上其它的攻击手法如钓鱼网站或传输后门程序等等来达到控制终端的目的。要帮助用户克服人类天性的弱点,要想通过技术手段显然有些离谱——还不如让心理学家来更为专业。

简单说,组织上下所有员工都需具备基本的安全认知,只有这样,方可在安全管理相关事务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安全技术控措施方能得以顺利实施和发挥效力。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的安全顾问James Dong说:要有效防范各类安全威胁和降低业务所面临的安全风险,无疑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培训,以便能有效识别那些安全威胁,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掌握防范安全风险的必要技能。有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方面是赞扬小牛的勇气和胆量,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小牛对安全威胁即老虎的正确认识不够,组织内多数员工在技艺高超的黑客面前又何偿不是小牛对猛虎呢?

网络安全技术人员不会为组织内其他员工的不安全网络使用行为负责,正如整个组织的安全并非仅仅是安全职能服务部门的职责一样,安全应该渗透到组织内的各个工作流程之中。所有安全控管手段的实施者和受影响者都离不开人员,人员如若没有适当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手段就成了虚无飘渺、无法在组织中落地的空中楼阁。

简单总结说:使用技术控制手段是人类的安全行为中典型表现方式的一种,而安全的行为源自对安全的正确认知,正确的安全认知又源于适当的安全意识教育培训和学习。在组织内部实施安全意识教育,不仅不是在浪费金钱,而是通过使用较少的资源投入来帮助提升其它各类安全控管手段的效力,和弥补这些安全控制措施的不足。

走出安全意识培训的误区

如何才能确保安全意识培训计划的成功呢?不少员工安全培训负责人员经常扪心自问。

其实,不仅安全培训负责人会这么想,组织内的首席安全官CSO、安全管理总监和信息安全经理们也常常会反躬自省。的确,发起一些安全培训活动很容易,稍稍组织一些资源,便可在组织内部聚集一些人气和发放一些安全意识相关的培训资料。

然而这些并不足够,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的安全培训专员Alice Wong表示:要确保安全意识培训计划的成功,我们首先要清晰定义安全培训的目标及流程,安全培训不能脱离于组织的安全管理体系,每家组织都不相同,在安全管理层面表现为业务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业务对安全控管的需求都不相同,所以从市场上盲目购置标准化的安全意识培训资源如员工安全手册、安全便签或安全海报等等,企图利用它们来迅速普及员工的安全基础认知的想法是很拔苗助长甚至本末倒置的。

针对全何员工的安全培训不是终级目标,无疑只是一项安全控管流程,它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管理组织中关于人员对安全的认识,来降低业务所面临的整体安全风险水平。所以,如果组织没有明确的安全方针政策,先开发出来,没有这项安全工作的“最高指示”,盲目追随其它组织在安全培训上的做法显然是在东施效颦,只知其表,不知其里。

对比中外大型的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差距,首先我们会发现最大的差别在安全方针政策上面,这不仅是多数中国公司的短处,也是中国公司在全球化成长过程中的阵痛——即使源自中国的跨国企业也常常缺乏几句核心而简炼的文字。安全方针政策是公司在信息安全方面的价值观或核心理念,如果公司高层连这最基本的东西都未能制定出来并进行适当的发布,如何能让客户以及商业合作伙伴打消安全顾虑和放心进行商业交易呢?

然而公司最高层往往不是安全方面的专家,这些工作就要仰仗安全负责人员,安全负责人需要同组织最高层讨论和制定安全方针政策,并由CEO或Chairman进行签署,安全方针政策的措词除了核心和简练之外,直白和易懂也是很重要的。不要以为这些安全方针政策比较虚,它的确没有一台防火墙产品那样是台摆在那儿的能设置访问控制策略的实物,也不像一名保安人员那么活生生、礼貌而严谨地履行他的安全职责,但是它却为整个组织全体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指明了一致的正确方向。

