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组织内部推进信息安全的方法

即使在偏僻的乡村,年轻人也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进行联系,甚至连传统的农林牧渔行业也感受到利用信息系统可能带来的巨大产业变革。信息越来越成为大多数组织的生命线,它们可以存在于多种形式,比如物理的纸质文件、电子文件或数据库记录,当然还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会谈和电话之中。

不容质疑,信息和信息系统赖以运作的基础架构和应用平台需要得到适当的安全保护,于是,我们在终端部署了防病毒、个人防火墙、客户端安全等措施,在网络层面实施了网关安全、接入控制、入侵防范等系统,在应用层面进行了系统加固、内容过滤,数据库安全等技术,并且建立了帐户管理、资产管理、漏洞扫描、补丁管理、风险评估、桌面检查、渗透测试、日志分析、审计认证、应急管理、灾备计划等等安全管理流程……

在加强技术控管和流程优化的过程中,我们忽视了一样关键的要素:人。时不时媒体曝光不少和人员相关的安全新闻,如:国字号企业员工贩卖客户资料谋私利、某公司员工在社交网络泄露公司机密,前员工入侵某企业服务器删除大量重要资料等等,这些都显示出,人员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无论我们建立怎样的安全控制措施,例如分级管理、访问控制,也无论我们采用何种安全原则,如最小特权原则、权限分离原则、强制存取控制和安全域原则,我们都需要让“人”来访问、操作、传输和处理相关的信息数据,而“人”是活的,甲系统的严格控制难以防范用户从开放的乙系统泄漏机密,对机密信息甲某能守口如瓶乙某却口不遮掩,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冷冰冰地像对待一项信息组件一样来设定“人”的活动,而是要倡导人性化,安全管理中的人性化最重要在让人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才安全,而不仅仅是该怎么做,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广泛应用、信息传播极为便利和快捷的今天尤为如此。

这里的“人”通常包括数据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继续分解可能包含保管者、创建者、传输者……实际应用中这些角色也在变化,通常所有者是数据所属的业务单元的负责人,保管者是信息系统服务人员,而使用者可能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

将数据保护的角色分开,便于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在保护数据和系统安全中所要担负的职责,了解了这一点,那些由于自己不慎泄露银行帐户、密码和认证令牌,导致钱款丢失的人们便不会轻易控告银行保护客户的帐户安全不力。

除了教育外部客户,最重要的还是教育内部员工注意安全,毕竟他们是信息系统和信息数据的主要用户,而教育内部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则需从新人抓起。

根据岗位的不同,新人一般要大约三个月到三年才能真正担当起工作重任,在这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边学边干,我们也要让新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安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成为“安全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两次培训或安全讲座可以达成的,信息安全专家需同人力资源培训部门确保新员工入职培训中设置有适当的安全课程,通过正式课程的学习,让员工明白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自己和部门的安全职责,公司的安全政策、标准、工作流程,可接受的安全行为准则,以及最佳的信息安全操作实践。

标准化的新员工入职信息安全课程培训并不足够,公司需要让员工将所学习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工作之中,而不同的工作岗位面临着不同的安全问题,对安全的具体操作实践需求也有差别,所以,还需要在岗位上进行安全意识和具体安全操作流程的培训。岗位培训通常需要员工所在部门的经理、主管、安全协调人员甚至老同事进行手把手引导,这也是新员工将所学的安全知识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的一个过程。

针对新员工的立体安全意识培训计划并未覆盖到全体员工,为了防范遗忘和懈怠,同样需要加强对老员工进行安全意识的刷新,此外,大部分的安全事件来自内部,而资深老员工的安全违规行为更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定期展开会对全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和考核非常必要,让安全培训活动成为常规流程,进而影响员工的安全行为,逐渐养成企业的安全文化。

除去正式的安全意识培训和岗位安全技能指导,非正式的安全意识沟通也至关重要,一份安全邮件通讯,随手转发安全新闻,简单的一句安全提醒,随意聊一聊安全观点……正是由于这些无形之中的日积月累,让安全观念得以传播,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让安全认知影响着组织、推动着组织文化向良性方向演进。

非正式的安全沟通还应表现在具体业务工作流程中,通常,在制定安全风险应对措施,或出现安全事故之后进行预防手段时,出于本能,安全负责人和专家们总在想该如何实施更强大的技术控制措施来防范用户犯错干些傻事儿或泄漏数据,往往忽略同相关人员的沟通,这一点在新项目的上马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安全专家常说,需要将安全嵌入到业务流程中,将安全内置到系统中,所以,安全要尽可能早的切入到新事业,新项目,新系统,新软件等等之中。

“前期,安全人员如果过于弱势,安全未被提入项目议程,或合理安全建议不被采纳,可能会造成后期事故频发,亡羊补牢尚可,但事后修补的花费要远高于前期防范的投入。”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安全顾问Alice说到,“相反,如果太过强势,则会造成团队士气低落,项目进展缓慢,进而可能丧失大好商业机会。”

在多数现状下,在一个新的业务流程创新项目中,安全人员往往不是项目的赞助人或负责人,即使项目负责方积极邀请安全专业人员参与其中,安全专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当然更有项目团队急于完成前期交付,而忽视、躲避或掩盖安全的情况。

能为众多项目的后期的安全事故负责的往往也并非安全专家,所以安全专家需要做的是让业务流程和创新项目团队明白安全的意义和目标,向他们分解安全职责,并且告知安全的通用方法,以及提供安全方面的专业智慧支持。

在获得了业务流程和创新项目团队支持的情况下,安全专家可以大有作为,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展示自身价值,此时要切记安全是在寻求平衡,过忧不及。过份的敏感,夸大安全威胁和可能带来的后果,甚至为了安全而安全,可能让业务管理和创新团队疲于同安全人员进行交流,由担心被拒绝、害怕受到惩罚,到一味逃避、消极放弃甚至强硬反抗,最终由于不敢冒险而失去难得的机遇,或者将安全扣上阻碍业务拓展的帽子……

综合考虑,得出结论:加强同业务流程创新以及项目负责人员的沟通,让他们明白基础的安全理念和方法,以便制定适当的风险应对决策,方是在组织内部推动安全的上上策,而针对运维人员,入职安全培训、岗位安全培训和定期的全员安全意识培训必不可少。

巨变中的信息安全,勿让人员安全意识成为短板

信息技术正在经历着一个巨大的转变。各类组织正在启用各种创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以提升效率和商业竞争力。产品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这增加了使用和操作的便利性,也增强了用户的美好体验。

一年之际在于春,迫切的信息技术管理者们都急于申请相应的预算,规划采购和安装实施新产品的事宜。

与此同时,网络犯罪分子正在寻找新的方法和手段来窃取数据和进行破坏。新的一年来临时,公司的业务信息安全保卫者和网络犯罪分子之间的战争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愈进愈阻,永无止息。”经过些许年的发展,公司大都已经建立了初步的信息安全防范的技术和管理体系。尽管如此,并不能保证在新的战争中,公司的信息安全保卫者一定会取胜。

尽管创新的科技在很大程度上修补了一些技术上的安全漏洞,然而信息安全中最大的安全漏洞莫过于员工脆弱的安全意识

安全事故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造成的,而是人们根本没有认识到信息安全,以至他们要么忽视安全流程,或者躲避技术控制措施。所以,在新的一年,确保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对公司的成功变得至关重要。

我国正大力提倡建立自主创新的科技强国,未来20年我们的科技将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政府也正在积极与各类组织机构合作,规划和建立信息化智能社会,并且通过提供在线视频培训来提高人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普通用户缺乏对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普遍威胁的正确认识是网络犯罪上升的主要原因,所以,公司需加强对非IT人员的计算机安全基础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但并不限于互联网用户必须遵守的通行准则,如使用高强度密码,及时更新系统,安装安全补丁,备份重要资料,配置浏览器的安全,使用授权的正版软件,保护资产和环境的安全,监控系统的健康状态,检查系统运行日志,发现和报告可疑事件……,组织需要像对待企业文化和商业行为守则一样,培训员工知晓它们。

此外,安全是一项持续的过程,公司还需定期举行各类安全意识培训,以便能及时将最新的安全威胁和应对方法告知员工。

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信息安全,重在防患未然。各类组织的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层,应该及早制定年度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战略需求,同人力资源培训部门讨论具体培训计划。

security-awareness-lock