相信千锤百炼出来的安全方针政策有着那些通用的员工安全手册永远都无法企及的战略高度,因为它源自组织的长远目标和商业战略。到此,高端的安全方针政策已经被安全管理负责人以及组织最高层所参透和理解,下一步便是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全体员工了解这些安全精华中的精华,实现安全理念至上而下的有效沟通不正是安全意识培训工作的重点么?现在让我们想想:从外部找几家安全培训服务提供商,让他们展示各自的拿手绝活,同时从内部找几个安全协调人员,让挑选一些厂商能提供通用的安全培训产品,而不从核心的关键问题出发,无疑都是在盲人摸象,急病乱投医。

将组织的安全方针政策与全体员工进行沟通的要点是落实,首先需要向员工明确的是方针政策是方针政策,不是实施细则,而多数大型企业都需要能够落实安全方针政策的各类安全实施细则,即如安全标准、作业流程或指南等等非常细化和明确的安全规范。通常,只要符合安全方针政策的精神,这些安全实施细则往往由具体的业务部门来负责进行开发和维护,但是也有中央集权式的大统一模式,比如那些有着众多几近“克隆式”的网点的业务单元,由中央下属的某个部门统一开发和制定安全标准及流程的优势在于规模效应和成本节省,不过缺点是缺乏灵活性、本地化支持和人文关怀。

其次,要告知员工组织的安全方针政策是必须要遵守的,然而仅仅遵守安全方针政策并不足够。航海靠舵手,方针政策是把握安全相关工作的大方向,而实施细则往往难以及时和全面地覆盖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安全问题,这时需要得到指导,无疑在进行分析和决策时,从常理上应该符合安全方针政策。方针政策较少更新,而实施细则应该根据安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当然调整的准则也应该依据方针政策。管理比较人性化和宽松自由的组织在制定实施细则时不进行单一标准化的限制,并给多种选择的可能,甚至允许在给定的选择之外按照常理自主决定。

不管如何,安全方针政策需要得到针对全员的培训,而具体的实施细则,则可根据组织和各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适当决定进行培训与否、培训哪些内容以及培训到何种程度。

在开发和签署了安全方针政策之后,组织的高阶管理层还要向全体员工展示对安全的承诺,这也需要有效的沟通——无疑通过全员安全培训来实现最为靠谱。

下一步,实现组织的整体安全不仅仅是高层的职责,员工们也不是听一听安全大讲堂或看一看安全培训教程就完事儿了,需要通过培训让员工们了解到他们所需担负的安全角色和职责,当然这些多数已经都在安全方针政策和实施细则如标准流程中得到体现。

现在,我们通过安全培训也让员工们理解或知晓了安全的基础和需要担负的职责,接着当然要让员工们同意或接受它们,在形式上需要让参训员工签署保密协议和安全职责需知等等。形式上的这些并不足够,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安全行为监管流程,定期检查安全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奖励积极遵守安全方针政策并为组织的安全文化贡献正面力量的行为,警示甚至惩罚那些故意蔑视安全方针政策、刻意躲避安全控管措施并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或造成大量业务损失的行为。只有当员工们了解并充分认识到组织在安全文化建设上不是应付检查做做样子的短期突击行为,自己的安全行为与组织的成功密切相关,更和自己的工作绩效挂钩之时,才会时刻将安全理念牢记于心,才会时刻注意去纠正不安全的行为,才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才会成为影响组织安全文化的积极力量,才能帮助组织建立和完善安全的商业环境。

没有员工愿意从主观上违背组织的安全方针政策和标准流程,但是也别指望他们会天生便能主动遵循这些安全方针政策和标准流程,多数员工根本没有安全的粗略概念或大致轮廓,除非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意识培训。如果员工未能获得必要的安全培训,则不能认识到他们所应担负的信息安全角色和职责,他们不仅不会为组织的安全文化建设贡献正面力量,反而会给组织增加基于人员的安全风险,进而给组织的未来成功持续运作埋下安全隐患。

最后,要注意的是,安全意识开始于安全方针政策的沟通、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文化教育,它并不会在此停留或结束,因为“活到老,学到老”,安全意识教育是永不停息的持续过程,也只有持续的培训过程才能改变员工的安全行为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